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即把生活引入语文课堂,变语文课堂为生活的“天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这里“生活语文”中的“生活”二字,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结合起来。怎样让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想,这个“天”当指成就一篇文章的生活情理,该指向作者生活、文本生活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下面,笔者就由这个“天”谈起。  相似文献   

3.
罗立新 《考试周刊》2013,(37):43-43
<正>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所以,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  相似文献   

4.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已经开始从字词的学习扩展到对于文章的理解,从简单的语言学习,上升到一种语言素养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以构建生活化课堂模式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一.语文课堂中构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应力求贴近生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徐宏伟 《考试周刊》2011,(63):55-56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老师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丰富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在语文中渗透生活;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用”教材,融入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把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与应用。"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所谓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语文,把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周继红 《天津教育》2020,(5):169-170
生活化语文课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种课堂模式之一,是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生活化的课堂能够给学生带来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和效果,如何借助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从生活化语文课堂构建的背景出发,简要地分析了生活化语文课堂构建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辛义生 《甘肃教育》2013,(20):78-78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侧。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它当然也是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本源。想让学生会学语文,轻松学语文,最关键的是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位,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人生活之“水”。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进现实生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生活即课程,语文与生活同在,在教学中,应让课堂回归生活.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尝试从找、说、做三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的是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文本知识回归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其基本做法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江标 《考试周刊》2012,(81):40-40
语文新课标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倡导“生活即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个体又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生活教育,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努力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这对于培养学生认知世界.促进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文的讲解,教师是在教课本,只关心考试中出现的知识,而未能将教学与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致使语文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活的乐趣。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6.
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改的一种理念,是要用“生活化”这把钥匙去解决课堂上的教学效率问题,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使课堂变得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其实是源于生活的,而生活中处处有知识,让学生乐学活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课堂生活化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条基本理念。许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对“生活化”的内涵作出不同解说。李镇西先生理解的“生活语文”包括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李海林先生理解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语文教学本身的“生活化”,而在语文教学之外去寻找生活化的契机,其关于生活的基本理论是错误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可操作性.从而失去了语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英丽 《广西教育》2008,(14):28-29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育教学应走生活化的道路,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通过这几年我对教学实践的思考,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