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小学生》2013,(2):80-80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思考的前提,是求知的一个必要过程,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思考,才能不断地求知,不断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地进步。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入手,细致地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不断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地形成问题意识,确保学生未来数学学习更加顺利,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核心素养强调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而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旋律的今天,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学习在于学生是否敢问、敢想。解决问题是一个机械化的学习过程,然而提出问题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文化课,也正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地学习。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7.
地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具有将知识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新课程的实施,推动地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等科学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应贯穿在整个生物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问题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望。那么.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去强化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观察是好奇的萌芽,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奇先导,使学生产生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问题意识”中发展提高和自立自强。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的.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活跃的思维方式,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诞生"创新意识的  相似文献   

14.
杨丽 《成才之路》2009,(3):51-52
地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利用地理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等实验手段,简捷、生动地展示了人们发现地理规律,认识地理原理的过程,具有将知识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会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能自主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赵慧芳 《考试周刊》2011,(42):17-18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对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会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能自主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足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义心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应该使课堂上有问题,使学生时时处在问题当中。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对“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作了特别强调。并指出: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