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2分) 1同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 )  相似文献   

2.
九年级是学生整个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其也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学生本身学习压力就比较大,再加上一门全新的学科,理解起来必然会略显困难,因而,在此阶段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探究,以构建更高效、更科学的化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一、核心知识与考查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结合“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四个二级主题的标准,分析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总结本主题的考查内容、核心知识及考查方式(见表1)。  相似文献   

4.
九年级化学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涉及知识较为广泛、综合,在教材中又较为分散,有一定的教学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整体安排与系统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知识、理解原理、形成意识与建立观念。归纳总结了九年级化学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内容;系统设计了六种环境问题在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与观念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与学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并提出“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认识模型,在初三年级进行该主题新授课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提炼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课本(2012版)中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新增内容为例,从类比方式、宏观一微观视角、科学知识的人文精神、学生认知顺序四方面分析人教版新教科书中概念建构的方式,以此为广大教师分析教材和进行概念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多媒体在物质构成奥秘的教学,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增强课堂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学习;能优化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相似文献   

8.
沈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38-239
运用多媒体在物质构成奥秘的教学,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增强课堂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学习;能优化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全新的改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再仅仅以应试考查知识为目的展开教学,而是基于新课程改革标准和教材具体内容,立足学情从多个教学维度展开有效教学,以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0.
11.
正一、重点知识梳理1.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2)"三决定":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质子数加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3)"一等于":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分子化学式及其相关计算(1)分子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  相似文献   

12.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直是中考化学中的重要组成与热点,它涉及到微粒知识、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元素符号、化学用语、化合价、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等许多化学学习的基本知识,是我们走进化学世界、了解化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与必备常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以探究课题“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方法——天平、量筒法.据此,本文谈谈该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曹慧丽 《中学生数理化》2010,(3):13-19,24,43
重点难点热点 1.深刻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为分子如果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也不能再保持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了。  相似文献   

15.
学习课题1时要注意:1.分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我们很难察觉,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常遇到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经过花圃或酒店能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可以想像: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因为花或酒中有香气的分子(或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兼具了实验性和探究性的学科,教师加强培养学生化学学习、探究及实验水平,不仅可以全面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效果,更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完善。对此,教师可对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提升实践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助推学生化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在九年级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又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对这个单元的教学从问题设计的原则与问题设计的建议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化学作为考试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中考中有较大的分数比例,而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不感兴趣,这就会直接导致在中考中丢掉一部分分数,那么如何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中考中保持自己的成绩,考入理想高中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真实看法,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从而沉下心来进行化学学习,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