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俐敏 《新闻战线》2022,(24):98-100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闽北日报作为地方党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文旅周刊开辟“文化”“非遗大观”等专版,立足本土求“珍”,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紧跟时代求“鲜”,多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扩大传播求“活”,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2.
武楠 《东南传播》2018,(2):51-53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尤其是吸引青年一代,则是对媒体能力的考验。媒体必须善于引导、敢于创新,在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上下功夫,寻找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表达方式,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分析2017榕城宜夏文化艺术季中福州电视台影视频道承办的六场茉莉文化活动,试图为新时期、新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弘扬本土传统文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壮大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官方传播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海外孔子学院的推广、国家形象片的海外传播等。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官方传播有时也会引起海外民众的警惕和误解,亟需构建海外民间传播体系或机制。借助新媒体和民间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为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用新媒体技术"软化"传播内容,立体化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用好民间传播力量,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海外社区;转变传播战略思维,注重情感传播,构建处理海外传播不利因素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楚丹阳 《今传媒》2023,(9):107-110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演绎,线上、线下的“破圈”传播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赋新提供了思路。本文从场景建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传统文化的主题内涵、意蕴风格和“破圈”传播上的赋新之道,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5.
地方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关系到一个城市本质精神与血脉的继承与发扬。文章通过对绍兴市青少年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状的调研,结合图书馆读者活动开展中的情况分析,提出"家庭—学校—公共文化机构"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强调强化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将其作为青少年本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闫毅  窦鹏 《图书馆》2023,(12):105-111
地域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或通过数据库、服务平台对之进行开发利用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陕西是中华优秀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商文化构成了陕西独特的商业文化资源。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依托学校与秦商总会开展战略合作,计划利用Java6.0、Apache Tomcat7开发平台以及动态情报采集分析系统、企业信息导航服务系统、科研成果数据分析系统等,建设集文献数字资源服务、学科建设服务、新型智库服务和企业情报服务“四位一体”的秦商情报信息服务平台,在传承和发展陕西地域特色文化、促进社会资本与高校“智本”的互联互通、推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新动能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胡珊  王静 《新闻窗》2012,(4):135-135
地方广电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流媒体,具有传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特别是在传承弘扬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本文仅就地方广电的优势谈谈其在传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以并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程妍  贺倩 《采.写.编》2021,(11):111-112
特色是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一村一品、一堂一韵"的重要保障,而凸显特色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文化传播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荆湾村为例,从铸造、发展、鲜活三个方面展现农村文化礼堂的特色,通过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创新传播形式来实施农村特色文化礼堂建设中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切入口,从学术出版视角提出以整理国故为开路先锋的学术现代化作为出版业和学术界创新思维、开拓思路的鲜明观点,希冀充分发挥出版业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相似文献   

10.
周岚 《新闻前哨》2023,(22):16-18
内蒙古特色文化不仅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特色文化与高校专业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培养传媒领域人才的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主体,从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全方位开展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1.
孙浩  巩奕 《中国编辑》2024,(4):90-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短视频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符号学理论框架进行文化透视,发现短视频的媒介逻辑深刻发挥作用,通过贯穿符号生产、符号选择、符号释义的全过程重塑了文化传播机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古今互通、“情”“境”互应、人机互构的全新图景。这对于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处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燕伟 《出版广角》2023,(24):64-6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出版机构的重要职责。融媒体时代,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出版机构应通过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优化内容、构建出版矩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对于地方党报而言,讲好地方历史,讲清楚地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历史记忆得以延续传承,让历史文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贴近本土、贴近百姓、打造报纸地方特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崔亮  黄震 《出版广角》2021,(10):2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文化IP的宝库,还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中国的发展,不能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割裂,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结合,然后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以精品出版物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力,继而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廖坤  武坦 《出版广角》2021,(11):61-6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国民思想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对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背景下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各种媒体的多方引导下,文创产品的开发持续呈现新气象,而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的活力,两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辛晓磊  周斌  池瑶 《出版广角》2021,(10):13-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关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发挥主题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引领作用,从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跟进、顶层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传播力,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17.
陈欣 《新闻前哨》2023,(13):29-30
数字化背景下,湖北省基础教育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运用文化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传播模式探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荆楚文化进课堂进校园的数字化传播路径,是新时代优秀荆楚文化传承与弘扬必须直面的新课题。荆楚文化进校园应以中小学生道德规范、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培育为目标,从文化传播内容、模式、评价三个方面创新优秀荆楚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数字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城市能不能保持城市文化特色、发扬城市优秀文化传统并实现城市新的文化理想,这是一个艰难的行程。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始以“千城一面”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张道明 《传媒》2023,(24):76-79
高校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充分认识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准确把握新媒体场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全新样态,正确审视与之相伴而生的现实挑战,积极采取协同多元主体、注入优质内容、更新话语表达、聚焦靶向发力等举措,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引领力、说服力、精准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朱雨锐 《新闻传播》2022,(9):106-10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华文化传承及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媒体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业者进行思考。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特点进行阐释,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旨在为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