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辅对象乐从中学青年教师(20人)团辅教师培训师:心理志愿者团队队长费贞元老师(语文教师)助手:林小丽(心理教师)、孔凡达(地理教师)团辅目标1.参与游戏,交流教育教学工作中受挫时的体会。2.了解挫折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分析受挫时可能出现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游戏分享环节是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沟通、分享游戏经验的活动,是完整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及提升游戏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游戏分享"之名的由来、游戏分享环节的价值、游戏分享中教师的角色和游戏分享环节的开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在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问题上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趋势,为今后我国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团辅式主题班会中的应用,并对传统式主题班会与团辅式主题班会进行比较。传统式主题班会通常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存在互动性不足、学生兴趣不高和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相比之下,团辅式主题班会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情景模拟、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塑造积极人格特质,并创建积极的团队组织。  相似文献   

4.
分享交流环节是区域游戏最后画龙点睛的环节,它通过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让幼儿回忆、讲述、交流、讨论在区域游戏中所有感兴趣的"成果",获得新的经验和认知,为投入下一次区域游戏做好经验和心理准备。要提高分享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应在分享过程中做到语言的艺术化,营造一个具有生命意识、吸引力的分享氛围,使分享交流的价值效能化。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调节学生心情和课堂氛围的一剂良药,其能使学生高兴,能使课堂氛围高涨,在此基础上还能使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而活动性游戏则是以此为基点,并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其他环节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就分析了活动性游戏研究目的和活动性游戏的主要内容,然后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活动性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游戏分享与交流的现状与问题(一)我们的问题在幼儿园日常的游戏分享交流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形式主义的分享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简单问:“今天玩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而后教师随机向个别幼儿提问:“你今天玩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心理游戏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合,采用"体验式学习"的模式,通过游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教育无痕"的最终目标。选取与心理辅导课的主题相对应的经典心理游戏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分享参与游戏的体验,让心理游戏真正成为成长性、发展性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邱惠评 《福建教育》2013,(10):58-59
交流分享是角色游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和幼儿交流游戏中的经验、分享游戏中的情感的重要平台。交流分享环节组织得是否成功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怎样取舍游戏中教师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交流,这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在一次中班上学期角色游戏中我观察到了以下4种情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高段学生倾听能力现状,发现学生倾听能力偏弱,于是提出了"倾听金字塔"心理辅导策略,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即用夯实"塔基"——推行乐群心理讲坛;构筑"塔座"——上好心理团辅活动;搭建"塔架"——设计心理拓展游戏;构建"塔身"——开展小组团体心辅;构建"塔身"——开展小组团体心辅;修筑"塔尖"——做好个案心理辅导这五大策略.通过实践,成效显著: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及综合能力,教师素养及课堂驾驭能力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0.
郑晓玲 《生活教育》2009,(12):36-38
游戏分享环节即过去我们常说的游戏讲评,是让孩子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游戏经验,分析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它是推动孩子游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共享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共同分享材料、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主操作、探索,获得发展。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笔者通过观摩本园的"和美小镇"游戏,对教师在故事分享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为教师提供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充分发挥故事分享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琪 《考试周刊》2022,(9):159-162
基于STEAM理念在户外游戏中开展"闽南童玩"顺应了时代的需要.笔者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及幼儿特点,在户外游戏中通过创设环境,迁移经验;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激发兴趣;从问题出发,梳理框架;实施方案,再次发现问题;分享交流,展示成果;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综合地评价,反思调整.让幼儿在享受这份古老快乐的同时,激发幼儿户外游戏...  相似文献   

13.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本身旨在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与交流,是儿童学习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概述了游戏的"四性"特点,探讨以儿童为中心,将游戏精神深化,进一步提高儿童在客观课程内容教学中的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幼儿课程深化改革,游戏化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因此在幼儿完成游戏活动之后,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游戏趣味与知识,教师应开展相应集体分享交流活动。本文针对游戏后集体分享交流活动展开分析,提出提升分享交流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孙怡萍 《幼儿教育》2012,(16):18-19
发生了什么儿童近期相关信息:在"树叶片片"这一按点卡取物、按数取物的游戏中,轩轩能完成20以内的数量并能正确认读数字,能唱数到100。轩轩虽没有玩过"蜘蛛织网"的游戏,但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已经从同伴的操作经验中获得了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游戏是寓数学问题于游戏之中,让人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它把数学原理融合在娱乐里面,通过学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之中不断地揣摩蕴含在里面的数学原理。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融合、活动性与思维性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游戏精神"突显的是个体生命成长初期特有的自由、梦想、追求愉悦等人类本能的精神特点,更多地显示着人的"自然性"。教育应当尊重人的天赋的自然秉性并加以引导,"正如水流不遇礁石不会激起生动的波纹一样,本能冲动不遇到代表社会和伦理的意识的阻抗也不会转变为人的感情"。使"游戏精神"与教育走向融合,在团辅课中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能克服"重道轻情""强说弱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Scratch编程语言能提高小学生编程的学习兴趣,界面友好,搭积木的界面与所见即所得的游戏风格让学生所喜爱,学生从跟老师熟悉界面、模仿学习、自主设计游戏、作品分享与交流,学生乐此不疲,在实践教学中,深深吸引了学生,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儿童时期,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通过游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既要注意因性施教,又要注意不能因性有别,要多开展男女生合作的游戏,鼓励学生跨性别交流.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北京市健康教育课题组指导下,将研究主题定为"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研究",请家长走进学校,和教师、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充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让家长成为"局内人",消除了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加强了家校共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圆圈时间"(circle time)也被称为"小组时间",指在特定时间里,一群人坐在一起,从事有目的并且涉及在场每个人的一种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圆圈时间"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可以分享游戏、童谣、歌曲,可以演奏乐器、读故事、参加运动游戏和休闲活动。"圆圈时间"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聆听的机会,可以有效发展他们的注意力,促进口头交流,同时让学生在"圆圈时间"内学习新的概念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