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语文教学的效果最终要受学生学习状态的制约。当前,在不少语文课中,学生生命主体的自觉性淡化、体验性虚化、独特性弱化、生成性僵化。学生生命主体的缺失,使得课堂沉闷枯燥,缺乏活力。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回到语文本身,回到最初的美好。"生命在场"是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境界的诉求,是课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命本质的立场,重新思考深度教学之“深度”。教师深度教学是指向学生生命本质的教学,它强调回归生命本真、激发生命活力和关切生命价值,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深度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创造性生成。亨利·柏格森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所构建的生命哲学理论体系,一方面为我们重新审视深度教学所具有的生命价值提供了新的探察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当中践行基于生命本源的深度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生命的发展是一种持续向上的冲动,生命哲学视域下教师的深度教学应当遵循生命发展的偶然性、体验性和运动性等特征,去实施深度教学、激发学生天性、展现学生生命自我和创造学生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学要"一切为了学生"。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要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体发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将学生作为生命成长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自主体验的教学目标设计;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内容设计;关注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凸显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教学活动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 育者认识到生命活动对教育的作 用,在教育过程中力求达成教育和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和谐性,人们在研究教育规律、制定教育方略、实施课堂教学时越来越注重生命活动特点,重视生命教育,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生命,尊重学生个性,遵循生命发展规律,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命态度。 一、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尊重生命规律 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同样要重视生命活动的特点,以不侵犯学生个性为原则。也只有尊重生命规律,注重教育方式的平等、自由、民主,力求课堂教学和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健康而丰富的情感、有创新能力的普通人,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裘慧珍 《考试周刊》2010,(10):38-41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升华学生的生命情感,坚定学生的生命意志,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促成学生的生命表达。这些生命价值诉诸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深入客观生活世界、深入文本世界、深入创造世界.与真实生活对话,与生命主体对话,从而真正做到“以情驭言,以言传情”,用所学规划人生发展,指导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7.
生命课堂从学生的个体生命发展上对语文教学作出新的定位,强调语文教学应当把学生的能力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凸显对生命成长的教学价值追求,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需从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思辨等几个方面入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雪敏 《中小学电教》2008,(12):103-103
<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充满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的生命的发展服务的。教育要尊重生命主体,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新课程也要求课堂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生命教育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贯彻生命化教学理念,可以促使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体验生命的力量,继而激发生命潜能,促进生命成长。从生命化教学视角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生命意识匮乏、主体选择不足与生命体验缺失等弊端。为培养富有生命意识、能够敬畏生命与欣赏生命、充分彰显生命之个性和创造性的人,小学语文教学应推动学生在思索中品味生命的价值,在自主中推动个性化成长,在评价变革中开启生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受到科学评价主义的影响,当前学生评价愈发彰显其诊断功能和管理功能,致使学生评价“只见标准而不见人”。这种生命本位缺失的学生评价面临着误导学生的生命观、降低学生的尊严感、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困境。生命化的学生评价因学生评价的本质和对象与人密切相关而得以可能,又因其具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维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功能而十分必要。生命化学生评价的目标应当立足于学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内容需涵盖学生生命发展的众多维度;评价主体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生命的主体性;评价方式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陈永新 《广西教育》2012,(38):82-82
为了促进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发展创造才能,生物教学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更是生命体;语文也不仅仅是“器、用”,更是“道、体”,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对话教学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以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拘限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建立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的关注人的整体生命发展的课堂教学,力图实现课堂教学提升和完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的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生命化课堂教学的重建提倡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生命化课堂教学:生成、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是内含于生命教育和主体间性教育之中.由于非生命化课堂教学缺乏内在的生命智慧和谐而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倡导生命化课堂教学是变革现实的教学内容价值取向、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也是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紧跟生命教育和主体间性教育的步伐和追求教学生命意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践行生命成长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生命成长,特别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内涵和特点,这两者不仅是认识学生生命成长的起点,更是认识学生生命成长其他组成部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是其生命成长的主体,学生生命成长是一个动态、快速的生成发展过程.学生生命成长具有主体性、整体性、独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为了促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语文教学要从文本着手,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提升对生命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的主体因子是人,“教”和“学”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因此,全脱离开生命的体育教学是不存在的。不管是传统体育教学还是现代体育教学,都是以生命存在为基础,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及操作技巧的问题,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生命异化现象,生命的发展与完善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地位。本文尝试建构一种新的理念,从生命角度来理解体育教学,其目的在于突显体育教学生命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应当彰显生命价值取向。相反,对生命的遮蔽会阻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其表现是功利化的融合目标导致生命价值的失落、不当的融合方式导致教学中对生命活力的压制,以及偏狭的融合内容导致学生生命完整性的危机。在生命视角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坚守生命价值取向并承担伦理责任,通过尊重学生主体来改善融合的方式,基于学生生命的完满而丰富融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以独有的教学思维审读教材,以敏锐的教学机智展开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和谐的氛围、尝试的空间、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