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师是靠口头语言来教书育人的,如果口才不行,则必然影响工作效果。特别是语文教师,担负着学生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的培养任务,口才就越发显得重要,语文教师的口才直接影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所以语文教师的口才更多地表现为课堂上的说话技巧。能说会说,但不多说,扮演引导者角色语文教师首先要会说,说得学生爱听,让学生对教师的口才产生兴趣和崇敬心理,产生想向教师学习的欲望;其次又要能说,即随时可以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化深为浅,解疑答难。一个能言善道的语文教师,经常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使古板教条的…  相似文献   

2.
<正>在课堂上,让学生想说话,这是动机问题;让学生能说话、有话说,这是教师设问问题;让学生会说话,这是学生学科能力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常有"随便说""读书答"等现象,学生"不会说话",师生互动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学科口头表达能力。一、说话有依据说话有依据,即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能够在案例文  相似文献   

3.
李慧红 《文教资料》2012,(22):56-57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普遍不爱"说话",究其原因,主要有:不够自信,害怕出错;不够投入,害怕出丑。有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原因。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教学实践,作者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策略:消除胆怯心理,激发表达欲望;教给表达方法,培养说话习惯;创设课文情境,享受"说话"过程;利用课件、课文插图加强"说话"训练;利用特定的话题训练"说话"能力;利用活动实践训练"说话"能力,这样初中语文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活水,永不枯竭。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是培养、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一、课堂上尽量创设让学生动口的机会,多种形式地进行说话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自己说、互相说、指名说等。只要学生肯说,教师就要注意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鼓励为主地做出及时评价。我上课时很少要求学生安安静静、默不作声地只作听众,凡属记叙文范畴的课文,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总…  相似文献   

5.
进入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往往发现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成人,经常从成人视角出发,预设好教学中的问题,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真问题,教学内容失去童真味。我们应改变教学的机械、沉闷、程序化,把"童真"引进课堂,让每一节语文课陪伴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6.
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的教学都更加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而把听和说的能力忽视掉了。而实际上,读、写、听、说构成了语文的全面素质。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日益重视,语文教学就必须要加强说话教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练多说,把说话训练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多种训练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说话能力。一.初中说话教学的方法(一)复述法复述就是通过自己的话复述书本内容的表达方式。可以由老师先朗读,让学生复述内容,或者让学生谈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同新思维教学。而初中语文教学,在长期传统思维的影响下,教学模式非常呆板。教师在课堂上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学习的过程也非常被动。这对教学来说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进行适当的角色转变。把课堂留给学生,适当调节一下教学气氛。因为只有在足够宽松的教学与思考空间中,学生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而教师正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导者,而不是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前进。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8.
陈秀琴 《考试周刊》2014,(59):24-25
语文教师不仅可以用知识教导学生,让学生进步,还可以用说话方式改变学生,产生积极效应。目前语文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用命令式语气说话,这是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的,反而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语文是一门需要使用最多语言的科目,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说话方式。对学生说话用"肯定式"代替"否定式",用"被动性"代替"主动性",用"间接的"代替"直接的"。这样的说话方式可以让学生变得积极向上,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学生上中学后,不爱主动发言,课堂就越发显得沉闷。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教学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四法:一是争当教师法。一般说来,课前要求预习的内容如生字、生词等,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来完成。教师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而学生为了当好这个老师,必然要下功夫来“备课”。至于如何备课,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如:生字,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做到会…  相似文献   

10.
适时点拨,为学生搭建好说话平台;多鼓励表扬,让学生敢于说话;巧设课堂提问,让学生乐于说话;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学习说话;强化训练,使学生会说话。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他在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上课时很爱讲话。有一个物理老师说:“我们来达成一个协议———我每次上课开始时给你5分钟时间来说,因为你讲的实在是好,然后你就不能再说话了。”这个孩子同意了,他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说5分钟”。这个孩子考试时,每次物理都是A。教师给了他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教育法。爱说话的孩子讨人喜欢,但老听他说也让人烦。有些爱说话的孩子,往往把课堂搅乱。他突然冒出两句话,同学们常抱以欣赏的态度,好借机放松一下。爱…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教学趋势,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生培养成能表达,善思维,乐于参与,活泼、健康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评价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且中肯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以评价生情、以评价启智、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树立新的课堂评价观,让评价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其乐融融,似乎让平静、单调的课堂变得热闹、生动了,许多教师把课堂气氛活跃当作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略了默读的重要性,甚至认为默读要求学生做到不出声,会造成"冷场",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因此,极少有教师在教学中安排默读训练,即便采用,也是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描写好的琴声感人时 ,说 :“转轴拔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其实 ,说话的道理与此相同。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感人的魅力 ,一定要做到“四分含情 ,六分叙理”。教师对学生说的话有没有“情” ,其结果是不相同的。以下两个教学片断中 ,同样是对学生读的评价 ,两位教师不同说法所产生的效果就很耐人寻味。片断一 :一位老师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字学完了 ,老师请一位学生读生字卡。一个“铸”字挡住了去路。“谁来告诉他 ?”老师问。一位学生站起来 ,把正确的读音告诉了处境尴尬的同伴。随即 ,老师让他连续读了三遍。“记…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言很踊跃,他们喜欢表现、展示自己.如果通过发言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就更好了,因为这是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但是在过去,人们往往关注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而教师对于回答的评价却忽略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就显得十分有价值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一句得体的表扬包含很多内容,不但会使学生了解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进,还会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见,教师对学生问题的评价真的是一门艺术.笔者下面从几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封闭、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追求开放性和生成性。动态生成会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意外的精彩,但也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因为它是学生对问题真正的独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课堂是一个讲究语言艺术的舞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推敲、锤炼语言,讲究课堂语言艺术,让学生乐意听、主动听,增加课堂吸引力、凝聚力,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在我们农村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因为传统习惯、教学条件等因素限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  相似文献   

19.
袁媛 《现代语文》2013,(6):105-106
课堂提问,不应仅限于我们平常认识的教师问,学生答,而应该看成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它的基本表现形式为:师问生答,生问师解,生生问答等。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呢?一、抓住关键突破提问法教师在初中语文中的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行之,不能  相似文献   

20.
蒋丽琴 《考试周刊》2014,(33):99-100
课堂教学沉闷让很多初中教师很无奈,他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但效果不佳。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本文分析了学生发言消极心理的成因,着重探究了让学生主动发言的三大策略:营造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采取积极而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让英语课堂不再沉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