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小衔接是学段衔接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在调查实践基础上,提出语文学科幼小衔接期以儿歌为载体,以游戏化实施为形式,以服务儿童科学、柔性适应学习和生活为指向,采用编儿歌、诵儿歌、演儿歌等实施路径,缓解学龄新生心理焦虑,减缓学习坡度,有效实现减负提质并有效衔接幼小学段。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快乐地渡过幼小衔接呢?  相似文献   

3.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从2009年9月起,我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一、幼小衔接的误区我园就"幼小衔接"话题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结果发现,各方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03,(6):64-64
语文(1—6年级)主要特点一、搞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汉语拼音,安排最基本的内容,引导儿童在情境中学,在游戏、活动中练。在学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常用的几十个汉字,聆听、诵读有文化品位的儿歌,把学习并巩固汉语拼音与认字、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儿童初入学就受到这样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为他们今后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充分体现整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材从内容安排到叙述方…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一般泛指幼儿园学段和小学学段之间的衔接。幼小衔接过程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小衔接应重点培养社会意识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包括科学衔接和合力准备。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蒙台梭利"工作"思想与劳动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小学劳动教育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幼小衔接目标模糊,要厘清劳动教育幼小衔接目标;幼小衔接内容不全面,应完善劳动教育幼小衔接内容;幼小衔接的价值引导发生畸变,应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转折期,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尚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单向化""表面化",家庭教育"孤立化"等问题,本文重点围绕"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建立展开探讨,提出了"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完善评价机制"是解决幼小衔接四个基本问题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朱清一 《现代教学》2013,(11):15-16
幼小衔接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入,在"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幼小衔接被予以了更多的关注。我区通过建构区域幼小衔接系统图,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区域整体推进的研究。建构区域幼小衔接系统图我们通过生态学视域建构区域幼小衔接系统图,并通过考察这一动态关系网中各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帮助我们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需要全方位、系统化地把握和思考幼小衔接问题,加强幼小衔接课程研究,切实实现幼小衔接的"双向"和"增效".首先,国家宏观政策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刻不容缓.其次,"十四五"规划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挑战使幼小衔接问题更加聚焦、凸显.再次,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时,需要积极应对、大胆实践、创新课程,确保幼儿健全发展,幼小深度衔接.最后,双向衔接重在生态构建与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幼小衔接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幼儿园把"小学化"当成幼小衔接,家长把超前教育当成幼小衔接,幼小衔接重视幼儿知识储备而忽视相关主体的心理建设。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需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入学准备应从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的培养,并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对儿童快速适应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幼小衔接研究也由来已久,关于幼小衔接的理论视角、现状问题、国内外经验和解决策略等相对成熟。文章从"应然"和"实然"角度解读幼小衔接,分析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目前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几个方面。基于此,对国内针对幼小衔接的研究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以期能够促进相关部门具体关注农村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和如何研究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与小学如何恰当有效地衔接,是我国初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幼小衔接"小学化"的现状,本研究从幼小衔接课程的角度,通过对安康市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安康市幼小衔接教育政策不完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思想观点陈旧、幼小衔接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互动较少等问题。因此建议通过政府积极响应、教师双向互动、提高教师素养、家园社区共育等形式来解决幼小衔接"小学化"的问题,从而有效落实幼小衔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幼教是一首平凡、真实而又富有激情的歌,每个幼儿教师就是歌里一个快乐的音符,带来阳光照亮他人的生命,自己也沐浴在阳光下。幼儿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石,大班幼儿即将走进小学学习,这时幼小衔接工作又成为了重中之重。为了使幼儿从幼儿园毕业后能迅速、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在新的环境中,得到稳定而又健康的发展。我针对幼小衔接阶段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策略,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幼小衔接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幼儿园都在做幼小衔接的课程,而如何以儿童为中心看待幼小衔接课程,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我园就幼小衔接问题针对大班的家长作了抽样调查,在问卷中关于"你认为的幼小衔接"这个问题,66.3%的家长们给出的答案是各种补习班:拼音、100以内口算加减法、英语、围棋等等。而对于幼儿来说,什么是幼小衔接?这个词语代表着什么?  相似文献   

16.
冯帮  许桂林 《学子》2015,(2):15-17
"幼小衔接期是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教育期,做好幼小衔接期教育实践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完美人格形成以及终身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1]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研究多侧重于"衔接",例如:课程的衔接、作息时间的衔接、幼小教师间的衔接等,以达到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适应。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将幼小衔接置于终身发展的理论视角下来研究。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系统提出,  相似文献   

17.
<正>翻开一年级的教材,看到上面可爱的公鸡喔喔叫的情境图,幼时学的儿歌便立刻从记忆深处跳出:"张大嘴巴ɑɑɑ,扁扁嘴巴eee……"启蒙老师教的儿歌很有趣,我的孩子也快上一年级了,我还记得那么清楚。如果把这些儿歌巧妙地带进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堂,对喜欢儿歌的孩子来说,唱着儿歌学拼音,那该是一件多么有趣而幸福的事啊!儿歌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有什么意义?我的教学实践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上有许多缺口,其中之一便是汉语拼音教学。不少孩子刚升入小学,就被沉重的拼音学习负担搞懵了。按照规定,幼儿园是不教汉语拼音的,大部分幼儿园执行着这个规定。但是,也有不少幼儿园一直在教汉语拼音。于是出现了升入小学后,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起点不一、成绩差异很大的现象。这个状况给小学教学造成了一定困难,也使不少幼儿园感到困惑。究竟要不要教幼儿学汉语拼音?在汉语拼音教学方面,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在本期刊登三篇来稿,希望引起讨论,欢迎大家参与。  相似文献   

19.
锚点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幼小衔接提供了崭新的视野,提醒我们要在"人―环境"系统的生态圈中去重新分析。社区作为幼小衔接的外层系统,对学前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去中心化"的以社区为中介的幼小衔接模式有利于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小衔接的实现。在培育以社区为中介的幼小衔接锚点中,我们要在同一时间轴内把社区自身、学校―家庭、学校―社区、社区―家庭以及社区―宏观系统这几个方面统合在幼小衔接的生态圈中,从而实现学前儿童与环境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误区一:忽视学前差异,教学目标确立不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随着人们对幼小衔接的普遍重视,家长提前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们接触并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也导致孩子们的汉语拼音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