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熙载的散文理论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特质论”,探讨散文的内实;二是“创作论”,这是其文论的重点,论述散文的写作;三是“品评论”,阐明散文的批评。刘氏“文论”为中国散文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提供了借镜。尤其是其中主“情”尚“意”、讲“法”论“辞”、追求“雄而逸”之美等凸出汉语散文特征的论述,更是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所谓论体文是指以“论”作为标题、以明辨事理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性散文,它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中,是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大量使用“论”,它是孕育论体文的土壤。庄子、荀子等作家以“论”题篇的文章出现,标志着论体文的成熟。“论生于易”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它的提出只是出于儒家的宗经观念,论体文的源头应该是先秦诸子散文。‘  相似文献   

3.
林纾古文论研究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曾是名重一时的文章泰斗,他的文论著作极其丰富,但研究者们往往更关注他的“林译小说”。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结束之前,大陆地区对林纾古文论研究停滞不前,反而在港台地区蓬勃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林纾古文论研究在内容的扩展、方法的提升、角度的丰富都有不俗的表现,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厘清林纾研究中那些含混不清的问题,更准确地界定林纾在传统文学史上的地位,使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4.
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为了破解这一教学重难点,可借鉴创意写作的视野与方法,遵循“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基本原则,进行教学的创新与探索。一是从文体学角度进行教学,在把握散文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文体型阅读形成对散文本质的基本理解;二是从创作学角度进行教学,能与作者感同身受,使学生在发生式阅读模式中深化对特定散文文本的理解;三是从“以写促读”角度进行教学,结合学情设计创意型写作作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散文写作实践中深化文本认知,提升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散文经典在学生语文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认为语言的习得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同时肯定了背诵,模仿等教学方法在优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模因论为理论切入点,探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并指出通过强化语言输入,可以弱化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培养语感;激发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韩柳文研究法?一书,寄托了林纾为古文保存精华的理想,体现了他在文法与鉴赏两大版块突出的理论成就。文法论,是古文创作的技法理论:立意上,崇尚意在笔先、忌露贵掩;结构上,追求关合照应,制局有法;用字上,讲究锻炼字眼,因字见义。鉴赏论,是古文阅读与批评理论,主要表现为对揣摩创作心理和“博观”、对比等鉴赏方法的运用。?韩柳文研究法?是林纾古文理论的实践,问世后也备受关注,梳理其中文学思想,于文学写作、文学欣赏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予锋 《教育学术月刊》2007,(12):107-108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始终在感性或经验的层次上徘徊.从经验论到建立科学的写作教学论,是写作教学最优化的需要.科学的写作教学论的构架应该包括:写作教学总论、写作教学主体论、写作教学受体论、写作教学内容论、写作教学方法论、写作教学情境论和写作教学测评论.  相似文献   

8.
吴琪 《文教资料》2013,(34):191-19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边缘化位置。本文从“读者反应论”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以学生为积极的“读者”,探讨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学生期待视野的拓宽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系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整体效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探讨模板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模板实质上是一种模因,而写作就是不断模仿、复制和更新语言模因的过程。模板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探讨模板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模板实质上是一种模因,而写作就是不断模仿、复制和更新语言模因的过程.模板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学理论专著。其中《神思》篇是创作论的首篇,文中的“神与物游”、“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意——思——言”等观点对于当代写作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揭示了人类文化传播的规律。语言模因的类型及复制、传播规律为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模因理论的指导,从备课、教学过程以及课后评价等方面不断改进教学,充分发挥模因论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写作主体建构论”的核心是:写作不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自我心灵的投射、复制,写作就是在文章中复制“自我”,表现“自我”。这个理论是对古代“性灵”写作传统的一个接续,是对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盛行至今的把写作行为机械为“文体技法”论与“物-意-文”的线性、稳态模型的一个颠覆,近年来为写作教学所力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探讨背诵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其运用的合理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写作教学文体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知识。对于如何厘清写作教学文体,目前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如记叙文与散文、记叙文与小说、散文与小说,议论文和记叙文,其中有太多的元素纠缠不清。从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来划分文体,将文章分为三类:抒情文、说理文、感悟文,许多困扰纷争就自然消除了。  相似文献   

16.
序跋是窥见学者学术思想、性情志趣及学界交游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林纾高度重视序跋的写作,“林译小说”的大量序跋是其启迪民智,探寻救国图存之道的重要载体。在林译序跋中,林纾提出了“变法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一系列重要的理念,是林纾渴求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国之梦”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真实的写作”有两个研究角度,一个是从写作行为的真实性角度研究,比如李海林老师的《论真实的写作》,另一个是从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角度研究,这是大部分该题目研究者所选择的角度。应该说两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应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碰到了许多难题,产生了一些困惑,细细思之,发现“真实的写作”中存在着悖论,殊难解决,在此提出,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文学解译的最高标准(理想)是“化”,由此出现了中国传统译论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化境说”;通过解读《林纾的翻译》,追溯“化境说”的理论渊源、诠释其本质内涵以及它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回顾新时期高校写作教材建设的历程,大致经历了“文本论”、“写作过程论”和“综合论”三个时期,各种体例的写作教材有得有失、瑕瑜互见。今后高校写作教材建设,应面向已在中学阶段掌握一定写作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大学生,积极适应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和要求,充分体现高校写作教材的层次性,把写作基础理论知识、思维训练、写作训练融入文体写作教学中,突出文体写作教学重点,变训练式的基础型写作为为人生为社会的实用型写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这段时期,是传统的写作理论向现代写作理论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散文写作理论有了较大的突破性的进展,有关写作理论的著述琳琅满目。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深刻的原因的。本文集中介绍了其中林纾、姚永朴、梁启超、刘师培、黄侃、来裕恂的一些著作和观点,并对这一时期散文写作理论繁荣的原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