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平凹在创作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的女性之关显示出“客体化、欲望化”特征。他笔下多次出现的女性“自残”现象可做多重解读。女性的群体性“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仅表现为自觉顺从男权秩序,也表现在忍受“自残”之痛,以争取生存和竞争的筹码;为了反抗男权,女性通过“自残”的方式毁掉美貌,打破自身的欲望化特征,以保持个人尊严,或祭奠男权秩序下脆弱的“爱与美”。  相似文献   

2.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水说:“我爱我的灵动,它给了我年轻,但请保留你的沉稳,它使你敦厚。但愿你能拥有漫山的绿色!”山说:“我爱我的沉稳,它给了我舒适,但请保留你的灵动,它使你聪慧。但愿你能融入无边的海洋!”文章虚拟了山与水的对话,便于展开一种哲理的思索。“对话”,要求双方有不同的“话”要说,也要求双方有“共同语言”和“共识”作为基础。作者抓住了山与水的性格的差异来展开对话,较为  相似文献   

5.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木”欠妥。对“木”之形音义加以系统分析,发现“木”之字形为整体象形,“木”与“冒”音近却异源,“木”之本义应为“众树之总名”;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木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木”欠妥。对“木”之形音义加以系统分析,发现“木”之字形为整体象形,“木”与“冒”音近却异源,“木”之本义应为“众树之总名”;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木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走向大众化,由此产生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学缘关系逐渐与血缘、地缘关系等一道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之一。有关“学缘关系”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作者从“五缘”文化和孔子“仁”学的“泛血缘化”特征出发,对“学缘”的提出和“学缘关系”的联结形成及其属性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华 《江苏教育》2022,(71):26-27
<正>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以下简称“长江路小学”)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寻根”之脉,围绕儿童和谐生长设计“血缘”之脉,围绕面向未来儿童的培育设计“生动”之脉。学校以沉浸式德育方式立体化展示德育实践的场境生态、活动生态和课程生态,生动活泼的“长江路生态德育”画卷徐徐展开。一、沉浸式德育的境脉一是沉浸式德育的“沉浸境脉”。长江路小学因路得名,因路而闻名,“长江路”文化资源丰厚,1800余米的长江路上有六朝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其中“知己之爱”写得最为出众,《连城》就是代表作。小说描写的连城和乔生的知己之爱,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士为知己者死”,作者就是把这种交友之道置换到爱情上,将它进行了变形处理。从分析《连城》知己之爱的几种表现形式来看,这部作品实可当作一篇爱情哲学来阅读。  相似文献   

10.
为“五四”文坛贡献了《卷麓》、《春痕》、《劫灰》这三部小说集的新文学女作家冯沅君,在此期小说中重点刻绘了女主人公在亲子之爱与情人之爱之间犹豫、彷徨、挣扎的痛苦情状。女主人公在“爱情”中痛苦挣扎的命运和作者自身因受新思潮的影响而具有的反叛性、因母亲之爱而具有的皈依性之间的冲突正相吻合。这种在反叛与眷恋之间的左右摇摆,拔心不死,正反应了“五四”一代刚刚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知识分子在过渡时期的艰难处境。而从冯沅君的《淘沙》(二)(三)来看,她以自叙传色彩浓厚的方式来抒写自己的“爱情”之痛,乃是一种有着理性认知背景的心然.  相似文献   

11.
对“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的探究,必须用脂砚斋所批之“拆字法”。谜底应是“六人令休”之意。“六人令休”是曹雪芹创作思想中存在的“因果报应观”的具体表现。这句谶语是曹雪芹在对王熙凤“爱而知其恶”的矛盾心理下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其中“知己之爱”写得最为出众,《连城》就是代表作。小说描写的连城和乔生的知己之爱,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士为知己者死”,作者就是把这种交友之道置换到爱情上,将它进行了变形处理。从分析《连城》知己之爱的几种表现形式来看,这部作品实可当作一篇爱情哲学来阅读。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众多的花妖狐魅和书生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是作者爱情与婚姻观的反映。歌颂知己之爱,对人性的肯定;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明确提出“无以贫富论”的婚姻观;爱情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萧红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独具风格,意蕴深厚,充满了最简单的真实与最深沉的爱。本文从整本书阅读走近这位“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从她的小说入手,谈其作品中的“真”与“爱”。“真”包括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爱”包括对下层民众、对女性、对国家、对自己的爱。她以细腻的笔触、艺术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琐碎的生活画卷,让我们沉溺于其中的悲伤而又幡然醒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爷爷的爱     
文章从“老”的角度写“爱”,标题中的“爷爷”隐含“老”字。写“老爷爷之爱”最出彩之笔是:“爷爷兴冲冲地叫我,左手使劲撑住木拐杖,伸出那只摔伤后不灵活的右手掏摸胸口,由于衣服过厚,手伸不到他预期达到的地方,于是将拐杖靠在一边,人斜靠在墙边,左手拉住外面的大衣,右手终于找到要找的地方。”此文还须升格,将“爷爷衰老换来我的成熟”一语展开写——在“老爷爷之爱”后有“小孙女之爱”——爱心不老。  相似文献   

16.
邢瑞霞 《新作文》2004,(9):14-15
我校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期中试题的作话题是“爱”,试卷阅完后,我对全高二年级的360份语试卷进行了评析,作成绩很不理想。按理说,“爱”这个话题对高二学生来说是再好写不过的了。即使生活圈子很小的学生,他的生活中肯定少不了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师生之爱;爱国、爱生活、爱自然……但凡可以称为“爱”的情感。但凡和“爱”字相关的经历和事物,都在  相似文献   

17.
以“荃”、“荪”喻君是楚辞香草美人传统中的核心艺术意象,几乎成为楚辞中司命之神与楚王的专门指代。从喻于司命之神,再喻于君,都与楚国的神话传说和神巫合一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残留着楚人对远古氏族祖先昌仆氏的原始记忆,表现了诗人与君同祖的血缘宗亲情感。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学生的爱,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教育原则。教师爱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这是师生之爱有别于其他诸如男女性爱、血缘之爱的根本所在,是教师爱学生的首要和最基本的原则,是其他原则的原则。教育原则在教师对学生之爱的诸种原则之中,处于“母原则”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触龙说赵太后》中“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一句,《教参》在译文中将“哀”对译为“哀怜”。笔者认为不妥,“哀”在这里当释为“爱”,即“疼爱”之意。理由如下:一、从触龙和赵太后对话的文意来看,他们原为争男女之爱而引出对长安君和燕后的爱的比较。触龙打开进谏大门的一段话可分为三层来理解:1.提出爱子的原则——计深远;2.从送燕后出嫁事说明太后对燕后的爱之深;3.从嫁后的祝祷赞扬太后爱燕后符合“计深远”的爱子原则。其中写送嫁时的情景很感动人。因“亦哀之矣”之前有“泣”,“悲”两  相似文献   

20.
《羽蛇》暗含了作者的女性立场。小说讲述了一家五代女子在尘世中寻找“爱”而不得的孤独境遇,将女性之间的猜忌、多疑、自相残杀娓娓道出,有力地折射出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存在现状。徐小斌关注女性的内心,从身体之维出发,深入到女性的灵魂,揭示出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恐惧和焦虑。作者的女性写作有对女性自我的探讨,同时也饱含着对整个人类生命的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