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住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衙就谈谈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下面笔者谈谈对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面就谈谈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面就谈谈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会有更多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熟悉生活背景,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特别是在小学教学教学中,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会有更多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熟悉生活背景,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我市课改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四年,下而谈谈笔者在这几年教学中关于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陈汉君 《甘肃教育》2010,(12):50-5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构建数学模型,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源泉,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能真正起到服务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定富 《新疆教育》2012,(23):99-99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的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11.
章瑛 《时代教育》2009,(5):172-172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正如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尔所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将回到生活中去.新课程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田红 《成才之路》2011,(32):82-8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那么,如何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一、生活激发数学是和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直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所以,数学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种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增强求知欲。如,购买商品时用加、减、乘、除算账;用按  相似文献   

15.
闫国权 《考试周刊》2013,(21):84-84
<正>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要想把天真活泼的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全面地激发出来,使他们能主动、自觉、积极地去探索数学,学好数学知识,首先就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学、愿学、乐学。在数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征,让学生从生活中索取数学知识,特别注重采用"观察事物激发兴趣,语言情感激发兴趣,活动教学激发兴趣"等方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追求的是"教学数学化",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切从知识的讲解与练习出发,基本上与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作用与学习的乐趣,枯燥感油然而生。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些交流、合作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许德明 《教师》2010,(34):22-22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将回到生活中去。新课程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我们如何构筑“生活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