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不断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和体育人才培养力度,中国体育后备人才情况依然令人担忧,重庆市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庆市各领导部门本着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从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适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促进体、教育结合。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体校、江津区体校等的"体教结合"模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案例分析,对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所出现的弊端进行归纳分析;对"体教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进行梳理,试图揭示"体教"模式在在重庆市实行,为重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为重庆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教体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减轻教练员和领队的众多负担,也能够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体育后备英才的选拔和培养,因为学校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也是后备人才选拔的基地,"教体结合"使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范围内增大,本文就教体结合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运动员既是运动训练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能够解决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是国家培养全面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环节。"体教结合"的模式是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学校教育系统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必将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并结合陕北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基本内涵,有效地提出了陕北"体教结合"的基本对策,为体育后备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虽然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但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严重萎缩.“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实施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整体上我国的“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与预期目标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研究了“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模式是国家针对我国传统体制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旨在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然而,在"体教结合"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因目标定位、体制、经费投入、教练员队伍建设、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造成"体教结合"模式并未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邸洁 《考试周刊》2009,(44):128-129
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体育与教育本应融为一体。实现体教结合,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必由之路。“体教结合”已成为国际体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何文轩 《考试周刊》2012,(51):117-119
体教结合是一种新型的运动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运动员人才的培养走"学院化"之路,必将成为世界体育未来发展的总趋势。本文即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将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运动员的目标。作者认为,目前我们应弱化体育系统的管理职能,将传统的集中型国家行政垂直协调体制,逐渐转变为具有宏观控制的社会自我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9.
时殿辉  朱晓东 《广西教育》2011,(12):108-10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广西"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的现状,提出符合广西区情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0.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关系到21 世纪我国能否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体教结合,学校配备专项教练,把业余体校办到普通中小学去,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概括总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体教结合"的研究与发展动态和"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以及对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思考,把"体教结合"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袁惠生 《教育与职业》2006,(24):113-114
体育(竞技性)和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社会丈明进步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与教育是两项密不可分的事业,实现“体教结合”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必由之路。“体教结合”已成为国际体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今后,它也将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要使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创造了机遇。分析后奥运时代“体教结合”在竞技体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探讨竞技体育实现多维、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专家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调查,笔者认为,以加强体教结合为核心的体制创新是解决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不断萎缩的根本出路。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清除阻碍竞技体育发展在认识上、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以及方法手段上的障碍,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走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后备人才问题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问题,为了改善和提高这一现状,人们提出“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的战略规划。本文从这一举措的思想内涵出发,分析具体实施中的客观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对于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思想观念、训练方法和管理模式等入手,对比我国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及专访形式,对中国“足球之乡”城市各级各类学校的足球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青少儿业余足球竞赛体制现状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体教结合”实行“三合一”的办学模式共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训练体制向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发展,多渠道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安徽工业大学"体教结合"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我国现有阶段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一些优秀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并对我国现有阶段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历年来培养的特点,提出了我校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独特模式,为改进和完善"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