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致教师》一书深深吸引着我,每读一篇,我都掩卷思索,深深为朱教授的智慧和情怀折服。这本书共收录朱永新教授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以解答教师问题为主线,每一篇文章,回答一个大难题。在微文化和浅阅读流行的当下,全书以纸面的书信形式交流,特别能传递优雅而亲密的传统情怀,而且每篇文章都是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情真意切、入情入理。我能体会到朱教授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感受最深的是:教师本身就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育就时刻存在。  相似文献   

3.
水一般的灵气,造就你童年的音乐之声;火一般的激情,造就你青年的音乐之魂;山一般的沉静,造就你晚年的音乐之神。残阳下,你孤独地眺望远方。克里斯朵夫,我愿握住你的手,倾听你内心的喃语。儿时清澈、稚嫩的眼光中,透着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就像那架静静躺在角落里、尘封许久的旧钢琴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在音乐与现实间究  相似文献   

4.
江依夕 《新读写》2010,(6):15-15
克里斯朵夫,我愿握住你的手,倾听你内心的呢喃。 儿时清澈、稚嫩的眼光中透着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就像那架静静躺在角落里的、尘封许久的旧钢琴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在音乐与现实间究竟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还没有翻开书,我就已经被《简·爱》封面上短短的几行字打动。简·爱是怎样的女子,为何会说出这样掷地有声的箴言?轻轻地翻开这本书,故事一开始就描述了  相似文献   

6.
<正>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朱永新提起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可谓是知者众多。为什么这么有名,可能与他所倡导的教育哲学有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话  相似文献   

7.
<正>曾拜读过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如今,当我捧读其《致教师》这部力作时,如获至宝。它似一股清泉,滋润我干涸的心田;又如一轮红日,穿透迷惘的云雾;更似一座灯塔,指引我前行的方向!《致教师》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的全新力作,它以书信体的形式回答了一线教师诸多的困惑。针对一线教师的问题,朱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给予了详细的回答。其实,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同样会遇到书中所提到的问题:如何学会思考?如  相似文献   

8.
正仔细阅读、慢慢品味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里的文字质朴、诚恳,其间还闪烁着教育理想的光芒,因此,它如此吸引我。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吴非老师的这本书,我会用"教师最美的生命姿态"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10.
《乡村教师》这篇小说以想象结合现实,塑造了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揭露了教师工作的本质——传递知识,使人类文明得以保存下来。尤其是乡村教师这个群体,他们扎根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远离繁华,他们是乡村中文明传承的唯一方式,是乡村文化的脊梁。  相似文献   

11.
读︽在民族灵魂的深处︾有感施乐艺一部十年前出版的文化学专著,至今读来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近日偶然重读《在民族灵魂的深处》一书,依然被书中的观点所吸引。书中的许多论点,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断,已被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所验证;而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鲁迅研究者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到了国民劣根性及阿Q精神胜利法的研究上,较少谈鲁迅对国民灵魂的示众。而鲁迅弃医从文的动因之一,就是要把对国民灵魂的剖析、暴露和示众,作为唤醒国民灵魂的一个武器,作为他文学创作的一个主题。在《示众》这篇小说里,鲁迅正是通过对看客与犯人间的相互示众,揭示出麻木、冷漠的国民灵魂的缭绕存在。  相似文献   

13.
烛光轻盈地跳跃着,犹如天使手中的圣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始终照耀着人们内心最深处,直到蜡烛化成灰烬。老师,就像无私奉献的蜡烛,把博大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给学生。烛光短暂,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4.
杨彩霞 《宁夏教育》2007,(10):75-75
教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呢?《做研究型教师》一书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有不断学习的习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开拓自己的视野,但最主要的是研究型教师要搞教育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人生苦短,此去经年,在芳华的弦歌岁月里,总要有一束光,进入生命,从此璀璨耀眼,从此"执迷不悟"……——题记晨曦微露,朝阳待出,嬉闹的校园内有你相伴;清茗逸出,书香飘荡,安静的课桌旁因你温暖。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在过去的一段时光里,就这样温暖地陪伴着我,进入我的生活,沉淀我的教师岁月。它无疑是灵动的,喷薄着华美飘逸的情感,点染不再青春的你我;它必然是理  相似文献   

16.
王鸿 《今日教育》2008,(10):57-57
“当你打开书页时,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一种在无奈中仍然坚守、在迷惘中寻求光明、在茫然中获得希望、在期盼中倾诉渴求、在憧憬中回应召唤的声音,这就是《派往明天的教师》的心弦之音。” 人生本就无奈,虽然我们在芸芸大众中只享受了极少的财富,但我们的精神是富有的。当我们从容选择了教师这一既贫穷又富有的职业后,我们的生命就注定以此相系,化为永恒。  相似文献   

17.
18.
王生哲同志撰文《三级教师的苦衷》刊于1993年第5期《陕西教育》。见文后,我一气之下读了三遍,欲借贵刊一角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见解,如有偏颇之处,敬请指教。 从教13年的民办教师王生哲,先后担任过村小校长、教导主  相似文献   

19.
语感,来自各种语言环境首先,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谐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应当向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提个建议: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你可以把孩子们带领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种花朵、声音、动作的极其细微的色调指给他们看,把人们的劳动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20.
<正>校园网里转载的文章《一个教师的自白》引起热议。其作者杜骏飞是一位学者,新闻媒体人,也是一位不大不小的行政干部。但从《一个教师的自白》(以下简称《自白》)这篇文章来看,他更是一名优秀教师。杜老师不仅总结了他从教以来的经验感悟,更对教师这个行业提出了要求。在我看来,这要求只有一个大写的字:爱!一、父母之爱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