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冰心《繁星·春水》中小花的深邃内涵.冰心小诗中的小花是沐浴在爱之光中的善之花、美之花和哲理之花.通过小小的花儿,冰心让读者滴水知海,将《繁星·春水》中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和自然诠释得淋漓尽致.冰心的小花儿外形谦卑,但内心高贵.小花儿带着冰心纯洁之心的温度,彰显了人性中的仁与爱,真与美.  相似文献   

2.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最后作者被花儿傲风斗雪的精神所感染,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一、教材特点1.情节情感,双线并进。情节的发展:只见绿地不见花——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看见花的原野——"看见"花的气魄。  相似文献   

3.
文话     
我们提倡朴素的文风,不等于反对真正写得好的华丽的文章。我们反对的只是内容空洞、堆砌辞藻的文章,只是装腔作势、词不达意的文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只要人的长相好,淡妆浓抹,同样好看。内容果真不错,用朴素的文字写出来是好文章,用华丽的文字写出来同样也是好文章。朴素当然美,华丽何尝不美? 需要认识清楚的是:把文章写得美一些,不是完全为了好看,主要是为了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楚一些,更好一些。一般说来,文章的美有两种:一种是音乐之美。具有音乐之美的文章念起来音韵和谐,十分悦耳。另一种是图画之美。具有图画之美的文  相似文献   

4.
近日,校内进行"青春杯"赛课,其中有10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了《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课题"美丽"一词是文眼,文中4个自然段,描写了丹顶鹤颜色之美——有白,有黑,有红,色彩和谐;形体之美——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身段修长;姿态之美——引吭高歌,展翅飞翔,十分高雅。丹顶鹤美得如诗如画,课文正是以诗一样的文字,描写着画一般的丹顶鹤。这样的诗画意境,尤其体现在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丹顶鹤的颜色之美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怎样的文字为美呢?正所谓"操百器而知剑",教科书和文学读物里有许多美文可供我们欣赏和借鉴。我把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美归纳为下面四种。一、风霜高洁,水落石出——隽永之美这是一种对文字本身的美的追求。文章一般要达到的效果是用美的文字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倾向,在情思洋溢的叙事或描写中,表现耐人寻味的哲理。  相似文献   

6.
史文强 《语文天地》2013,(16):12-13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典型的运用联想式插叙进行写作的文章。在研读课文及备课的过程中,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其实是一语双关,具有双重含义:爸爸种的夹竹桃败落(实指);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象征)。这两种理解也是教参及很多参考资料所公认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6,(27):72-74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相似文献   

8.
《花的话》     
一、课文悟读《花的话》是宗璞女士的一篇童话。本文将不会说话,也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花儿安排在月下花园比美论贵,作者以这样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教育读者。文章开头,作者先写花儿们之所以能相聚在一起比美论贵的前提:颜色绚丽,色彩繁多,式样各出新裁,它们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它们确实为装点环境做出了贡献,有了比美的资本。花儿们从“惊叹”到“彼此学习”显美的本领,最后“看惯了春天的世界”,滋生了骄傲的情绪,觉得只有自己才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于是,花儿们在园中展开了一番争…  相似文献   

9.
你是春风习习 教会花儿舞蹈 你是春雨沙沙 教会花儿说话 你是月亮圆圆 花儿在圆圆中梦想 你是太阳暖暖 花儿在暖暖中长大 你是花的朋友 你是花的妈妈 你是花之神花之神 用那情和爱 围起春天的家花之神——写给幼儿教师@崔增录$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普教科!061000  相似文献   

10.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美感的培养,即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成功的愉悦。具体做法如下:一、初读课文,破译文字,引导学生感受美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概括全文,对课文进行认读,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客观、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觉”式的“悦耳悦目”的初级美感。这个阶段主要的审美活动有:1、审题,即明确本文所描述的对象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主要环境如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有关审美对象的轮廓,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课文打下基础。2、认读,即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破译…  相似文献   

12.
范教育要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去进行“美点寻踪”,对美文进行欣赏品读,设计一些有创意的美读活动,语文教师首先应使自己成为美的设计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去读,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课文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地钻研每一篇课文,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便教学中能引导和培养学生感知鉴赏美文中的结构、意境、风格的美,并感知、捕捉蕴含中的美。例一对课文《紫藤萝瀑布》一文的美点寻踪”①美在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渲染。作者对藤萝花的渲染动人心魄,这表明作者是在写藤…  相似文献   

13.
《白鹭》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它承载着“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阅读要素。依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采用化难为易的三个策略:着眼语言,探究中品文字之妙;聚焦形象,想象中赏画面之美;感受文意,鉴赏中悟情感之真,以此落实语文要素,实现难文浅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文包括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思想的美,智慧的美,崇高的美,悲剧的美—语文课本把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用文字呈现在同学的面前,但由于学生知识有限,阅历面不甚宽,因而对理解对象的鉴赏能力较差,对课文中蕴涵的哲理、美感、情感等很难准确地把握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课美,文美,夕阳真美!"这是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全省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执教<夕阳真美>这篇课文留给笔者的印象.课文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全过程,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美,渗透着强烈的美育因素.在上这堂课时,窦老师巧妙地把语文课作为美育的阵地,努力地挖掘和提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和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感染、有表情的朗读等方法,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点化了出来、呼唤了出来,凝聚、升华为一种崇高的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之美.笔者撷取其中数个教学片断进行赏析,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6.
中学时学过一篇文章《西湖漫笔》,至今还记得那优美的文字。还有一篇"课文阅读"《紫藤萝瀑布》,文章里说,紫藤萝花儿在笑、在跳、在嚷嚷、在流动。这些词用得那么新奇,让少  相似文献   

17.
精彩片段     
《初中生》2010,(6):53-53
我走到阳光下,在野草丛生的清新之地漫步。一片耀眼的红吸引着我向前——好大一片星星花!细柔的藤儿与一朵朵星状的花儿缠得紧紧的。星星花密密匝匝,生命的血色透露得淋漓尽致,鲜明地冲击着我的眼睛。那种红,无法用火来相比,  相似文献   

18.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出自女作家林海音之手。文章既有对爸爸凄婉含蓄的哀悼,又有对爸爸教养子女的感激缅怀;既有婉约诗意的氛围,又有坚毅朴实的话语。由此,塑造了一个表面很严厉,却充满爱心,爱花又爱子女,更善于鼓励和放手锻炼子女的好父亲。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课文对"花"的艺术处理。以花开篇,制造悬念文章开篇即写道: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  相似文献   

19.
听《花钟》一课。在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后,教师设计了改写原文的环节。改写的方法是,把各种花千篇一律地改为"××花开了"。从头到尾都是××花开了,××花开了,"一开到底"。这样的改当然不美,学生一读就知道了,教师接着问:文章不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理解了内容后,把关注点引向文章的写法。教学环节的安排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谓诵读,不仅是将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语言的朗读活动,而且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课文中的诸多信息,又可以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语言之美,在优美和谐的韵律感悟声韵之美,在喜怒哀乐中激发情感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产生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