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人生与教育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对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个极为平凡的字眼,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蕴。然而,对话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却是个不平常的、使用极为频繁的哲学范畴。在一些哲学家那里,对话或者被赋予存在论的意义,或者被赋予认识论的意义,或者被赋予社会哲学的意义。笔者感到,对话不仅仅是我们时代的哲学主题之一,同时也应该是我们时代的生活主  相似文献   

2.
“对话”与师生交往关系的意义关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 ,“对话”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交谈和写作中 ,“对话”不仅仅是时代的哲学主题之一 ,也是时代的教育主题之一。在当代西方哲学中 ,“对话”是个不寻常的、使用极为频繁的哲学概念。在一些哲学家那里 ,“对话”或者被赋予存在论的意义 ,或者被赋予认识论的意义 ,或者被赋予社会哲学的意义。“对话”的内涵是丰富的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曾经说过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一种“我和你”的关系 ,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造就过程 ,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巴西著名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对话是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现象,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对话。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对话的胆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有对话的话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对话的内容,提高数  相似文献   

4.
就本质而言,教学就是师生交往沟通的过程,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师生双方通过对话在交往和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对话教学是我们整体把握和实施新课程的一个崭新视点和重要着力点。分析研究对话教学的特征与实施的条件,不仅对当今的课改有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作用,而且对于在未来的教育中更好地构建和实施对话教学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学,它忠诚于学科,却忽视了学生;体现了权威,却淡化了民主;追求着高效,却忘记了意义。新课程精辟地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一、“对话”作为一种交往关系,意味着平等、尊重。作为交往、沟通的“对话”,必然要有一个“生态条件”,即建立在双方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就无所谓“对话”。教师应走出“教师至上”,怀揣一颗平常心,或者更应该说是怀揣一颗童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才能彼此…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交往观,是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能动作用),二者在体育教学情境中所进行的信息、思想观点、情感和需要的平等交流,以及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体育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师生主体性双向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的交往由于双方处在特殊的环境中,具有与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不同的独特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交往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体育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交往不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而是双向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快乐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近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对话式教学是快乐课堂的源泉.我们强烈地感到教学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在互动交流、沟通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不仅仅学到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  相似文献   

8.
“快乐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近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对话式教学是快乐课堂的源泉.我们强烈地感到教学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在互动交流、沟通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不仅仅学到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对话理性和对话能力,在对话中得到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呼唤互为主体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玲  孟亚 《教育探索》2002,2(7):65-67
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交往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贯穿于人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交往在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教育活动中互为主体的双方的关系也正是通过交往来维系的。鉴于当前教育中交往的实质性的缺失,我们需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探讨基于对话和理解的交往教育的发展思路,以适应当今全球化发展和人自身内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参与交往的一种交往行为,对话是教学交往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所谓对话,是指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说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是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可见,交往沟通、对话言说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行为,双方既是言说者又是倾听者,不是一方只作为言说者,或只作为倾听者,而应是双方相互倾诉、相互倾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反观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耍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氖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李善中 《中国教师》2010,(24):34-36
<正>教学本就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活动质量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教  相似文献   

13.
交往学习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学习是指学习者以他人为对象并以与他人的对话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类型。交往学习是有别于知识学习和操作学习的一种独立类型的学习。其机制在于双方的对话和互动对交往主体建构、理解和生成意义的影响。交往学习具有促进个体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素质的形成以及丰富人的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是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把主体间思想应用到教育领域就称为主体间性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概念,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摈弃现代主体观的单分子式主体性,主体间的交往对话赋予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生命意义,对话中的民主平等是创生课程资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在交往行为理论话语影响下,翻译作为人类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其主体问进行着对话交往,译者成为社会交往主体之一,被赋予社会性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独特的交往形态:幼儿与"物"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communication)常常被人们界定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往来与作用."人总是社会的人,不能没有‘交往行为',不能脱离各种交往关系,而必须生活于‘交往行为'的联系之内."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1]依据交往理论的前设,合理化的交往总是在作为主体的"人"之间以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并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一致".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与文本对话,自主感悟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对话是生活与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对话也是学校师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近年来,教育交往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独白式教育将由对话式教育代替。一、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布贝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一种“我和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造就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是对话主体双方从各自理解的前结构出发而达成的一种视界融合。对话不同于独白,它是对话主体双方在平等基础上所进行的思想交流活动。对话作为认知方式,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理…  相似文献   

19.
史悦亮 《学子》2013,(5):42-43
一、对话式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师生在平等中对话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作为"人"而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交往的客体则是主体间的关系或话语文本。师生之间不再是老师管束学生的关系,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属于双方的话语情景的对话式关系。教师是一名"对话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当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在和学生的共同对  相似文献   

20.
对话精神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的文化教育学派所宣扬的"批判—交往教学"主张.该学派认为,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观下,由于教育者居于无可置疑的独白者地位,受教育者则成为知识的"容器",因而造成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关系被割裂、扭曲成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此,他们提出"用对话式交往关系取代独白式是我们合理的选择".[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发现,民主教育难以实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对话在教育中的缺席,这更引发了人们对对话精神的关注与重视.事实上,对话思想古已有之.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并认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方式即为对话式教学.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发三隅反,则不复也","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反映的也正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精神.因此,对话不只是一种交往形式,它不仅是达到认知结果的一种技巧与方法,而且更意味着一种精神,即在关注他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和目标,并尊重他人的意愿的基础上,参与双方分享、交流.它意味着师生双方的心灵沟通、灵感碰撞、智慧萌发与情感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