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晏子使楚》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在上这课时,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晏子如何能言善辩,如何机智地战胜了楚王,而对晏子为什么要出使楚国却缺乏必要的认识,于是就有了师生对教材如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对晏子的审视一位教师这样导入:"《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  相似文献   

2.
“外交无小事。”国与国之间交往,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晏子使楚》一文,就为我们讲述了外交家晏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于谈笑之间,挫败了楚国有辱齐国国格和自己人格的阴谋,维护了国家利益,赢得楚王尊重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穿越到春秋时期,看在威严的楚国朝堂之上,小个子晏子是如何与楚国人斗智,赢得对方尊重的。  相似文献   

3.
听音识人     
晏子是中国古代的名人,提到他,我们想到的词就是"能言善辩"。这样能言善辩的人,古今中外不在少数,林肯就是其中的一位。晏子和林肯的故事都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妨从课文入手将两人进行一番比较,其结果颇有点意味。《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予以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经常听一些大师级的课,名师成功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教学风格,还能让我们从中探究教学大师们组织课堂、开展教学的技巧。其中,提问的技巧不可忽视。下面我将结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谈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  相似文献   

5.
罗莲芳 《云南教育》2007,(9Z):13-14
【设计思路】 《晏子使楚》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言文重点课文。文章选自《晏子春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变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相似文献   

6.
《晏子使楚》(六年制第九册)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其中第一个故事讲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关门开洞,想以此来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反驳:“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从而迫使楚王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对此通过分析学生不难理解。因为,如果楚王仍不开城门,说明楚国是个狗国,楚王也成了狗王。楚王当然受不了这奇耻大辱。  相似文献   

7.
正"南橘北枳"这一成语,出自《晏子春秋》中的《晏子使楚》,其中这样写道:"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中的故事相传是这样的:齐国公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听说那个能说会道的晏子要来,便想  相似文献   

8.
吴福雷 《小学语文》2014,(1):111-112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晏子的才干就浓缩在一个“辩”字上。  相似文献   

9.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这篇课文语言表达简洁生动,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言辞犀利,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晏子使楚》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是历史故事。它以晏子“出使”楚国为线索,把晏子“初到楚国”、“见到楚王”、“在酒席上”同楚王三次斗争事件串联起来,构成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文章重点刻画晏子的非凡才智,突出他机智勇敢、能言善辩,于强者面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文章首尾照应十分严密。教学中应注意理清线索,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文章重点;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1.
【缘起】《晏子使楚》是浙教版第10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反驳楚王,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予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教学时,  相似文献   

13.
《晏子使楚》中的修辞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也有同选一篇(或一种)文章的情况。《晏子使楚》是《晏子春秋》中的一则故事 ,被选入现行高中第一册语文读本。而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晏子使楚》一篇 ,是根据《吕氏春秋·内篇杂下》中的有关文字改写的。传诵千古的晏子使楚的故事 ,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忠实于祖国的品格和机巧善辩的才能。在这个故事中 ,晏子的巧辩在于结合修辞方法和运用逻辑推理。晏子出使楚国 ,在“从何门入”与“齐国是否无人”两个问题上与楚王展开了斗争。“楚人以晏子短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面对楚王这一带有玩笑…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四册所选用的《晏子故事两篇》、《公输》、《唐雎不辱使命》充分展示了晏子、墨子、唐雎这三位古代杰出的论辩艺术家的论辩艺术。一、巧设陷阱,请君入瓮墨子听说强大的楚国将要攻打弱小的宋国,并且委派公输盘  相似文献   

15.
《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而晏子勇敢而机智地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个历史故事。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  相似文献   

16.
《晏子使楚》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课文,它蕴含着三段论和类比推理的过程,通过对其推理过程的分析,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有帮助.先看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他的论辩包含着一个三段论的推理过程: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大前提)我从狗洞进去.(小前提)所以楚国是狗国.(结论)“楚国是狗国”这一结论在文中虽未出现,但通过前面的推理,这一结论就不言而喻了.既然你楚国是狗国,那么你楚王就是狗王了.这样,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力地反驳了楚王.晏子第二次反驳楚王也包含着一个三段论推理过程: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大前提)  相似文献   

17.
晏子使楚     
<正>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  相似文献   

18.
《晏子使楚》讲述的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凭着他的语言实力机智反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大多教师教学《晏子使楚》时,普遍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其一,晏子和楚王较量了哪三个回合?(然后一个回合、一个回合地分析)其二,楚王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反击楚王的?(欣赏语言)其三,楚王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晏  相似文献   

19.
张立 《四川教育》2007,(10):32-32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讲的是晏子到楚国去,三次被楚王侮辱,他三次反驳,用智慧战胜了楚王。师:不错。那么通过读书,你感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20.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针锋相对、将针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表现了晏子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这篇课文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