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语言是基础性工具,而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今天和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确立"围绕学生的生活需要进行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生活为切入口,畅通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作文过程生活化".通过对统编教材中高段习作教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优化习作教学,以提高小学生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睛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谈起作文,教师虽然绞尽脑汁,但学生依然愁眉苦脸。近两年来,我以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作为切入点,就学生习作中"写什么"、"怎样写"这两个难题,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生活化作文的研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课堂中学习写作方法,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50):38-39
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学习不应该远离社会和生活。经过细致备课后决定把"我和长江大桥的故事"作为本次作文的主题。于是生成了这节作文课。据巴班斯基教学方法分类,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1.在教学环节中,应重视引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与潜能。2.贴近学生心灵,弘扬"真实作文"。作文要有生活,生活化的作文训练,才会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生活化作文教学期待多点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以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习作体验。小学生大多对作文存在畏惧感,缺少生活素材积累,找不到生活对接渠道。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认知,通过对接教材内容、对接生本认知、对接生活思维、对接社会观察、对接网络应用,为学生顺利进入生活化习作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化的习作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习作更加生动丰富。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教师要抓好"观察生活,写作素材生活化""融入生活,写作亮点生活化""思考生活,写作过程生活化""描绘生活,写作情感生活化"这四大环节,使习作教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也需要进行生活化教学,让习作教学可以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不断提升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淑昌 《考试周刊》2013,(50):48-48
让学生习作反映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情感,体现学生的童心、童趣,就是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作文教学要"以学定教",让习作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生活的技能。  相似文献   

9.
王春秀 《甘肃教育》2011,(16):86-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因而,教师在平常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作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更有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习作教学之所以这般不容乐观,最主要的症结有二:一是积累太少,语言贫乏;二是脱离生活,内容空洞。那么,如何改变目前习作教学之现状?唯有让其走生活化之路,即实现阅读生活化,习作生活化,舍此,别无它途。  相似文献   

11.
<正>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化,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传统作文教学依赖于教材,困守于校园,拘泥于方法技巧,沉溺于课堂说教,漠视语言表达基础素养的养成与生活实践的关联,轻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感受和体验,背离了在紧密联系生活实践中发展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这一教育规律,造成了作文课"学生厌烦,教师犯难"的尴尬局面。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习作教学的生活化。而组织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这是毋庸置疑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学生每天的生活、学习都是丰富多彩的,也没有一天是一样的,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习作素材的宝库。但在实际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即使搜索到了习作的素材,表达时却缺乏个性,语言空洞、苍白无力,这是因为在习作中,学生没有独特的心灵感受,使习作缺少"唯我性"。从2012年上半年起,我以《在生活作文中提升小学生心灵感受力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在习作教学中,做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陈妮 《广西教育》2012,(29):34-34
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表达的实践活动。生活化作文教学立足于大语文教学观,着眼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写作生活化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才能从心底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变得乐于表达,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内容乏味、缺乏新意的问题,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从观察生活中事物、体验生活中情境、抓住生活中契机、扮演生活中角色等方面着手,让学生习作更具体、生动、有新意。  相似文献   

16.
对小学生而言,生活是其作文最为直接的灵感源泉、也是激发其真情实感的最有效渠道。本文以"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引入"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其引入生活化元素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唤起更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和生活化情境之间相互融合的思想意识,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生活学习一体化,让学生在不断享受语文、享受作文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与作文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习作教学的综合功能,运用能实现评价综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让作文评改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以此来发现学生的习作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习作水平上的发展。本文通过"书信传递心扉"来代替传统呆板的作文评改,真心地赞赏学生的生活和文章,令每一名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感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长期以来,习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广大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习作教学理念,包括体验式习作、情境式习作、开放式习作等。诸多理念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现阶段,学生的作文依然存在内容空洞、脱离生活、习惯套话等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作文内容贴近生活呢?对此,新课改倡导教师引入生活化的理念,以此改进习作教学的模式,通过与生活相衔接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因此,笔者在收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从“贯彻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小学生而言,生活是其作文最为直接的灵感源泉、也是激发其真情实感的最有效渠道.本文以"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引入"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其引入生活化元素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唤起更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和生活化情境之间相互融合的思想意识,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生活学习一体化,让学生在不断享受语文、享受作文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与作文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教学历来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1.作文内容"假泛空"盛行。"课标"明确指出,习作中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学生习作中的"假泛空"现象依旧盛行。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从生活中取材的意识,平时没有积累生活化素材的习惯,写作全靠"胡编乱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