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对后世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教育家,其"心学"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其留下的诸如"知行合一"思想、《南赣乡约》训导等丰富的教化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德育实践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心学是他在追求"做圣人"的过程中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思想,其对当代大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心学是他在追求"做圣人"的过程中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思想,其对当代大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致良知"教育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古代,而且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对王阳明的致良知本义进行阐释,然后对"致良知"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学思想进行重点分析阐述,最后对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论述,以期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地认识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是明代中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阳明学派的创始人。王阳明的教学思想对现代教育思想有着启示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语文作为三大学科之一,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成绩。语文课文中会包含着作者深切的感悟以及丰富的联想,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想要做到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高质量地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应注重教育方法的使用。本文研究分析王阳明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王阳明被认为是自明代以来的"圣人",一个做到"三不朽"的人,即"立德、立功、立言"。虽然过去了五百多年,但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思想并未过时。在人心浮躁的时代,需要有东西让人能静下心来,王阳明心学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今天笔者只想谈谈王阳明心学对教育的有益启示。教育应该教人保持做人良知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上王阳明"心学热"还在持续,王阳明心学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应该得到重视。一、学习王阳明的心学,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平等意识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每个人的良知都是一样的完美;圣人和普通人的良知是一样的,尧舜禹周孔孟的良知是一样的,都好像是黄金一样,只不过是有分量上的区别,但本质是一样的。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孩子的人格是一样的,学生和老师是一样的,学生和父母是一样的,学生和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借助概念分析方法,讨论了王阳明对孟子的继承与发展;孟子的"性本善"思想是对孔子的"仁"的一种阐释,而王阳明对"良知"的解说又是对孟子的这一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是王阳明蕴含智慧的哲学思想及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使王阳明历经五百年仍备受关注。"心即理""良知与致良知"是阳明学的主要哲学命题,"知行合一"则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王阳明哲学的现代价值也充分体现在其注重实践的哲学精神、自我超越的生命境界以及"万物一体"的普世价值中。本文阐述了王阳明哲学思想,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对它的诠释很多,其中以朱熹与王阳明的最为著名,然而朱、王"格物致知"的内涵却相去甚远。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理论以良知作为心之本体,奠定了道德修养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以良知被外物蒙蔽、失去行为导向功能,昭示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最后以"知行合一"作为修养境界,以"致良知"作为最终目标,凸显了王阳明修养理论的系统性。以此理论为依据,王阳明提出了静坐、事上磨练、改过等道德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教育改革行动深受其"侨易"经历的影响。贵阳龙场的艰难困苦与生死之忧导致王阳明彻底背离了朱子儒学,并产生了"知行合一"思想与教法;离开贵阳之后,滁州的幽静山水和自然无忧的环境以及"知行合一"教法产生的弊端又致使王阳明选择了"静坐自悟"的教法;最后,江右宸濠之乱与忠、泰之变使王阳明相信只有良知才能够真正足以忘却患难,超越生死,从而衍生出"致良知"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本文从王阳明的"侨易"经历入手,不仅可以深化和拓宽既有的王阳明研究,也可以为认识当代教育家的教学改革行动提供研究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嘉靖朝"平宸濠功"评定先后受到杨廷和内阁、明世宗权力的干预,使得评定结果打上了权力的烙印。在"平宸濠功"首次评定中,杨廷和内阁借着暂时膨胀的阁权打压了王阳明等有功官员。明世宗不满于王阳明的行事风格,这种不满通过皇权的肆意张扬而放大。在王阳明殁后,朝议中修正了"平宸濠功"的评定,取消了王阳明的恤典。鉴于王阳明作为心学领袖的特殊身份,杨廷和内阁及明世宗都将反心学思想运用到权力行使中。  相似文献   

14.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并开创性地提出了"本心"思想,使性善具有了形上之义。王阳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心之本体",得出人心至善的结论,既肯定了人性本善,并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又强调了心体的无滞性及其所追求的本然的自得之乐,而这一思想的形成则与其丰富多变的为学经历和坎坷不平的入仕经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安文新先生的《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王阳明在龙场与宣慰使安贵荣的交往,塑造了王阳明、安贵荣真诚坦直的艺术形象,同时,也从艺术的角度侧面揭示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内外条件。这部小说在艺术虚构上忠于历史,合理适度,结构精巧,语言生动,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拔本塞源论》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学术思想精华的总结,其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成圣"这一核心问题做出的回答。王阳明认为,要学为圣人,必先知晓何为圣学及从入之门。同时,王阳明将圣学等同于心学,而"致良知"则成为祛蔽成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蒙学是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以儿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教育。王阳明十分重视蒙学,他把道德教育放在了蒙学教育的首位,提出了"顺应、诱导、启发、竞争"的蒙学教育思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人格塑造中起着导向作用,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王阳明蒙学教育思想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顺应性情,激发学习兴趣;重在诱导启发,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展竞争式教学,寓教于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从阳明学到新心学的思想轨迹——论贺麟知行观的新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他把王阳明的"率真的知行合一说"发展为"自然的知行合一说"。新心学继承了陆王心学的主体性原则,并自觉地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加以论证;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并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发挥,赋予其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在滁州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期间,在琅琊山下传授"心学",追随王阳明的弟子后学中不乏太仆寺人和滁州地方仕宦,他们尊崇王阳明,创立阳明书院(祠),传续阳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王阳明通过对"知行合一"的论证,强调了知与行要相互渗透,不能分离开来,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对当时人们的道德实践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代社会人们提高道德修养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