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解析,在"ASP.NET技术论坛"中选取了一个月的交互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从密度、社群图、中心性、小团体以及小世界效应等方面来分析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结构,并从意见领袖、小团体建设、弱连接、吸引孤立者等角度对社区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网络结构优化,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集体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学习社区作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支持平台,承载着信息共享、培养参与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知识重构和创新的责任。文章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对网络学习社区进行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一个具体的网络学习区——现代教育技术论坛进行实践研究,量化地分析了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而得出该网络社区的结构特和存在的问题,并为网络学习社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给人们带来纷繁复杂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们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虚拟学习社区中面对信息的海洋如何组织和管理信息,让学习者有效地获取学习内容是一个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P2P网络系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查询、存储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并从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互信机制与知识共享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知识共享,从而达到有效获取学习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博客的出现,给予了普通人很大的网络交流空间,也使互联网从"信息共享"过渡到"知识共享",博客及其引申的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家长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以首都师范大学开发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学习支持系统"所支持的教师实践社区为研究平台,选择参与网络同侪互助活动的项目学校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他们自由组成的同侪互助小组,结合具体助学经验,从学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人际性支持三个方面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数据进行定量统计,最后利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支持对知识共享行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背景下,社区信息服务成为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趋势.Library2.0作为Web2.0网络技术在大学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特别是知识服务方面具有切实可行的优势.新型大学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模式,需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信息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联盟,通过Web2.0核心技术的介入为社区提供知识服务.大学图书馆与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网络是社区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的出现为校友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带来了校友数据管理的新理念。基于校友数据建立的实名制社区也对网络信息共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基础,归纳出校友社区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关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校友社区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的初步分析和探讨,揭示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知识共享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的目的之一,但在线知识共享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了社会网络关系的概念,提出了一个解释虚拟学习社区中参与者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针对参与者对在线知识共享的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识创新自我效能感、关于Web的白我效能感以及社会网络关系等影响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参与者的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继Email、BBS、ICQ之后又一重要的网络交流工具,博客使互联网从"信息共享"过渡到"知识共享"、"思想共享".它为英语教学提供一种崭新的辅助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博弈理论出发,对电力企业活动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的基本博弈模型以及合作性动态重复、不完全信息两个角度进行了决策过程分析,确认了在电力企业活动中的知识共享行为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实践社区:实现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理想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社区是指对某个知识领域或某些特定主题怀有兴趣的一群教师或教育研究者砖了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提升专业素养而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网络组织。促进个人知识共享不仅是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过程与目的;而实践社区则是教师间相互交流、表达和共享知识的理想管理工具。为此,需要对实践社区进行准确的定位、有效的确认与支持,进而构建一种能真正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专业发展的知识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微信社区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及其关系,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微信社区知识共享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微信社区的激励机制与知识共享行为、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与知识共享行为、结果预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果预期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微信社区知识共享行为,还需要在微信社区或者微信群中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掘微信功能,提高微信社区或微信群的易用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90后"大学生社团组织成员在组织中所处的网络位置与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研究出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学生社团组织中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社团组织的网络密度、中心性、中介性特点的分析,从量化的角度把握大学生社团组织中成员的知识流动方向和管理位置,从而发现组织内知识共享和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知识网络的形成与知识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种学习型网络社区的兴起与普及,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们获取知识与高效学习方法的一种新兴且重要的渠道。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社区的特性,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假设,并建构了研究模型,主要讨论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计算机-自我效能、互联网-自我效能),结果期望(个人结果期望、社区-结果期望)及其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计算机-自我效能、互联网自我效能以及个人结果期望对其的知识共享具有正向的显著的影响作用。然而,社区-结果期望并不显著影响知识共享。最后,文章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学习的理想学习环境,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已成为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和创造的一条途径。文章以教师在线实践社区150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转化和共享为研究问题,从2008年底至今,通过历时三年的教师在线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种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的知识共享系统的框架结构,并建立了与知识共享系统相适应的知识共享策略体系。知识共享系统框架包含教师知识共享处理和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两个子系统。知识共享策略涉及实践活动策略、教师群体的组织策略、助学支持服务策略、资源建设策略和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共创与共享信息的平台,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与日俱增。因此,揭示用户间信息的传播规律对于及时掌握和控制信息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社会网络社会关系强度P、社会网络潜在关系强度Q、社会网络信息传播能力W为基础,构建了社会网络信息传播度量模型,描述了度量模型的算法核心思想。仿真实验表明,社会关系强度越大,网络的信息传递概率越大,也就意味着网络的信息传递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虚拟学习社区信任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学习社区是e-learning一种重要的应用模式,虚拟学习社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更加强调学习的合作性,社区成员之间共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虚拟性和社会性,使得成员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流协作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社区成员是否信任其他成员提供的知识或者相信其他成员会贡献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本文从虚拟学习社区存在的信任问题出发,通过研究和系统分析,讨论了虚拟学习社区的信任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巨大挑战,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学校图书馆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要从建筑定位转变为功能定位,建立网络学习社区,扩大信息共享空间,提升服务延伸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Sakai平台上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创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Sakai平台上的主要工具特性对知识管理视角下的Sakai平台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对Sakai平台上网络课程的创建进行了探索,并从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知识交流、知识创新四大模块对Sakai网络课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教育虚拟社区是基于跨时空的网络环境,社区成员(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或网络平台,为完成网上或现实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交互协作、知识共享活动,最终形成具有共同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传播大师施拉姆指出:“没有交往与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交往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