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的品德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新课标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教材并不等于课程资源,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题材,引导、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教学只有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回归到生活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本文谈了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如何提高实效性的问题,是德育工作者多年来所关注的。 一、学科引导学科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4.
<正>一、盘活生活资源,丰润清新自然的品德田园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最好不过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努力挖掘身边的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让品德教学因多样化的生活资源而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明确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本文着重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课题将在课程资源的整合内容、方式、有效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媒体资源等。研究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有效性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课程资源,培养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善于合作、乐于探究、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的创新成为各学科教改成果的一大亮点。品德学科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是教学的主要载体。如何合理使用教材主题图,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品德学科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家庭生活为背景,呈现学生真实的家庭生活;以学校生活为素材,展现丰富的学校活动;以祖国文化为题材,再现悠久的历史文化三个角度阐述了合理呈现品德教材主题图,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小学品德与生活要加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中养成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不能理性化地过重灌输,而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行为环境,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定要贴近生活,激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让品德课堂真正成为育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透视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难发现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及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学生还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提高农村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关键是如何去开发和利用那些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育人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互相配合.在构建幸福学校背景下,积极探索幸福的育人模式,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当前中小学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文章以浙江省鄞州区华泰小学为例,站在新时期的高度,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社会人员的教育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缔造学生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28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  相似文献   

13.
“土肥料”具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针对性作用,将这个原理引入到小学品德教学中,其寓意同样令人深思。《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品德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应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拓展品德课程的教学空间,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堂外,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资源,必定能使教学的载体更贴近实际,实施更顺畅有效,使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同盟军:生活实例,真实+深刻【思索】源于一次闯红灯事件。周末,和同事一家驱车去看电影,回来时天色已晚,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并不多,红绿灯倒是挺多,开车的同事一开始还挺遵守交通秩序,遇到红灯便停车。渐渐地,似乎是失去了耐心,加上知道此路段没有摄像头,于是毫不犹疑地闯过红灯。这时,念小学五年级的女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一线教师的一个难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在实际教学中,关注现实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根据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水准和品德的形成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来影响或感染受教育者的,对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是有益的。我国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价值观正趋于形成,是非观念比较模糊,因此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更是十分有必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并不高,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探究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应该作为当前德育工作重点来做。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进行。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而家庭作为人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具有教育、经济、娱乐、情感寄托等功能,家庭必然是接受终身教育和推广终身教育的场所。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德育环境是学校、也是家长们的一个新的愿望和追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农村学生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中淡化了家庭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德育,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教育偏差。要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必须挖掘家庭生活中的德育资源,使家庭生活成为有效的品德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的良好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虽然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情感的内化,但怎样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将课上所学真正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外延伸,可在教室外进行教学,进行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另外注意课程的活动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如结合  相似文献   

20.
小学德育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01年11月19日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小学阶段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德育类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