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应该以教材资源为载体进行二度开发与利用。教师要有"慧眼",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取舍,要把握高度、角度和尺度,有效开发与利用。要高于教材,站准高度;基于学生,选好角度;链接生活,把握尺度,从而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正《品德与生活(社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历史、地理、人文等内容,对品德课教师的要求甚高,于是有的品德教师说:"品德课程不好教。"所以,授课时,教师或就教材"照本宣科",或舍本逐末,专搞"创新";或"零敲碎击",内容毫无系统性可言。那么,面对品德学科的这种跨学科性,品德课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教材是品德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根本。一堂思想品德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处理是否得当。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使"教材为我所用",而不可千人一面,照本宣科,导致"我为教材所缚",本文就灵活使用教材方面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庄荷娟 《成才之路》2011,(22):62-63
在苏教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类主题占了一定比重。如何准确把握这类主题的育人价值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一直是广大品德课教师的一个困惑。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出现,正是这些"偶然",才使课堂充满灵动的异彩。我们要把握品德课程的动态信息,把握教材,正确合理地使用教材;把握学生的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从活动中体会学习,在活动中让学生插上感悟的翅膀;把握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把握偶然,灵活应变,促进品德课堂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现行品德教材的呈现方式与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文字量减少,插图增加。这一特点给教师理解教材意图、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增加了难度,教师常因读不懂课文插图所承载的教学意图,致使教学从设计起就偏离目标。针对这一现状,可从"多层次解图,寻问目标根源""多角度观图,解析目标主次""多维度读图,把握目标重点"这三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究,以提高品德教师对课本插图的解读和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品德和规则教育、历史文化、国情教育等众多方面。但关于知识类型的常识型品德课经常体现不出品德课的灵魂,教师重视了它外显的系统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它的"品德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品德课堂无生机可言。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是品德课堂的生命。那如何通过把握品德课堂生命点、优化学习方式来提升有关常识型课型的品德学科的课堂实效性呢?一、寻找课堂基准点  相似文献   

8.
司秀丽 《考试周刊》2014,(17):192-193
<正>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1.把握教材,明确目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详细解读教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保证。要想上好《思想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就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师才有正确的方向指引,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更清楚课题含义,才能更清楚明白有关课题的道德观点,才能更好地领会课文中的教育意图。通过课文中的典  相似文献   

9.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是在回归生活这一核心理念引领下,遵循生活的逻辑,坚持生命叙事的方式,以儿童为主角,以儿童发展为目标编写的教学文本。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准确把握教材,合理重构教材,有利于将静态的文本激活,产生出有效的"溢出",让课堂教学更有效。那么教师如何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走进课堂,让教学产生出超越预设的"溢出效应"呢?我想,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文本,解读文本,实现与教材的同  相似文献   

10.
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小学品德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通过运用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生活化、品德实践生活化"三策略",小学品德课学习才是生动活泼、富有意义的,也是具有实效性的。  相似文献   

11.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基础德育的阵地,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们教师要善用教材,进行创生教学,让思想品德课焕发出特有的育人光彩。一、凭借教材,立足本位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离开教材,思品课程教学从何而谈?为此,我们必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型的教学是品德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支撑着"中国心"的形成。将品德教材中历史主题教学与"农家文化"特色的精髓有机融合,是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向前迈起的一大步。基于此,从知史、明史、悟史三个角度探讨了将历史主题教学与"农家文化"特色结合的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把握好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方向,把握好理解运用思想品德教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度",以确保课程改革健康进行,笔者认为,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设计要做好"两解读":一是解读好教材,认真领会编者编排教材内容的意图;二是解读好教师用书,牢牢把握其中的教法设计和教学理念。做好这"两解读",才会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当下小学品德课教材在品德课程改革中实现的历史性突破,检视其目前存在的伦理隐忧,在进一步深化品德课程改革的思路上,提出小学品德课教材设计的改进理路。本文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现行小学品德课教材中相关内容及以此内容为依据的教学设计思路的深入分析,认为现行教材以儿童现实的生活事件为主要素材,以"过好自己的生活"为核心目标,取得了品德课程改革的长足进步。但是,当下教材中存在着伦理立场的唯"我"无"他"、生活思路的技术化以及道德逻辑的功利化等伦理隐忧。结合新编教材的相关主题,借鉴解释学与存在主义的理论,论文解释了新教材编写中新的努力与超越:引入中国传统天人合一、与世界相依存的伦理立场,引导儿童深入理解个体与生活的文化意义与历史内涵,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思维,成为与世界和他者共在、有文化历史感的人。  相似文献   

16.
沈燕 《教师》2014,(17):79-80
农村学校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乡土性课程资源,这应该成为农村品德教师们教学中的常规动作,成为有效提升品德课堂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在把握品德课程方向的前提下,联系农村学生的学情灵活应用教材,把可利用的自然、人文、生活、物产等乡土性资源有效融入品德课堂,达到"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新编苏教版《科学》教材作为正在广泛使用的教材,亟须一线教师对其进行整体理解和个性把握。《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9年9月刊专题"新编苏教版《科学》教材的解读与使用",既有教材的编写理念与设计思路,又有主题单元的设计、落实科学思维教学的要点和专项学习的定位与解读,还探讨了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编者为我们认识教材提供了理念参考与实践借鉴。当然,教材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姜慧莉 《小学生》2013,(10):15-15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品德课应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所以,中华五千年历史与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根";而从教学方式方法来讲,"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则是小学品德教学的"根"。其实,品德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不是详细地讲述、分析历史事件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联历史内容的学习。在解读教材时,要站在宏观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