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习友 《学语文》2011,(3):12-13
【教学目标】1.学习诗巾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2.联系作者生平及其它诗文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探究陶渊明的仕隐之苦乐为导入点,分析了他早期在仕与隐之间的苦苦抉择以及他作品中的诗酒文化根源及其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与文化传承,试图挖掘陶渊明那愈来愈为人所称道的高山景行的精神世界之些许内涵.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动人的构思,它光辉的思想,一直吸引着人们.本文想就以下六个方面对形成桃花源理想的社会根源作一探索:一、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东晋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生在东晋偏安、晋宋易代的时候.东晋皇室和豪门贵族过着奢侈淫  相似文献   

4.
【观点梳理】 1.入仕为官是陶渊明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洁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知天乐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这就是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王家康《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内容】(1)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2)人教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上)5册第2页田园情怀《归园田居四首》。【学习目标】多角度了解陶渊明,深层次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熟读五首《归园田居》,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习过程】一、导入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优美的田园风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赵师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孟浩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相似文献   

6.
刘炜 《语文天地》2015,(1):15-17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初中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五)这些作品。而高考《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文本定位】《...  相似文献   

7.
一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个个自乐的理想社会。其中,“秋熟靡王税”的思想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在陶渊明之前,还极少见有人用这样明确的语言,从根本上反对王税,否定君权。与陶渊明有类似思想的,是比他稍前的鲍敬言。鲍敬言认为  相似文献   

8.
文学研究史上对陶渊明思想的研究已成聚讼之势,儒、道、佛、墨之说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实则陶渊明的诗文文本、所处时代特点、家世身世诸方面都透露出他思想的复杂性,呈现儒道兼具特色,通过对其儒学接受研究与儒学影响研究及陶渊明人生理想的探寻,可以发现儒家思想才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陶渊明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寄托,为人行事的准则;而道家思想则是愈合其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疗治其身体病痛的一种需要,也是他性格中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部分契合老庄的体现,是以他心仪孔学,而也每有与道玄相合之时.综合论之,其思想实为儒核道表.  相似文献   

9.
<正>【专题任务】运用以意逆志的读诗方法,立体读取曹操、陶渊明两位诗人的人生取向。【预习任务】1.阅读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理解诗句内涵,找出诗中能够体现两位诗人人生状态的诗句。2.阅读曹操《却东门行》、陶渊明《杂诗(其二)》,感知诗人不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0.
通观陶渊明的诗。我们可以看出,其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的田园诗除了反映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之外.还牵涉到东汉末以来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理念】朱光潜先生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者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1)那么,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领进这种诗境,让学生看到这幅画,用眼睛看、用鼻子嗅、用耳朵听,用指尖去触碰它,沉浸其中,并激起心灵的回荡。《饮酒》(其五)》是陶渊明《饮酒诗》二十篇中的名篇,编入人教实验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这首诗,写的是陶渊明"采菊东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他具有的"质性自然"的追求,让他的田园诗中充满了理想的光辉,饱含自由随性的精神体验。陶渊明好以山、泽、鸟、松等意象入诗,皆因其性本自然,才使陶诗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使人读来如入无人之境。陶渊明朴实醇厚的个性与其诗中平实清新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他难融于官场的个性,也使陶诗在情感上更见真淳。他向往着没有阶级之分,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并在诗中体现了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陶诗中的田园超逸自然,陶诗中的人物抱朴和谐,因此,陶诗呈现了物我相得的近乎完美的境界。这种理想的精神境界的造就也得益于陶诗中的自然意象,以及其骨子里任真自得的性情。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一直以隐逸、避世为后世推崇,在积极入世之外,他为后世留下了一条可以"独善其身"的出世之路。然而,陶渊明的避世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远离政治,事实上,陶渊明的"隐"中暗含了自己的政治倾向,这在他对理想社会"桃花源"的勾画中便能看出。本文便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线索,试图展开隐藏在陶渊明隐逸背后的政治哲学,探寻陶渊明"隐"而不"避"的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想】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  相似文献   

15.
在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里,陶渊明的诗文占了很大比重。课本里,既选了他的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也选了他的《归园田居》与《饮酒》诗中几首历代传诵的名诗。把陶渊明的诗文当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头戏,自然是很有道理的。道理就在陶渊明的诗文朴素自然,感情深厚,语言优美,音节和谐,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辞与斧凿之痕,读来特别真切,非常感人,在田园诗上的贡献无人可比。我们既可以欣赏他创造的意境之美,更可学习他使用语言的高妙技巧。  相似文献   

16.
【试题回放】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试题解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5年长沙市中考作文题,实在出乎广大师生的意料。可喜的是,这道想象丰富、诗意盎然、极富人文色彩的考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满堂喝彩。透过人们的赞许,我们可以感受到师生对陶渊明这位著名山水诗人的喜爱,可以触摸到师生对理想家园的渴望以及对生存…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饮酒诗和他的田园诗一样,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陶渊明思想,即隐逸与济世的矛盾恩想的统一体。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他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晋以降大批的文人骚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生活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乱的时代,士大夫们为了在乱世中求得一片安宁之地,崇尚玄学以麻痹自己。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思想受到了儒家和道家的共同影响,加之自己对于古代社会的向往,综合起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桃花源理想对后世文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对于桃花源理想形成的原因已经有诸多研究,其中哲学基础和现实根源主要影响着桃花源理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季娜 《现代语文》2008,(4):42-42
每当想起陶渊明,就想起他为我们营造的那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既是作者依据他的社会理想所作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个动乱年代的广大民众对太平社会的向往,而陶渊明的田园诗,恰恰也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是乱世中营造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思想是一个具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结构的思想体系,任何一两个简单判断都不能全面充分地把握其思想的本质特征。研究陶渊明思想首先要观察它的现实层面,进而要观察它的理想层面。现在我们来观察他的《桃花源诗并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