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思想探幽与新世纪图书馆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图书馆》2007,(1):40-44
吸取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之精髓,对于我们丰富一个行业传统精神之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博大而精深的老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根底文化,闪耀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智慧之光。他的道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既虚静阴柔又刚键大气的人生哲学,以及无为自化的政治哲学,对今天所倡导的图书馆精神之弘扬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文化的国度,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艺术重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流淌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方交通要冲,著名的"丝绸之路"即横贯新疆的天山南北,东西方的文化也经过这条大动脉汇合于此。新疆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罗马  相似文献   

3.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文化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理应承担起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发掘展示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和精髓,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地方特色创新传播内容和手段,通过专题报道、专家访谈、大众评说等多种新闻报道形式,让社会大众清晰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现实状态及其未来发展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满族女子服饰,融汇了中华民族历代服饰以及服装款式的精髓,是满族人智慧的结晶,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艳 《出版广角》2021,(10):31-33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成效有目共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文章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视角,综述当前中医药图书选题策划的实践,分析未来中医药发展的趋势,并从深化中医药图书出版内涵、拓展中医药图书出版外延两个方面提出中医药图书出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悦 《出版广角》2016,(5):86-87
《大学》和《中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研究学者张葆全先生将自己传承经典的思想精髓融入新作《大学中庸译解》中。本文从张葆全先生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建树、对元典的精准解读和深刻释义,以及元典的价值出发,评论了《大学中庸译解》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承经典国学文化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棵参天的大树,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支撑,因为在那里可以得到成长的养料。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因为在那里可以得到发展的动力。传统文化如同飘扬于中华大地的一条鲜艳的纽带,永远联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如同矗立于中华大地的一块坚固的基石,永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有序、良性、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我国和谐文化的主脉。而年节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因此,大众传媒关于中华民族传统年节习俗的报道,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媒介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脉的传承与传播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其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同。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与传播中华文明精髓,才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脉的传承与传播要以对话精神为基本方法论,积极推进经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时代与未来的对话,以文创理念把握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文化间性把握文化敏感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握文化使命感与文化创造力的关系,以辩证的思维分析文化内容,以平等的姿态看待文化差异,以创新的方式开展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张晶 《现代传播》2005,(5):18-20
国学的精华,是荷载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其中“乐感文化”是国学中的审美特质,含在外形中的内蕴、从人的自然情感升华到审美情感是国学中审美文化的重要内容。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方能在视觉文化时代积存、培植和光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望长城》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新闻窗》2008,(6):68-69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周天一  黄叔界 《传媒》2016,(5):78-80
本文探讨了广告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从中国传统的“家”“节”“情”文化内涵着手,对广告艺术进行分析,提出应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融入到广告创作中,而不能只停留于素材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中国传统绘画蕴藏着中国灿烂的文化精神,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民族自身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入手,着重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的同时加深对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王贞 《中国档案》2014,(4):36-39
工业遗产,凝聚着古代文化精髓、近现代工业历史、现代文化取向。铭刻一段历史,可以记录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和不断进取,记录城市文化的脉络与传承,体现历史与现代的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5.
张昭 《出版广角》2021,(10):17-20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期,我们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各出版社牢牢树立起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工作理念,从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着力挖掘选题,出版了众多优质的主题出版读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刘佳 《传媒》2021,(10):73-76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转化势能和可待激活的"引爆点",以创意赋能、短视频助力传统文化传播普及、"云动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为路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深化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相似文献   

17.
高卫华 《现代传播》2012,34(11):21-26
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学者发出"打倒孔家店"的断言,十年"文化大革命"来自政治层面隐喻式的对"孔老二"的贬斥,体制转型期我国公众对西方信息理想化误读带来的对传统文化的疏离,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传播的结构性断裂。西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这三个传播断层对传统文化的逐次剥离,导致公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困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对此进行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精神力量。在“两个结合”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十年中积极进取、百花齐放,创造了新的学术高峰。文章在整理和分析了部分代表性期刊的选题与刊文后,观察到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选题与专栏开设中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解读”“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话题,深刻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其核心学术成果也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向度等主题。这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发展时,更加注重实践路径中的人文与价值内涵。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大期刊应该坚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价值关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9.
卢岩  王雪飞 《出版广角》2013,(23):60-61
书籍设计象征着一种民族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影响力。在我们进行书籍设计时用到的每一个传统元素都并不简单,他们都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文化象征与文化积淀。书籍的出版设计是一门艺术,某种程度上来说,书籍设计的好坏会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如今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日趋国际化,要想在我国现代书籍出版和设计当中体现出来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鹤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地利用网络对鹤文化进行广泛传播,这对鹤文化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