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第一个宣扬雷锋的人名叫郑恩庭,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是新疆石河子军分区离休干部。1959—1960年,他在雷锋生前所在团任政冶处干事,曾在雷锋所在连蹲点,负责调查整理了雷锋生前第一份先进事迹材料。 1959年冬天,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工作的郑恩庭,因工作需要被调到驻抚顺某工程兵团政治处任干事。不久,他就了解到团里有位叫雷锋的新战士,旧社会是个孤儿,解放后一心报效祖国,在地方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到部队后,在全团作过“忆苦思甜”报告和学习毛泽东著作  相似文献   

2.
据《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6月19日报道,辽宁省版权局18日在鞍山为著名摄影家、雷锋生前战友张峻拍摄并珍藏的200余幅雷锋照片进行了版权登记,并授予他“依法维权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今年72岁的张峻1946年参加呻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在沈阳军区工程兵任职的张峻首次在《解放军画报》上发表了宣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专题图片。到1962年8月雷锋牺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他拍摄了将近200幅雷锋同志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照片。张峻老人说:“雷锋照片得到版权登记,这对增强  相似文献   

3.
5月24日上午,我局邀请第九任雷锋团团长宋清梅为全局干部职工作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报告。省档案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延龙,副巡视员唐建设参加了会议。省档案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长川同志主持会议。宋团长是雷锋同志的亲密战友,与雷锋同志一起生活、一起战斗。他曾担任雷锋生前所在团(即:沈阳军区工程兵10团)的第九任团长。40多年来,宋团长矢志不渝的学雷锋,躬身践行雷锋精神,影响并带动全社会学雷锋。他于1997年牵头组织成立了"编外雷锋团"并被推选为团长。15年来,宋团长和他率领的"编外雷锋团"足迹遍布全国8个省45个县市区,先后作雷锋先进事迹报告2000多场,听众达150多万人次。"编外雷锋团"先后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  相似文献   

4.
唐刻 《军事记者》2003,(3):22-24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早在毛主席题词发表前的一个多月,在雷锋所在部队的沈阳军区抗敌剧团正紧锣密鼓地排演着一出名为《雷锋》的话剧,使这位伟大战士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同年,周总理先后两次观看、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完整地观看了此剧,并从众多争相与之握手的演员中,特意找到雷锋的扮演者张玉敏,对他的表演给予了肯定……自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后,张玉敏是人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的演员,他始终…  相似文献   

5.
季增 《档案天地》2007,(2):43-44
我是一位70岁的老摄影工作者了.1956年12月参军入伍,曾在沈阳军区3317部队任摄影员。刚参军时主要负责工程摄影,为日后检查工程质量留存照片档案资料。1960年雷锋入伍后.我除了搞工程摄影外.还为部队搞宣传报道拍摄部队训练、生活的照片。从此便接触到了雷锋同志.也成为雷锋入伍后第一位为他拍照的人。大家熟悉的雷锋练投手榴弹、练双杠、擦汽车、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塑像前等照片.都是我为雷锋拍摄的。  相似文献   

6.
早听说扬中有两位雷锋战友,多年来在每年3月5日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前后义务宣讲雷锋先进事迹.今年2月10日至13日,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2周年前夕,笔者有幸约请扬中目前唯一健在的雷锋战友——原雷锋所在团政治处副主任孔繁顺进行了两次访谈.另一位战友,曾任雷锋所在团政治处干事的金国宝已于4年前去世.提起雷锋,孔繁顺老人一脸兴奋,侃侃而谈.在访谈过程中,他向笔者展示了珍藏的一件宝贝——1张4时雷锋穿一身军装手持冲锋枪的正面黑白照片,该照片是1961年雷锋在牺牲前一年赠送给他的.孔繁顺当时在部队是怎样认识雷锋的?与雷锋有哪些交往?雷锋又怎么会把自己的照片送给他的呢?面对疑惑,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娓娓道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  相似文献   

7.
两个半版给了一位普通士兵的背后 1962年9月,《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来到抚顺,抚顺市委秘书长告诉他,刚去世一个月的雷锋做了很多好事. 第二天,时任抚顺市委书记的沈越也向连云山提起了雷锋,并邀他到礼堂去听宣讲雷锋事迹的报告会.报告人是沈阳军区军人俱乐部主任陈广生,连云山和自发前来的听众都听得声泪俱下,这时,雷锋的影响还局限在小范围内. 连云山觉得雷锋与成千上万的英雄不一样,他是和平时期军队的英雄,应该在更大范围宣传.他到雷锋生前的运输连去了一趟,看了雷锋的遗物和厚厚的几本日记,并且找汽车班的同志座谈.大家都非常敬重雷锋,谈了不少,只有肇事司机乔安山低着头,始终不说话.连队干部说,出了恶性事故,检查还检查不过来呢,还宣传什么?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二十三周年,配合团中央关于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创造型的小主人”的活动,于三月六日在沈阳低压开关厂文化宫举办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报告会。会上雷锋班第十五任班长李仕库同志做了“在新形势下我班战士是怎样学习雷锋的”报告,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丁红军同志做了“我是怎样学习雷锋的”报告;老山前线参战学员、一等功荣立者陆军  相似文献   

9.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10.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11.
雷锋的名字已被传颂了许多年,而不慎撞死雷锋的乔安山却远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直到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后,乔安山的名字才家喻户晓——一雷锋的名字已被传颂了许多年,而作为雷锋战友的乔安山,随着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上映也家喻户晓,并为人们所熟知、那么乔安山是怎样被寻找到的呢?辽宁省抚顺军分区政治部干事蔡原征,就是本文所要特别报道的发现乔安山第一人。日前,记者采访了他。“雷锋树”引出乔安山1993年底的一天,当时在沈阳军区某工兵团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的蔡原征受命去铁岭县大甸子镇甘沟子村,采访教导…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抚顺市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所在地,所以在1964年把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雷锋的陵园建在抚顺市望花区雷锋曾战斗过的部队附近.  相似文献   

13.
凡红 《军事记者》2013,(5):64-65
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50周年之际.我们在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见到了多年致力于聚焦“雷锋”影像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专职摄影干事、《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盖旭辉。他以一个个生动的视觉瞬间,展示了一个个活着的“雷锋”.见证了各种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开展。在采访中.笔者品读了他镜头中耐人寻味的”雷锋”。  相似文献   

14.
“对待同志像奏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在国人心中,雷锋的名字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雷锋的故事也被全国人民广为传颂,雷锋的精神虽久经岁月磨蚀,始终熠熠发光。 今年8月15日,是雷锋同志因公牺牲45周年纪念日。曾先后为雷锋拍摄过200余幅照片,并一直传播雷锋精神的老摄影家张峻,特撰文以缅怀和纪念雷锋同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雷锋与武汉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主席1963年3月发表的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202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相似文献   

16.
余玮 《湖北档案》2023,(3):11-14
<正>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也是青年学习的榜样。他来自青年群体,曾是一位模范共青团员,榜样效应发轫于共青团组织,感动过无数青年,也感动着一代代中华儿女。雷锋,成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是中国青年的骄傲。入团真实时间:1957年2月15日1956年11月,雷锋担任湖南省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的通讯员。一天夜晚,张兴玉在办公室里看文件,雷锋像往常一样也坐在办公室里学习。张兴玉见雷锋不肯先去休息,便跟他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还对他说:“小雷呀,  相似文献   

17.
又逢三月,今年是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38周年纪念日。   1960年 3月,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汽车兵。他严肃而稚气地给指导员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汽车兵能上前线吗 ?”   “上前线” ,指导员马上猜透了他的心思,便笑了笑说,“你在电影上看过志愿军在朝鲜的情形吧,打起仗来,汽车兵当然要上前线。”   雷锋点头笑了。从此,雷锋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雷锋把汽车当成无言的战友。雷锋常说:“只要人听党的话,车子就会听人的话。”直到 1962年 8月 15日因公殉职,雷锋用有限的生命划出了一道闪光的车辙。   只要看…  相似文献   

18.
回忆雷锋     
1960年10月10日至1962年8月15日,这段难忘的岁月里,雷锋同志担任了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少先队校外大队辅导员.当时,我们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亲身经历雷锋同志生前的许多往事,至今已有30多年了,但雷锋同志对我们的热心辅导及帮助,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仍然记忆犹新,永不忘怀.  相似文献   

19.
1962年8月15日是个不幸的日子,这天,年轻的共产党员雷锋同志因公殉职。第二天,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雷锋牺牲的消息时,我如五雷轰顶,不敢相信这一噩耗,顿时泪如泉涌。8月17日,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参加了雷锋同志的追悼会。  相似文献   

20.
曹辉  黄维  喻伟铖 《新闻天地》2009,(12):35-37
2009年10月1日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庆典上,当群众游行队伍第四方阵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时,胡锦涛主席的巨幅油画被拥簇在群众游行队伍的中间。这幅胡锦涛主席的油画像是首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典礼上,而这幅画的作者就是青年油画家贺羽。近日,贺羽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向我们讲述了他为胡锦涛主席画像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