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是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课堂,品德与社会是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师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导致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表现不够积极,教师评价不够及时。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持续低迷,课堂评价长期低效。面对如此窘境,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迫在眉睫,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实施有效评价刻不容缓。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简单论述了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堂非生态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妍  黄慧丹  黄丽霞 《考试周刊》2008,(51):216-216
在课堂生态化理念的呼唤下,品德与社会课堂更需要理念的更新。本文通过反思现实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诸多非生态化现象,包括品德与社会课堂主体控制与受控倾向、课堂环境封闭倾向、课堂群体生态失衡倾向,分析其对学生品德培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日益重视和打造课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入手,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品德课堂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绽放生命之花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体验教育的幸福。因此,品德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一、创设品德课堂“幸福活动”主题情境,让儿童在课堂体验中获得幸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活动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李新梅 《广西教育》2011,(19):57-58
品德课堂"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要求教师在品德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品德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特定的育人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品德课程特点为品德课堂学生个性培养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充分借助品德课堂培养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品德教学中,教师须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同时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品德课堂富有灵性。  相似文献   

8.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品德课程责无旁贷。通过构建课堂生活场激发学生生成力与品德课程的四维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由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策略构建起来的品德课堂生活场,使学生时时处处都浸润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生命的丰富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愤""悱"中涵育核心素养,实现自主成长,这是实现品德课堂有效、优效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该是用活动形式呈现的课堂,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引领者,教师要灵活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静态课堂为动态课堂,使《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生动而精彩。本文就如何打造精彩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在进行品德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考虑充分去开发、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小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以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小学品德课堂变成富有生活化的多彩课堂。  相似文献   

11.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也就是说生活化的课堂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立足生活,从身边生活实际提炼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将感悟升华后付诸于行为,最终回归生活。着重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的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编写的。要提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和质量,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传统、单一的,整节课学生都显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鉴于此,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应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绽放出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神采飞扬、精神焕发。  相似文献   

14.
品德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每一位教师,都是点亮学生人生道路的航标灯,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只要肯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使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品德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和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现状切入分析,并就品德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几点措施展开论述,提出通过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组建稳定的教师队伍,优化课堂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多样化,培养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6.
品德课堂中感恩教育有效性值得我们品德教师思考。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品德课堂这一阵地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形成一种感激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  相似文献   

17.
品德课堂中感恩教育有效性值得我们品德教师思考。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品德课堂这一阵地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形成一种感激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素质教育提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品德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小学品德课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品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