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诗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绘画则是文人心理情绪的浮现,更能体现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理感受。苏轼绘画思想中的自由倾向更接近他的真实想法,本文从苏轼的绘画思想入手,从四个方面讨论苏轼与陶渊明对自由的不同诠释和追求,进而在对比中分析陶渊明和苏轼对自由不同的追求方式,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由思想的蕴含。  相似文献   

2.
传统绘画把自然物象归纳成线型、团块型、耗散型三种。东方艺术不刻意具体物象的验证 ,偏重于宏观、整体把握对象。从描摹自然原物之表象上升到超越自然的过程 ,必须靠对视觉语言元素的美感规律及以变化统一为中心的诸多美感法则的把握。传统绘画的时空观注重二维空间的营造和散点透视 ,致力建立一种理想的、独具特色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恽南田的“摄情论”在其没骨花卉中的应用,以及该理论对后人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从情、理、法等三处着力。对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充满感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把握好科学理论和说理技巧,发挥理论的真理魅力,吸引学生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坚守思想政治工作的纪律和原则性,在此基础上有所作为和创新。将情理法有效融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会出现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不能完全说明某些现实.但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或者说不具说服力了,而是中国国情决定了有些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新问题,理论尚未涉及.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要时刻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时刻从国家、民族、社会的长远的利害关系着眼."以理化情"中的"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了的"理性理论",也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教师要始终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善于运用中国国情,以理化情.  相似文献   

6.
倪瓒在为其甥华子文所绘的《云林画谱》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美学主张,明确地要求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应寓“士气”于“画理”之中,重“逸气”而抑俗工之气,做到有理有趣,意法自然。作为一本入门指导性教材,《云林画谱》集中反映了倪瓒的绘画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诗与画在形式和内蕴上的对比来阐明诗与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将中国的诗画同西方的诗画进行比较性研究来加深我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部分来论述诗画关系:首先,从作品创作的角度而言,诗与画的关系是互补的;再次,从作品接受的角度讲,诗与画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进一步强调对于诗画之意味的领悟,接受者(读者)的特殊性;接着,本文试图对诗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总结,明确它们之间形式上的不同和内蕴上的一致;最后,本文对中国之诗画关系和西方之诗画关系的差异进行论述,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态度取向中,对诗与画的关系进行更广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绘画美学思想虽然突破了明清复古派文人画柔媚的审美趣味,但同时也剥落和舍弃了文人画"韵"、"逸"等审美品格,这样易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导向显露和霸悍。  相似文献   

9.
元代山水画是继宋代之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又一高峰,尤其是“元四家”中的倪赞,不论是在山水画的章法、笔墨技巧上,还是他提出的“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对中国人画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倪赞在其自身的绘画创作上始终与其高洁的紧紧关联,是中国画史上“画品如人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诗配画是近几年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诗文文字简洁、朗朗上口,绘画形象鲜明、直观易懂,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对儿童有良好的教益作用。好的诗配画作品诗意和画境完美结合,诗句中显现出隽永的画面,画面中蕴含着脉脉的深情,正所谓"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配画艺术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道家所倡导的虚静观对国人心理影响甚重。虚静思想影响华夏民族特定的审美心理。在虚静观的积极作用下,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普遍带有幽静、清雅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唐宋两代的绘画在作品和理论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从唐宋画论中神、妙、能、逸等品评术语的理论变化,山水、人物等画科的划分,绘画功能理论的发展变更和绘画技艺理论趋于完善四个方面看当时社会审美评价体系的构建情况,可以看到这些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山水画发展的同时,画论也相应地触及到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中国古代山水画从宗炳、王微开始,就已注重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的追求,虽然当时并未从理论高度明确提出创造意境,但他们的画论和创作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是一个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的过程,油画形式语言问题是每一个学油画者都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对油画形式语言诸因素〈造型、色彩、笔触和肌理等〉作浅要分析,强调了新的审美情感要求创造新的形式语言的重要性。同时始终观照形式语言与精神因素间的从属依附关系,使之能更真切地为表达审美情感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个别化学习理念有着悠远的发展历史。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中国孔子“因材施教”原则发展到现代,个别化学习已经成为网络远程教育的“一张王牌”,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和强调。同时,主体教育论、学习风格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个别化学习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列举元曲中的爱情理念,继而分析其意义与价值,最后探讨其形成的原因。论述中也适当地联系当下的某些现象,以期对构建现代社会健康、和谐的婚恋观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怪诞”是一种美。这种美尽管从未占据主导地位 ,但它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潜流 ,而且源远流长。陈老莲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同其绘画艺术及其人物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无疑是与其“怪诞”的画风密不可分的。陈老莲人物画“怪诞”的造型特征 ,具有特别的形式美感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写意油画依托于中国传统美学,合水墨精神以营造意境为其精神支柱。几代艺术家们在写意油画意境美表现上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寻觅自我阐释的语言,以及写意油画意境美的表现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1、景物虚实相生,追求气韵生动。2、研习传统笔法,融入肌理效果3、研习传统笔法,融入肌理效果4、运用传统构图形式,忽视焦点透视法  相似文献   

19.
有清一代的词学家都力图改变词为“小道”、“末枝”的局面,使之自觉地表现出重大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感表世界,常州词派进一步从词的起源,言情等角度来论证“诗词一理”的主张,从而达到推尊词体的目的,他们突出词的表意情,强调词人精神情操的培养,提倡雅正的词风,体现出鲜明的道德伦理性和政治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任伯年是清末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奇肆多变,构成得体,内涵意境丰富,笔墨技法功力非凡,精艺熟练,洒脱流畅,在人物、花鸟画等方面都突破了同时代人的水平,达到很高成就。借鉴与赏析,对于促进与掌握现代国画绘画技巧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