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方 《精武》2010,(5):63-63
戴隆邦当年修订心意拳时,除了将内功发劲的方法做了深化提高外,还创立了"三拳"和"五行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几把拳,戴家心意拳开宗立派就难以让人信服。近代研究学者对于"三拳"和"五行拳"的出处源流虽经多方探讨,但终是一头雾水。笔者已写过关于"三拳"的源流考证文章,可以确定"钻"、"剪"二拳是古传心意拳式的变化衍生,今再就"五行拳"的起源做一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山西祁县小韩村戴氏心意拳,为著名的形意拳的前代拳法,形意拳的历史比较清晰,且已经颇有研究成果,然而戴氏心意拳的拳史、拳谱却迷雾重重,多年来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所以有必要做一个初步的总结,来解析一些观点,提出一些质疑。因为戴氏家谱没有彻底公开,加上戴氏心意拳谱版本不一,各家说法有异,且多遮遮掩掩,让人摸不清头脑,所以现在的研究也只能局限在一定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3.
学练心意拳     
无止 《中华武术》2006,(1):5-45
本人作此文之目的仅是就心意拳学与练的一些拙见与同道交流,抛砖引玉;由于现在很多心意拳爱好者投师无门,所以就把希望寄托于书刊、教学光盘、函授学习,殊不知心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内在的东西,重意不重形。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看书、光盘初步认识尚可,只能学外形,但是要想练出真功夫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李昌 《精武》2006,(5):52-53
现在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河南的社旗为戴氏心意拳和形意拳的发源地,但对社旗当地的现况却鲜为人知,更少有人进行实地考察。2005年10月1日,胡刚先生打电话过来,探讨拳史以及拳史研究等,兴致勃勃地交谈约有3个小时,并说社旗县现在尚有两位老拳师,建议我们再去社旗考查。于是马雷石老师开始委托社旗清真寺韩传金阿訇打听老拳师的下落以及知情人。韩传金阿訇帮忙联系到社旗武术学校的校长王松臣先生(现任社旗县武术协会副主席),王先生又帮忙找到一位熟知历史的老拳师,于是我们决定再访社旗。  相似文献   

5.
亲嘴摸乳是性生活的前奏。心意拳把打人比作亲嘴,一语道破了交手法的天机:若想克敌,先近敌身。近身靠步法,步法即腿法,也就是拳经所说的“打人如走路”。“打人如走路”换种说法即是“手打三分脚打七”之意。今人不知底蕴,只注重以手法体现心意拳技法,已与“冲而用之或不盈”的自然大道大相径庭了。所以由这两句拳谚的内涵,便可了解原传心意六合拳的练用标准与“拳无拳来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观点的妙义玄言了。  相似文献   

6.
圣门八方拳     
白云龙 《精武》2007,(11):49-49
八方拳又称八步连环拳,是明清之际流传于回族教门中的一种独特拳术,全称圣门八方拳。其拳分上下八路,八八六十四式,左右相同,虚称一百零八式。此拳以走转为主,据传此拳系八卦掌的一个分支,但拳理却不相同,表似八卦,内类查、花,步法迥异,以"走三步退一步"为原则,退一步又是下一式的第一步,又称作"三步一冲拳,收必往回返",进也是退,退也是进,忽进忽退,诡异多变,七步并一步,有脚踏七星之说,连绵不断,最后形成8字一圈。此拳身如腾猿,掌如牛舌,刚柔兼备,动静互参,循环往复,动作简单明快,短小精湛似心意拳,技击性非常强。套路中没有一个多余动作,中段插花加一亮相动作以提高兴趣,  相似文献   

7.
廖冬晴 《武当》2003,(11):11-12
九宫掌是九宫门主体功法,又名九宫拳,全称九宫阴阳连环掌,是武当派九宫门历代秘传武技。九宫掌起源于少林心意拳、松溪内家拳和《易经》、《拳经》、《孙子兵法》等古代经典著作。 九宫掌的第一个来源是少林心意拳。九宫掌的实际创始人李逸鹤在《拳论》中说:“余幼习武,始学  相似文献   

8.
李玉川 《精武》2003,(2):53-57
迷踪拳架子,也叫母拳,每一个定式动作均是一个桩式,包括了迷踪拳的手型、步型和拳法的基本功夫,是迷踪拳全部拳术的基础。因此,迷踪拳的习练始终把架子放在第一位,当作人们首习和长期习练的基本功夫套路。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武术派别的形成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总结、扬弃和发展的过程。心(形)意拳被列入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相当,但让人们叹惋的是形意拳的根戴氏心意拳被形意的光芒所覆盖,日渐脱离人们的眼线,不为人们所了解。进一步挖掘并整理戴氏心意拳使之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得以更好的发展、传承,显得迫切重要。通过研究得出:政府的大力推广与支持是戴氏心意拳发展的坚强后盾,观念的更新是其发展的前提。戴氏要走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大众健身模式,产业化、市场化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的"拳捷"一词,以新的视角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阐释,并就有关历史人物的"拳捷"功夫记载进行了考辨,认为"拳捷"是指轻功,而非拳技,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和武术史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形意拳”得名之来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意拳”得名之来历王文清形意拳,古拳谱称“心意拳”、“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相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拳种,它与太级拳、少林拳、八卦掌并称为武林名拳,在中华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形意拳的得名,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12.
孙保才  周美良 《精武》2007,(1):14-15
“十大真形归定把”是心意拳学的高层次修养,代表的是“十形合一、十把合一”,是为练好心意把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归定谱中的“同田贯日”法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大真形归定把”,如同从各种发劲中寻找到自己的拳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14.
蓬博 《精武》2002,(3):18-19
后手直拳与前手刺拳相比,优点在于,当后手直拳发力时.加速的距离较长,所以威力远远大于前手刺拳;缺点是由于后手直拳出拳距离远,容易被对手察觉,从而躲开或发起反击。右直拳是右撇子拳手的有力武器,其威力轻则可使对手因遭到打击而丧失部分战斗力,重则可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所以历来被右撇子拳手视为法宝而勤修苦练。  相似文献   

15.
普通初中生巩志国的400米业余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桩拳”是峨眉黄林派拳系中的一个以练人盘为主、着重练习身法的基础套路。它属于内家拳范畴。干百年来辗转槲传,目前流传于四川成都地Ⅸ,足极具巴蜀特色的地方拳种。由于历史原因,现在仅有很少的人继承和掌握。为了挽救、继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巴蜀武术文化遗产,使它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现将它整理,并附上图解,贡献给广大爱好巴蜀武术文化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6.
黄飞鸿,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一位广东民间充满传奇色彩的武林人物。他的家传洪拳功夫出神入化、世莫能当,被奉为武林一代宗师;他的“宝芝林”医馆悬壶济世、名扬天下。黄飞鸿的传奇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佛山无影脚,来无影,去无踪”,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一部接一部的黄飞鸿电影让人目不暇接,热血沸腾。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佛山黄飞鸿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轻轻掀开历史的神秘面纱,走近这位传奇英豪。  相似文献   

17.
李玉川 《精武》2002,(3):53-57
迷踪拳架子,也叫母拳,每一个定式动作均是一个桩式,包括了迷踪拳的手型、步型和拳法的基本功夫,是迷踪拳全部拳术的基础。因此,迷踪拳的习练始终把架子放在第一位,当作人们首习和长期习练的基本功夫套路。  相似文献   

18.
朱伯伦 《武当》2006,(9):3-5
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相似文献   

19.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20.
马琳璋 《武当》2000,(7):19-20
中华武术渊源流长,历史悠久。一部优秀的武术史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之一。心意拳是这武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心意拳的历史是中华武术史的一部分,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历代又都是口传而无正确的文字记载,还有的是方言、俚语、口误、错别字,所以有很多武术史包括心意拳在内都有待于重新考证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