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画派"的艺术创新,对我国近现代的书画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郑板桥正是"扬州画派"的集大成者,是具有独特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开拓者。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描摹,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而是另辟新径,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固有模式,追求笔墨情趣,张扬强烈的个性,抒发个人心绪情操,表现清高愤俗与狂傲不羁的不凡人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出属于郑板桥画派者35人,书派者9人,仿板桥题画者1人。其身份系低级官吏、失意文人、僧、道、医、工、商。  相似文献   

3.
论扬州画派的美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美学风格的角度,研究与总结了扬州画派在中国绘画发展中的艺术与美学地位,并提出了扬州画派的美学风格主要是艺术表现上的超逸性、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性、艺术情感上的深刻性和艺术品质上的市俗性等。  相似文献   

4.
自隋唐以来,扬州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经济的繁荣以及巨商富贾的附庸风雅吸引了一大批以画画为生的画家。他们在继承、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不受成法的约束,自由驰骋笔墨,抒发胸怀,以清高绝俗、清新淋漓的画风出现在清代画坛上,逐渐形成一个派别——扬州画派。  相似文献   

5.
论郑板桥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民本思想与其家庭环境、早年生活、化传统等三个方面相关,其思想内容可归纳为忧民、农夫第一、务本勤民、泽加于民、扶危济困、教子忠厚、画慰劳人等。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做官前的早年生涯为形成期;官宦时期为深化期和补期;卸官后的晚年为皈依期。其民本思想的内涵经历了“爱人”-“好人”-“修身”的发展过程。民本思想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和清官,他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交友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了自己的交友理论。郑板桥认为,交友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容纳不同的人群,学会荆、兰合处;交友还要掌握方法,注重朋友之间的相互搀扶与合作;此外,交友还要诚恳,要讲信用、讲谦让,常把人往好处想。当然,郑板桥还强调,交往也是有原则的,不能与小人交,要与善人交。  相似文献   

8.
"扬州八怪"的代表郑板桥对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继承了传统文艺思想中的精华(如创新主张等)并加以发展,他坚决反对传统文艺思想中的糟粕(主要是"正统派"的复古主张).本文对他的艺术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靖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08-110
郑板桥擅长诗文书画,是清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同时,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虽然这些理论显得很通俗,但体现了郑板桥内心深处朴素的艺术思想,以及他对艺术的一种敏锐感悟。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颇受百姓赞誉的好官。他强调去浇存厚,以善为政,主张为官者既要心存正义,公正廉明,又要有中和之宽,处事少下狠手。他坚持以民为本与为政为民的做官理念,关心民瘼,关注民生,爱民情结较重。他重视务实为民,并采取切实措施真心实意地为民兴利除弊,救民于火海,解民之急难。他还具有较强的田耕情结。他认为,"四民"之中,农夫第一,因为农夫肩负着养天下之人的责任,且农夫最为劳苦,所以为官者应当更加宽厚地对待农民。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他的作品创新根植于他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郑板桥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睹物思人、思前想后是他思维的首要特征。他提出了乱丑为妙、宜少宜短、兰不排棘等观念,倡导开放思维、动态思维、多维思维等系统思维方式,并运用于文学与艺术的创作实践。郑板桥的成就不仅归结于他的文化艺术水平,更归结于他的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也是颇受百姓赞誉的清正廉洁的好官;郑板桥为官强调自警之律,注意慎小防小;郑板桥主张止足之欲,在名利面前保持正确的态度;郑板桥心思旷远,爱民助民,为官一身正气,清正廉名,公私分明,不收不送;郑板桥还警示与教育他人正确对待名利,并嘱咐人勿忘寒士家风,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戴。  相似文献   

13.
陆忠良 《成才之路》2012,(20):62-63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士,晚年署名板桥老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曾是康熙时期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曾因“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辞官后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具有很浓的田耕情结.他认为农工商士,农夫第一,因为农民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郑板桥还认为农民起早贪黑,是四民中最为劳苦的,所以郑板桥极力主张平等宽厚地对待农民;此外,郑板桥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非常熟悉,既体验到农民的劳作之苦,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他很想念农村淳朴的生活,在官期间,不仅常常深入农村了解民间疾苦,还常到农村去寻找生活的意趣.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具有很浓的田耕情结。他认为农工商士,农夫第一,因为农民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郑板桥还认为农民起早贪黑,是四民中最为劳苦的,所以郑板桥极力主张平等宽厚地对待农民;此外,郑板桥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非常熟悉,既体验到农民的劳作之苦,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他很想念农村淳朴的生活,在官期间,不仅常常深入农村了解民间疾苦,还常到农村去寻找生活的意趣。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主张人人平等。他认为"人本同根",贫富贵贱是后天的因素造成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所以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郑板桥还提出了"天道循环"的理论,认为人的贵贱都是可以轮回的。此外,郑板桥还认为,看戏要看曲终头,他由旧戏因果报应的情节安排得出"剧终之平"的结论,强调人在处于"不平"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会实现人生之"大平"。  相似文献   

17.
清代通俗小说《扬州梦》素材来源,一是郑板桥的历史事迹,二是清人李斗创作的《扬州画舫录》。  相似文献   

18.
吴敬梓以抨击、批判封建科举制和礼教为主要标志的叛逆思想,在其扬州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部分代表性诗词篇章形象揭示了诗人叛逆思想产生、发展终占主导地位的心路历程。吴敬梓的扬州诗词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行踪变化和人生阅历、内心世界的嬗变发展,且为他创作《儒林外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加以观照,对其心态的形成及其对书法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论郑板桥家书的人文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时有扬州文士李啸村,用一联语来概括其一生:“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十二)板桥给后人留下的独具个性的文艺作品,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其中“十六通家书,绝不谈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旨远之处”(《板桥自叙》),“皆世间不可磨灭文字”(张维屏《松轩随笔》),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