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链接"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特有的学习栏目,它以教材中的某篇课文为出发点进行辐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中相关联的语段或语篇,挖掘其他文本中与课文的相似点,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起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链接"栏目的出现,成为学生开展广泛课外阅读的一座桥梁.课堂上学习"阅读链接"栏目时,通过拓展阅读、比较阅读、检索阅读等有效策略,可以开阔阅读视野、汲取丰富营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部分课文练习之后设置"阅读链接"。"阅读链接"对前面课文的阅读理解起到补充、诠释、融合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进行情感体验、体会表达方法、拓展阅读视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获得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链接"在阅读教学中的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3.
统编语文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设置了“阅读链接”板块,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一课,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理解编者设置“阅读链接”板块的意图。课堂上,教师可采取概括内容、联系背景、对照课文等策略,引导学生借助“阅读链接”深度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阅读链接”作为统编教材新增的一个版块,均出现在每篇课文后,处于并不显眼的从属地位。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理解编者介入阅读链接的意图,没有理清阅读链接与课文的关系,从而未能充分发挥阅读链接的实效性,难以实现从“教课文”到落实语文素养的转变。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链接为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搭建起了一座稳稳的桥梁,将学习引向深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理解性学习落地,让学生“学会学习”。[1]合理利用阅读链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如:前置,激发阅读期待;揉合,助力文本理解;迁移,落实语言实践;比较,提升阅读思维;延伸,拓展阅读边界。使用时教者要分析其教学价值,发挥其有效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习向深度进发。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链接的巧用,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更好地完成以读助写,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链接"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6.
链接式阅读教学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原点、以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课文中蕴涵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共同探寻、链接相关阅读材料,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学生的生命体验,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实现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的"大阅读"境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紧扣文本,立足课堂实践,将文本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进行链接式阅读教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是我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谈论的重点是如何创新链接式阅读教学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阅读效益,构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精读课文时,有意识地与课外相关内容链接,适时进行扩展性阅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大量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在常态课堂里,借助课文的各种资源,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一些读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形成课内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链接式阅读。本文在"借助教材之本,有效拓展课外阅读教学"方面进行阐述:一、借助课文内容,带动相应阅读;二、利用课后资料,培养自主阅读;三、由节选带动一本,指导分层阅读。  相似文献   

9.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内拓展阅读的主要载体,在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阅读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明确“阅读链接”类型及其作用,并依据“阅读链接”与课文的联系,精心选择阅读策略,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链接》大致可以分为内容理解类、互文比较类、拓展运用类、延伸阅读类四种类型。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迁移运用课文中习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在教学实际中却呈现出模棱两可的状态。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借助"导读提示",合理定位目标;借助文本题目,掌握概括方法;紧扣阅读链接,推广延伸阅读,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12):39-40
略读课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静观课堂,教师由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不清,措施不力,略读教学中"置之度外"、"若即若离"、"难以割舍"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徘徊不前。如何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让略读成为提高阅读能力的演练场?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举例阐述略读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与教学策略,在"领会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把握‘略’的程度、注重后继学习活动的延伸"等方面为略读课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阅读教学,注重"教课文",导致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此,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引导阅读教学从"教课文"向"教阅读"转变。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策略的学习,同时也是"教阅读"的一个尝试。教学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时,教师应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这一单元的作用及特点,在课堂上采取元认知、技术性、整体性、沉浸式教学策略,并引导学生实践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课本链接阅读,就是以教材里组成的课文为出发点和带动点,链接到阅读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作品,它能解决学生课外“多读”和“读哪些”等主要问题。课本链接阅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玉昌 《甘肃教育》2020,(6):155-155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这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通过整体的阅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大声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中的助学系统,给课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方法支架。教师要充分借助这一支架,根据阅读提示、课文批注、学习伙伴、课后链接等搭建起课堂教学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引领和方法指导,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感知—学习—实践"的能力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连环画课文给一年级学生以全新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儿童从对拼音读物的依赖式阅读向无注音读物的独立阅读过渡。连环画课文的教学应当守住一份神秘,引领学生在满怀的期待中开启阅读之旅。教学中,以"推测"为主要路径,鼓励儿童推测故事大意、字音词义,并拓展相关阅读内容。学生沉浸其中,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经历学习过程,习得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的“阅读链接”板块属于助学系统,通常呈现为课文练习后的语段或语篇,立足于教材内容,拓宽了文本的外延。教师应借助这一板块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表达方法的理解。“阅读链接”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广阔。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任务为基础,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利用好“阅读链接”,在比较中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9.
陈文莉 《教师》2019,(12):54-55
课文是范例,课文是"引子",在教学中要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在阅读教学中要搭建从"篇"到"本"的桥梁。如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改编后的选文与原著的语言,以增强学生品味语言的意识,补充原著中的人物事迹还原人物形象,定期开展拓展阅读活动检查阅读效果,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原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篇带全本"。  相似文献   

20.
略读课文的学习应是对精读课文学习的延伸与深化。教师在教学《红楼春趣》时,应关注单元整体,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迁移运用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组合阅读,引导学生由阅读课文走向阅读整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