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书推荐     
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这是不可多得的联大文献,初版于1946年,由“历史回顾”“联大生活”“联大教授”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正>西南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说: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府。1938年,我从南昌二中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大学里,有幸聆听到陈寅恪、叶公超、钱锺书、吴宓、朱自清、闻一多等大师的精彩课程。一我于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教大一英文的,上学期是外文系主任叶公超先生,下学期是钱  相似文献   

3.
前记:今年6月20日上午我与渊冲兄欢聚于当年西南联大外文系老同学沈师光大姐家,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忽然间他谈锋一转,提到前不久在京与杨振宁先生聚首,杨谈及西南联大办得比当时美国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还好,而且谈了许多西南联大办学之“奥秘”。渊冲兄还说,他刚写好一篇有关他  相似文献   

4.
龙美光 《云南档案》2018,(12):43-46
西南联大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所成就卓著的与抗战相始终的著名战时大学。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教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极端困苦中坚守学术精神,开创一代学术盛事。他们落脚昆明,以强烈的责任感,问学求知,传道授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办学成就。西南联大教授们打破“部颁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自编自印语文教材,以此引领学术风气,熏陶了一批成就卓著的英才。其中,联大文学院编选的两本旨在培养学生新文学气质的语文读本曾广受联大学子和学界称赞。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办学近九年,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大学”.西南联大图书馆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为联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对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工作进行梳理,以期对现阶段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0,(34):20-20
在中国教育史上,西南联大是一个奇迹。关于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学术界公认最珍稀、最有价值的文字莫过于由西南联大学生自行组稿编撰的文献《联大八年》。可是多年来,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因存批量稀少,在学界中“只闻其名,不见其书”。  相似文献   

7.
西南联大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筹设而成的新校。从组织性质、常务委员和管理人员的身份、师生管理、联大组织内部隐含的变数等方面阐述西南联大突出的组织特色,即三校在这所新设立的大学中是联合、合组关系,是参加西南联大、服务联大,而三校也有各自的建制、机构和事业。  相似文献   

8.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  相似文献   

9.
<正>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校训)的精神和学术自由之环境,在短短八九年就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据校史记载,西南联大师生中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72人,其中联大学生90人,联大教师82人,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奇迹。回顾西南联大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特点和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和军队院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顶层设计上确立"融通文理"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0.
最早知道张奚若这个名字,因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提出者. 张奚若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大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暨联大、清华政治学系主任.1949年之后,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大学从办学至今走过了90年,其中1938—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被公认为是发展的鼎盛时期。①云南大学何以在这一时期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在解析档案及其相关资料中我们发现,这一时期云南大学的办学与西南联大之间的师资互聘、学术交流密不可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亦简称为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联大,是1938年5月4日,在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2.
“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先生撰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相似文献   

13.
“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先生撰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相似文献   

14.
<正>西南联大是全面抗战时期国难殷忧中的一所大学,来到战时的大后方昆明,亦处于校舍紧缺、常年寻址的状态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争的威胁和伤害。古语说,贫无立锥之地,联大则是苦无定居之所。1940年7月后,日军觊觎并占领越南,国民政府教育部电告联大应作迁徙之准备,同时鉴于日军对昆明空袭轰炸频仍,校舍紧缺,学校的迁移问题以及四处勘察校址就成为联大常委会上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开端,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也是联大图书馆历史的一个关键阶段。要对西南联大图书馆完整的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离不开对长沙时期的办馆历程的研究。文章从成立背景、组织结构、藏书建设、阅览服务等方面入手,详细描述了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的办馆情况。  相似文献   

16.
高明勇 《青年记者》2016,(7):102-102
去年8月,我看到一则新闻,首都大学生采访团“重走西南联大之路”,他们在云南走访了华罗庚、闻一多、潘光旦、梅贻琦、周培源等西南联大教授的故居。  相似文献   

17.
言咏 《中国新闻周刊》2007,(40):32-32,34,36
蒋梦麟在北大的“为”,把握了北大的航向,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石。而他在西南联大的“不为”,则成就了三校九年的“强强联合”,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合作的一个缩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西南联合大学的使命与抗日战争相始终.抗战背景下联大人的阅读特点表现为独特的阅读形态,丰富的阅读类型,崇高的阅读目标.读书与救国关系的思考及时代特征影响到联大人的阅读视野和对学术使命的认识.抗战烽火下西南联大得以弦歌不辍跟联大人的阅读坚守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特别钦佩西南联大人在政治、经济压力下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民主,学术自由,思想多元化,以及对不同意识形态和学术观点的包容。这种价值,是最佳的中国传统和最佳的西方传统的相结合,它不仅是中国大学最鲜活的血液,也是全世界的。西南联大人使得这种原则成为了西南联大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西南联大能够在漫长而黑暗的战争年代中存在的基础,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在世界教育史中写下了独特的一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牛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