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哀赋》是夏完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系摹拟庾信的《哀江南赋》而成。《大哀赋》所建构的英雄人格体现了向上一路的审美理想,与《哀江南赋》的贰臣人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大哀赋》艺术上还显得有些“嫩气”,达不到《哀江南赋》“老成”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哀江南赋>有"赋史"之称,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后世对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表现有三:(1)对<哀江南赋>的笺注,考据其文本特性,释名章义,发掘内在精神意旨,寄托哀思;(2)对<哀江南赋>的仿作,拟写"乡关之思"、"故土之悲";(3)对<衰江南赋>的批评,联系庾信变节失义行为,褒贬<哀江南赋>,表达自身对"家国沉沦"的悲哀,或从"文本形式"出发论析<哀江南赋>,好骈俪文者,以之为赋中范文,恶骈俪文者,抨击其形武靡丽,华而不实,有碍于文人主体情性的自然书写.  相似文献   

3.
《哀江南赋》在新罗时期已为东国人接受,至朝鲜中后期尤受重视,被文人当作学习典范而记诵,收录于多种赋选中,还出现了多篇拟作。"哀江南"、"庾信"、"子山赋"等成为东人文学作品中常用意象,在国家危难等特定历史时期,上升至政治文化层面,实现了深层接受。《哀江南赋》的深广接受,促使朝鲜朝赋坛出现了多篇哀亡赋作,使朝鲜朝辞赋于外延、内涵方面均有拓展。  相似文献   

4.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更是南北赋风的集大成者。《哀江南赋》是他由南入北后写下的文情并茂、高视六代、彪炳千秋的优秀作品。赋中流露出强烈的功业意识和入世精神,从一个方面表明儒家思想文化对庾信辞赋创作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庾信辞赋创作中的儒家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5.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更是南北赋风的集大成者。《哀江南赋》是他由南入北后写下的文情并茂、高视六代、彪炳千秋的优秀作品。赋中流露出强烈的功业意识和人世精神。从一个方面表明儒家思想文化对庾信辞赋创作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庾信辞赋创作中的儒家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6.
庾信《哀江南赋》历来为后世学者称道和讨论,同时人们也普遍注意到庾信作品用典风气在该长篇赋文中的典型表现。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入手,通过当代西方结构主义互文叙事学的方法论借鉴,从而着力将庾信《哀江南赋》贯穿全篇的当代史叙事与不断穿插介入的典故叙事两者间相互交接糅合的互文性结构关系予以探讨。本文由此指出,赋家庾信正是通过这种互文性文本叙事策略,使其主观思想意志中的南方家园故国情怀以及源发于华夏国族深厚历史根基的文化意识等,在《哀江南赋》的正文铺展与典故运用中更加突出而深沉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庾信的《拟连珠》与他的《哀江南赋》一样都体现了他的史家意识。它不仅真实地展现了梁朝的兴衰,而且反映了庾信对“史”的认识,在史学价值上与后文互为表里。文中的悲情内涵丰富,具有真诚率直、阳刚阴柔之关。  相似文献   

8.
庾信诗文被后世广为重视的是入北后的悲愤之作,以《哀江南赋》和《拟咏怀》为代表。然而由于过度悲愤,这样的作品在诗歌艺术上却流于贫乏。庾信诗文若从技艺和内容两方面看,明显有着一份对情感宣泄的节制和因此而呈现出的优雅,这在他南朝和入北后的作品中均有体现,这些即是庾信的技艺高超之作。庾信诗文的这一优雅与节制和他作为萧梁宫体诗人的主要代表所接受的严格的宫廷训练以及"言高意远"的文学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庾信一生曾事南梁、西魏、北周,四十二岁正当壮年遇侯景之乱后,便因出使西魏遭强聘而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他为期二十七年的郁郁无欢的生活。坎坷的经历使庾信后期的诗作中充满了悲、愁。正如《哀江南赋序》中所写:“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而这类诗作尤以《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为代表。 庾信在《拟咏怀》中流露出的“愁”,因着他经历遭遇的特别而显得与众不同。他的愁既不像李煜那样哀怨凄凉,又不似李清照那么缠绵凄清。他的“愁”可以用“多、劲、贵”三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庾信的《春赋》反映了梁初社会繁荣的气象,表现了一种得意的升平的欢乐情绪。《哀江南赋》是一篇运用独创的史传体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写就的具有丰富内容高度艺术的作品,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的易代之际,庾信因出使被留而屈仕于北朝。但庾信并没有随遇而安。反而深深地陷入了精神与物质、仕与隐的极大内心冲突中。“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哀江南赋并序》)深沉的故囤之思不绝如缕地回荡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庾信诗作的羁旅心态的大量表露,为我们窥见他后期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视角。因此,本文拟就“羁旅心态”对庾信后期创作所发生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晚霞之美     
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大诗人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将南方文学的文采和北方文学的气骨合二为一的第一人。其代表作《哀江南赋》,为世所公认的南北朝辞赋的压卷之作。当我们读他这篇《赋序》的开头六句,“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无不被那历史的沧桑感、故国的怀旧感、身世的悲怆感、思乡的依恋感所打动。  相似文献   

13.
六朝骈文的形成与发展,与声律运用的规范化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陆机和庾信是两个标志性的骈文作家。陆机虽注意到了声律对文章的促进作用,但他没能总结出科学的声律规范,其骈文代表作《豪士赋序》的平仄结构仍有许多声律不协和的地方。庾信的骈文代表作《哀江南赋序》的声律结构则十分规范,实现了节奏点的平仄交替化与句脚马蹄韵化。这两种平仄结构的确立,使骈文在声韵上更加和谐动听,并且极富吟诵效果,是文学形式美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赋的叙事功能与中古赋家对事件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有叙事功能 ,至西晋时左思又进一步论证了赋叙事要征实 ,但汉魏六朝赋真正做到以真实之人叙真实之事 ,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程。枚乘、司马相如以虚构人物叙虚构事件 ,自扬雄以“群僚”之一员叙事 ,刘歆诸人以普通人物身分叙事 ,至庾信《哀江南赋》,才真正将叙事与叙时事、叙自我参与时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赋的叙事有较强的情节与较多的细节 ,有人物刻画 ,赋的叙事达到了时代高峰  相似文献   

15.
千百年来,对庾信及其作品,时有过崇高的褒奖,时有过不甚公允以至十分偏激的评判,致使庾信的文学地位难以确立,并在后学当中引起了一些混乱。清人全祖望,对庾信的人品及作品,就持否定态度:“甚矣,庾信之无耻也。失身宇文,而犹指鹑首赐秦为天醉,信则已先天醉矣,何以怨天?”(《鲒埼亭集》外编《题哀江南赋后》)隋代学者王通也说“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文中子·事君》)《周书》撰写者令狐德芬评价庾信说:“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  相似文献   

16.
南斗与北斗     
我们平常所说的南斗,指南斗六星,属于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一,在古诗文中经常写到它。如《晋书·张华传》:“(雷)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庾信《哀江南赋》:“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王勃《滕王阁序》:“龙光射牛斗之墟。”苏轼《前赤壁赋》:“徘徊于斗牛之间。”邓光荐的《酹江月·驿中言别》:“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它和毕宿连用,台称“斗牛”或“牛斗”,其天文分野,属于今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省一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于庾信晚年,是《哀江南赋》前的序文。“哀江南”取自《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句。作者自伤身世,眷怀故国,作赋以寄托乡关之思。赋中记梁朝一代兴亡,叙个人家世盛衰与一己飘零。这篇序文概括了全赋大意,着重说明创作的背景和缘起,虽属赋的有机组成部分,却可独立成篇,为六朝骈文的典范篇章。开篇十八句,以极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三件恨事。首六句叙侯景一乱,金陵沦陷,自己  相似文献   

18.
[注解] ①“菩萨蛮”系词牌名,别名子夜歌。②漠漠:形容雾气。烟如织:指暮霭很浓密。③暝色:暮色。④玉阶:白石砌成的台阶。⑤亭:一名“官亭”,设在大道上,便利旅客休息。各亭之间距离不一,所以有“长亭”、“短亭”之称。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相似文献   

19.
《哀江南赋》是庾信倾诉其“思念乡关”情感的代表作品,其中“我之掌庾承周”一句为考察新野庾氏与颖川庾氏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此语表面上似乎是向北周归顺、阿谀,对故乡人进行解释,但其真实意图却是要与颖川庾氏划一条界线,既有一种对新野庾氏的自豪,对祖先的自豪,又表达了耻于“贰臣”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20.
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他的诗开唐人诗先河,他的赋堪称"史赋",是继《离骚》之后又一叙事抒情的长篇巨制。庾信诗赋创作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可他的人格却屡遭非议。从人格与创作两方面,客观地看待庾信,从中可以引出思考,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