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素质主要表现在阅读和表达能力方面,提高语文素质不只是学生多读课外书,教师多讲作文法就能达到的,“读”和“写”要结合起来;教师应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他们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和积极关注社会的同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为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针对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把多读多写的经验之谈发展成多读多写的语言教育理论。提出语言教育的四条原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广泛阅读,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图书馆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选择的图书,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课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教师自己要多写并要指导学生多写。  相似文献   

3.
一中学生作文首先有一个从阅读到写作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模仿到独立写作的过程,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运用。文章要写得好,唯有深入生活,广泛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多读、多记。中学各册课本编排了各种不同体裁而内容丰富的教材。这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捕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指导时,应根据文体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做到一课一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提高,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方面的知识与材料。让学生获得大量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4.
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是目前民族学校汉语教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地进行各种训练.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学生,迅速有效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而言,也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途径。语文课堂怎样通过课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要让课文充分发挥提高思想、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指导作文的作用。要密切结合本年级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任务讲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悟写,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读写能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开拓学生的想像思维;运用多媒体积累词句,帮助学生“厚积”而“薄发”;借助网络,博览群书.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以读促写,让学生们喜爱读书、轻松写作.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离不开"读"这一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泛的阅读对学生形成同情心、责任感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心智活动,能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触发联想力和想像力,增强思维力和创造力. 一、引导学生勤读、多读、读思结合 1.观念上的引导 (1)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多读书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接受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阅读书籍的黄金时期.大量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心理体验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很有好处,终身受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书读多了,何愁写不出好文章?何愁语文水平提不高?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应注重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写,并通过课外阅读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练,通过读写结合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密切联系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多读教材,读好教材,教师还要联系范文点拨写作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教师还要在学生进行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积累进行仿写、写读后感、写日记等。  相似文献   

10.
马晓艳 《考试周刊》2013,(66):51-51
<正>"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体现,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又一直都是令学生倍感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觅得一汪清泉、一股活水。一、在阅读中积累素材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议患不明",意思就是要博览群书。阅读是一种能够起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作用的作文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在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吸取营养,积累写作材料,并找到写作的灵感,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自编作品集,就是学生把阅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编集成册而形成的习作集。它是我市“三线结合、综合发展”实验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是指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叫“作品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成就感。作品集的内容一般包括阅读作文和生活作文两大类。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写好阅读作文  阅读作文是指学生由阅读作品激发起创作欲望而写下来的习作。它的主要形式有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读后感等。在自由读写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几…  相似文献   

12.
众多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拟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四读""四时""四写""四评"的方法引导学生由阅读向写作延伸,有效开展阅读指导下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读与写结合就是指从课文内容出发,以文本为载体,设计相辅相成的写作训练,把读、写、思有机的融为一体,在读写结合的练习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做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在阅读中引入写作,在写作中加深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读写结合的载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中读与写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以提高写作实效,进而促进学生有效、深入阅读。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阅读,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不少学生读了好多文章仍写不好作文,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读和写的关系,将这两个环节人为地分开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地加以引导。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写。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既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颂。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  相似文献   

16.
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以读促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以读促写有效性的策略,建议引导学生品读佳句,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分析文章阅读结构,提高学生谋篇布局能力,针对阅读文本内容,促使学生进行练笔。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阅读教学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以读为本,引导听、说、写同步发展,是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内化,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抓准读写结合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练笔训练,才能使阅读和写作这两件对等而又不相干的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认为.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多写,而且要“有分析地多读,多写”。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密切关联.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做有价值的阅读与思考,课文成为摆设,以致学生产生学课文没什么用的错误认识。那么,如何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在日常阅读教学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关键就在于如何发挥读对写的指导作用了。  相似文献   

20.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保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这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指导策略包括: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读好书;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会读书;指导写读书笔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