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真善美辨证关系的探讨,认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追求真善的美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美感的课堂,教师应从教材美的挖掘、英语语言美的展示、教学环节的美化、教学模式的物化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英语课堂的美,以美启真善,以美促教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情境、实验、生活、语言、和谐、生成、真善等七个方面谈了化学课堂的灵动美。  相似文献   

4.
以先秦和古希腊为例,探讨比较中西古典修辞学美学思想之异同及其影响。认为其相同点是:和谐之美;真善之美;实用之美;口语之美。其不同之处主要见于内涵与形式之美、认知与体验之美、对立与统一之美、含蓄与直观之美以及审美心理等方面,目的在于从比较研究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中西古典修辞学在美学思想上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论法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但法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至今在我国尚属空白。而事实上,法学与美学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法蕴涵着美的因素,体现出美的内容和价值。从法的内容中所蕴涵并体现出的正义、崇高、和谐、真善、力量等美学价值。法学与美学的关键研究,对于法学和美学的学科体系的完善或建立一个新的学科(法美学)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助于克服、消除人们在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的监督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夏天”意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夏天"这一意象的研究表明,季节之夏乃人生之春,其形下之美灿烂而动人,其形上之美乃真善之化身;莎翁巨笔意在使爱人之形美臻于圆满之境,使该美长驻其诗文。  相似文献   

7.
邱佳佳 《文教资料》2008,(13):81-82
<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家训的代表作,短小精湛且富含深刻的生命美育价值.它主要通过整洁质朴之美、真善节制之美、立志天下之美的生命境界,从而展示了儒家生命美育思想,阐释了个体生命立足于世间的生存奥义,对现代家庭美育和生命美育富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环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中,澳美关系有其特殊性。尽管澳美两国历史命运千差万别,两国人民在血缘与文化上的认同感却始终未泯。回顾澳美关系的历史演变,不难发现其血统与文化的亲缘性总是透过各种场合在两国交往中得以体现。尤其是在早期澳美关系中,源于盎格鲁一萨克森的种族认同感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本文通过粗略回顾早期澳美关系的演变进程及其影响因素,不仅要使人们对澳美关系的特殊性有较清醒的认识,而且希望借此推动学术界对澳美关系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一、从流放地到联邦时期的澳美关系(178—1901)早期澳美两国…  相似文献   

9.
蔡其矫用生命写诗,在诗中演绎生命的美丽,其悲壮美、柔婉美、理性美的不同风采,都发源于诗人纯真的人格,统一在审美升华上。其三美的成因,既有时代影响,又有题材因素,还有诗人自己的心灵感应和人格表现,特别是真善与大爱的包容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构成审美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三要素是审美知识的教育、审美形式感的培养与审美情感的陶冶。美与真善一鼎三足,相依相成。审美教育必须把根深植于真善美统一的土壤上,才能获得高远的意境和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大美"之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大美之境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观。大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是大“道”。大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大审美观视野和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大美的内涵是真善关的和谐统一的“神化”境界。大美之境是汉初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传统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高科技把人类生存的两极境界一科学与诗,现实地统一起来。本文从入文精神、科学理性和诗意美感等不同角度,思辨了现代高科技三个主要审美特征:即以实用功能美作为精神审美的先导,让物质性的功利价值折射出入文精神的洞天;通过调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来调解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美与真善的相互依存,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完美统一;以新奇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速科学与诗的结合,为人类的精神空间拓展诗意想象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无可置疑,为人师表是指一种源于中而现于外的特定形式,即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内在品格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形式,它要求教育者在各个方面都要“以身立教,率先垂范”,做受教育者的表率和榜样。然而,教育者在为人师表过程中究竟要表现什么呢?表现真与表现善似乎早有定论,但除此之外是否还表现美,如果也表现美,那么,美是怎样表现的,具有什么特征,它与真善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鲜为人论且十分费解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对于全面认识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地实施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的审美教育,以及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发表一点浅见,以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黄龙光 《职教论坛》2002,(16):46-46
“数学太枯燥乏味了”,很多同学都这样说。为什么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教师不善于运用数学美和科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不少学生对音乐、小说、电影、美术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其中容易产生美的感受。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尝试。一、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建筑物很美,通过观察学习不难发现这些建筑形象都是由中学数学中的点、线、面、三角形、四边形、圆、抛物线等组合而成的。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学说里,数学表述为美学。数学的简捷也能产生美。如相同数的加法…  相似文献   

15.
"修辞立其诚"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论的历史叙述中论及“修辞立其诚”的时候,应对之作寻本探源的考察和重新解释。所谓“修辞”,乃存在着修省与修饰两个维度,或者说偏重于反求内心之真善与倾向于追逐外饰之美两条路径;所谓“立诚”,就是要确立或者呈现内心之经验性真实,或者宇宙、人间的普遍真理;所谓“修辞立其诚”,就是以文辞之修饰或者“修省”而实现对内心之经验性或者宇宙、人间的真理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家桂文亚是当今海峡两岸儿童散文创作的重要代表。她的校园散文借用了小说的叙事技巧,着力于建构自我人物形象,在保持儿童本色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她自觉的“社会性”意识,并南此带给校园散文理趣之美、人性之美和真善之美,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这是桂文亚少儿散文创作的风格,也体现出桂文亚对其童年的透视和对少儿的人文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比西方宗教学家对宗教定义的描述,指出了宗教与科学在追求真善关方面的一致性,说明了宗教与科学虽然有着对立复杂的关系,但同时有着彼此相互促进和互补的关系,强调理性精神是沟通宗教与科学的桥梁,宗教与科学在一定阶段和层面上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8.
求真、行善、尚美:德育价值的根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德育价值追求的哲学理念依托。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文化特性,既具有终极价值旨向性,又具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本文从真善美追求的各种性质特征展开分析,探寻真善关对道德价值的理想和现实实现的能动性,从而使真善美引导整个教育的审美改造和人的完美发展同时追求真善关的完全交融和高度统一,也是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德育价值体系内核确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审美即教学活动的审美化,其内涵在于教学中理智与情感的和谐一致、真善与美的内在统一。教学审美活动具有交往性、生成性、精神性、体验性等本体特征,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情感丰富流动、形式多样统一等情态表征,应该秉持人道主义的、自由的、公平的、生命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朱玲 《文教资料》2011,(34):4-5
《诗经》时代的社会政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变化,纯粹的繁衍后代的目的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成分。女性的淑人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形体上的美貌,更是内在的真善关和一种独特的神韵;而男性之美不仅体现在孔武有力的外在.而且体现在美好品质的展现。这种对美的认识对今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