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闭症是一种集中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中的一种疾患,60年以来对于自闭症的研究成效显著。分析自闭症及其原因,探讨自闭症的教育和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自闭症患者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音乐治疗在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应用中有非常好的效果,被世界各国研究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专家关注.本研究就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中有情绪障碍的儿童进行个案实践和研究,对音乐在有情绪问题的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与效果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也被称作孤独症,是一种儿童疾病。为拯救自闭症儿童,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维度的医疗手段应用探究,音乐康复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文章对音乐治疗方法进行简要阐述,说明了其在自闭症儿童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自闭症儿童的音乐康复实施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希望为该问题的探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音乐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自闭症干预。音乐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自闭症患者提高交流技能和社会互动能力,其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包括认知功能、情绪控制、社会交流、语言诱发、行为协调。但仍有部分研究者对音乐治疗的信度、效度提出质疑。自闭症音乐治疗应发展统一的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并实现观察模式向实验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5.
音乐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自闭症干预。音乐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自闭症患者提高交流技能和社会互动能力,其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包括认知功能、情绪控制、社会交流、语言诱发、行为协调。但仍有部分研究者对音乐治疗的信度、效度提出质疑。自闭症音乐治疗应发展统一的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并实现观察模式向实验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6.
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自闭症干预方法,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使用音乐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时,应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类型和心理、行为特征来选择不同性质的音乐,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为保证治疗效果,在使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时应制定科学的流程,做到干预前进行评估,干预中进行监控,干预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胡世红 《文教资料》2010,(27):131-133
音乐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兴学科——音乐治疗学.将其运用于自闭症康复训练取得可喜的成效。由于自闭症病因复杂,症状各不相同,因此,每做一次自闭症音乐治疗都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从临床操作入手.对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的制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胡世红 《文教资料》2010,(29):148-150
音乐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兴学科——音乐治疗学.将其运用于自闭症康复训练取得了可喜成效。但自闭症病因复杂,症状各不相同.因此,每做一次自闭症音乐治疗都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从临床操作入手.对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的制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胡世红 《文教资料》2009,(30):140-142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语言交往和兴趣、行为上有一定的障碍和异常,因此,治疗自闭症儿童是非常困难的。如何让他们进入音乐治疗室、如何让他们配合音乐治疗师、如何让他们进入音乐治疗程序等,关键是建立自闭症儿童与音乐治疗师之间的关系,即导入。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音乐调理,主要理论来源于音乐治疗这一领域。音乐治疗是指用音乐来刺激感官、宣泄情绪、抚慰心灵,以恢复、保持及改善个体心理与生理的健康。音乐调理课程让我们看到了自闭症儿童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时让我们看到了音乐的智慧。通过音乐,能让自闭症儿童融入课堂,在课堂中互动。音乐调理课堂将会是引领自闭症儿童走出自闭的另一把钥匙。一、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  相似文献   

11.
解析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自闭症是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后会严重影响一生。这已引起各国医学界、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在众多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法和技术中,音乐疗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系统检索了Ovid—Medline/PubMed和FMIF数据库,主要分析了2000年以来的12篇采用音乐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研究报告,分别从研究方法、可行性、干预目标、音乐疗法的类型等方面探讨了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实践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故事作为一种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目前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本文试图从国外自闭症谱系社会故事干预的研究文献中梳理现有的社会故事干预有效性研究的开展情况,试图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社会故事干预的有效性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共同注意作为自闭症儿童的核心技能缺陷,与社会认知技能障碍如语言、游戏、积极情感等存在紧密的联系.目前很多研究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实施干预,已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文章在阐述国内外相关共同注意干预研究和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对当前取得的成果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评价和总结,并就自闭症干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情境情绪理解是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闭症儿童情境情绪理解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自闭症儿童情境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干预材料以及干预方法,提出制定标准化的材料、进行复杂情境情绪的研究以及进行情境情绪干预的比较研究等研究建议;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遵循情境情绪的发展规律以及尽量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教学等干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古装剧《甄嬛传》的热播,剧中新颖脱俗的主题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欢创作的这部宫廷题材原声音乐,无论从听众的欣赏角度,还是其艺术本体层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整套音乐包括主题曲、插曲及场景音乐共15首,作曲家以独特的音乐视角来诠释其个性化的音乐理念,再造出古装剧音乐的又一经典,为当代同类体裁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其代表性歌曲与场景音乐为研究对象,从歌曲旋律、和声语汇及配器手法方面入手,窥探该剧的音乐风格概貌,以期获取部分理论依据服务于当代影视音乐创作。  相似文献   

16.
Social stories were developed in order to support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to better cope with social situations, an area of particular difficulty for this population. Despite its growing popularity, 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cial stories undertaken between 1994 and 2004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se studies discussed. Conclusions are drawn about ways in which future research might further develop the evidence base for the approach and about the confidence with whi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EPs) can at present recommend this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7.
采用音乐治疗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方法,研究了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效果。将具有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的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干预,经过三个月的干预治疗后,测试治疗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语言能力。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的音乐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人口学特点上,国内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在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因素上,研究发现不但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而且个体的社交技能、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等个体因素也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国内干预社交焦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箱庭疗法、体育疗法、音乐疗法、综合性团体干预等。目前国内对不同疗法干预青少年社交焦虑效果的比较性研究还较缺乏,对留守儿童等特定群体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及社交焦虑的生理基础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Difficulties with social communication may present challenges in gathering data from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in research. To encourage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to participate directly in research, methods that allow for autistic symptom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online forum was developed to enable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to share their social experiences. Ten female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aged 12 to 19, engaged with the forum over 12 weeks. Questions were posted weekly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he frequency of participant responses, quality of responses, and participants' engagement with each other.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frequency and quality of participants' responses were high, and participants' engagement with each other facilitate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opics. The online forum w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to have direct 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It offers promise in future studies as a practical research tool that accommodates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of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