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0年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于2010年10月29-31日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休闲学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议题有:休闲学学科建设、休闲学基本理论、人类休闲思想之历史脉络梳理等;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休闲与体育的关系、游憩空间与城市建设等。来自  相似文献   

2.
休闲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休闲是人类的持续发展舞台,休闲是经济社会链条的一环。文章提出休闲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保障性事业。同时论述了什么是休闲时代和休闲城市的概念,并以乐山市为例阐述了休闲城市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老年休闲学的兴起得益于休闲学和老年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休闲学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再诠释,凸现了老年阶段生命的独特意义,为老年休闲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老年休闲学是休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老年人休闲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注老年人对家庭、社会所产生的价值,关注休闲带给老年人的附加值,关注个体生命全过程的"成为"规律。本文介绍了西方老年休闲学兴起的背景、研究中的几种理论模式、老年休闲社会价值等,同时对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休闲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休闲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关于休闲学的研究,学界由于所从事的专业学科,特别是审视维度不同,因而对其概念内涵的学术解读和学科理解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一般而言,体闲学是以人的休闲心理动机、休闲需求观念和休闲行为方式等为研究对象,探索休闲与人的生命意义和体验价值,以及休闲与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界关于休闲学的研究体现在基础理论与现实应用层面.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和宽领域有序进展的基本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5.
以实证为基础的休闲学研究,由于对自由时间的机械界定,导致其容易偏离休闲活动的个体性特征。从字源意义上看,休闲首先是表现为某种具体的活动或状态体验,而非时间。因此在文化的意义上,休闲学研究应当开始于对休闲个体的具体观察。从处于休闲活动、状态中的个体意识特征的角度而言,休是“知己”,闲是“味己”。休闲的实质,就是对个体生命特征与意义的认知和关注。个体通过健康、个性化的休闲活动,获得对生命的审美体验,也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多元化进步。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休闲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国内体育休闲学研究对学科的认识还相当肤浅.研究视野狭窄、研究的方法工具不当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借鉴西方休闲学研究较为成熟的理论,奠定更为宽厚的社会学科基础知识体系,形成中国体育休闲研究科特色,选定切合中国实际的体育休闲学研究领域,才是中国体育休闲深入发展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休闲学研究虽起源于20世纪的西方学术界,但作为一种文化的休闲,中国休闲文化尤其是中国道教的休闲文化,早以自己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存在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今天,当现代休闲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必要要素之一时,道教休闲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丰富思想便成为现代休闲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而道教休闲学的整理和研究亦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中国现代休闲学向纵深发展,从而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瞭望休闲学研究之前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研究兴起的实质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一种思考,是对当代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对传统休闲价值理念的重新梳理,希冀唤醒人的文化自省与文化自觉,并重新找到人的存在方向。何为休闲?何为休闲学研究?何为休闲学研究之前沿?我们可以从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进化史中,从西方休闲研究的优秀成果中寻到灵感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中期会议暨2009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年会主题是“休闲:通向人类福祉与社会和谐之路”。内容主要包括:休闲与社会整合的功能、休假制度设计与人文关怀、休闲与社区发展等议题。有十数个国家与地区的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形成了“休闲文明北京共识”,呼吁继承人类休闲价值理念的文化遗产,建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设立“世界反省日”,用休闲救赎人类的心灵,用休闲探索一条通往人类福祉与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康社会城市休闲研究的三个层面四个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也是带有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的经济现象.休闲活动理论研究是以人为本的研究,人具有社会属性,人在社会生活环境里具有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因此城市休闲活动理论研究要看到其复杂性、交叉性、多元化特点,在心理需求、产业服务、法律监管三个层面,从休闲心理学研究、休闲行为学研究、休闲经济学研究和休闲法规学研究四个方面确立城市休闲活动理论研究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休闲是人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如何休闲关涉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应成为伦理学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休闲对于生命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自然生命的存养、精神生命的提升和价值生命的实现。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休闲异化:有休无闲、无主休闲、庸俗休闲、过度休闲造成了生命的消解。培养有道德的休闲主体,提升其休闲道德自觉、加强其休闲行为自律、养成其休闲美德品质,是使人珍惜休闲、善处休闲,实现休闲向生命复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休闲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我国正在迈入有闲时代。如何消解由休闲所滋生的社会问题,激发休闲对社会良性运行的功能,是休闲社会学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对2008年以来我国休闲社会学研究文献进行学术梳理,主要涉及休闲概念的界定、休闲兴起的原因与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有关我国休闲现状的研究成果,作出了简要评述并为今后研究提供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主流文化传承与创新代表的徽文化,休闲与休闲体育早以自己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存在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初步探讨了徽文化的休闲观,总结出了以“理”释“仁”、以人为本,实现“天人合一”,体验生命快乐和宗族“同乐”的超前自由休闲观等.目的在弘扬徽文化和为现代休闲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观中蕴含着精深的休闲观点,他在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的批判中彰显了休闲的重要性。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剥削就是对工人休闲的剥夺,工人无闲与资本家有闲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只有在彻底扬弃了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够实现普遍有闲。  相似文献   

15.
时间是闲暇的载体,闲暇赋予了时间闲暇的性质。闲暇是一种哲思状态,超越世俗的追求,处在休闲的彼岸,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闲暇是一种权利,一种包含多种选择的权利,我们具备选择的能力才能很好地享受这种权利。闲暇教育是一种真正关注人类本身的教育思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教育内容,是培养人最理想的教育,是一切教育围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在注重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今天,接受闲暇教育已逐渐成为一新的教育理念。闲暇教育有助于教师全面活动价值观的形成、个体人格的完善、专业自主发展与社会和谐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基于此,加强引导,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闲暇教育氛围;因人制宜,开展多种类型的闲暇活动是当今教师闲暇教育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有关休闲伦理学的学术文献相当有限,但是目前社会休闲现象的快速发展.及休闲学和伦理学的理论发展和学科完善则急迫地呼唤休闲伦理学的诞生。休闲伦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伦理学,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与其他多种学科和应用伦理学发生交叉关系。休闲伦理学更多地关注人们的闲暇生活及其道德价值取向,以及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休闲权利的普遍性、休闲资源享有的公正性、休闲文明的共享性、闲暇和休闲活动中价值取向的和谐性、文明性、可持续性和幸福性等,应该成为休闲伦理学的原则性范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休闲体育与篮球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以福州高校篮球教学为研究对象,对福州市6所高校体育教师目前的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休闲体育的视角探讨了福州高校篮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闲暇普遍地被误解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活动,从而出现了闲暇观念深刻的异化,观念的错位带来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人类文明的瓦解。闲暇观的异化根源于近代以来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东亚传统的世界观能够为现代人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提供人生视角。人是内在于“真我”的存在,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领悟和喜欢这个“真我”,创造性的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以“修行”和“乐道”来充实个人的闲暇时光。人类应该实现从劳动的世界到修行的世界、从消费的世界到乐道的世界的转换。在近代文明成就和在东亚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当人类学会享受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协调各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提出研究哲学有三个条件:惊讶、闲暇、自由。惊讶是西方哲学"存在"意义上的本体论起源,这种起源使西方哲学迈出了由宇宙论向本体论跨越的关键一步;闲暇是面向哲学的一种纯粹向度,这种向度决定了西方哲学与世俗无关而走向形式化的纯粹品性;而自由则体现了西方哲学追求生命之真、追求伦理之善与追求品格之美的统一,它构成现代人性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逐渐演变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民主诉求。今天,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研究哲学的三个条件中看到中西哲学德性和知识的根本分野。面向未来,我们正处于一个学习西方、超越西方的心理诉求期,那么我们必将正视这一分野,并从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缺陷,从中汲取为我所用的东西,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