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广大读者的新闻写作水平,我们特聘请新华社高级编辑秦殿杰开设新闻写作讲座,这里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2.
韩远 《记者摇篮》2007,(8):72-72
进行新闻采访,获取客观新闻素材是必然的第一步,然后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加工的过程,最后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其中,获取客观新闻素材是能够完成新闻稿件写作的基础,从某一方面来讲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新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年过六旬的新闻爱好,从事业余新闻写作40余年,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发表各类稿件2000多篇。有人问我有啥写作诀窍?我的回答是:“长年耕耘自见功。”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新闻单位都在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争取读、争取观众,对稿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见报率和获奖率的难度也相对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立足现实,在新闻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努力写出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来.正在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主攻方向。本拟结合采写工作实际,对新闻如何出“数”,出“金”、出“新”、出“彩”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
“只要会运作、就能上头条”。在这种片面思想认识的支配下,不少新闻从业人员不注重在稿件的质量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稿件的运作。应该看到,通讯员与报社之间的正常通联是需要的,必要的新闻策划也是应该的,但从根本上说,任何时候,稿件质量都是上稿最有效、最便捷的“通行证”。我们军区远离报社和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和报社编辑记相对来得比较少,应该说,在稿件的运作上先天不足。但从这些年我们军区新闻工作的实践看,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时期,党的新闻思想有了新内涵,办报有了新理念,军报又改了版,现在基层给军报写稿也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抓上下都关注的结合点这次军报改版,指导思想里有四句话原则:“增加所需求的,强化受欢迎的,去掉不适应的,合并重复的”。什么是不适应的?就是新闻太少太慢,一般性的工作报道太多;什么是受欢迎的和所需求的?受欢迎的所需求的是时评新闻、热点新闻、解读性新闻,贴近基层的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如今你要给军报写稿,就要想到这“四个的”。这“四个的”来自新的办报理念,来自党中央新闻思想的新内涵。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  相似文献   

7.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业余新闻通迅报道工作已有40年了,回顾自己的新闻写作实践,深深体会到:角度选得好,稿件才会质量高。那么,怎样才能选择新颖、鲜明的角度呢?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07,(3):72-72
沐浴着2007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向所有新闻函授学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在我们这所没有围墙的新闻学校里,函授学员尽管没有证明学历的文凭,却不同程度地学到了新闻写作的本领。凭着这种新闻写作的本领,有的成为部队的报道骨干,有的退伍后被地方  相似文献   

10.
消息是报纸上的常用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作为一名记或通讯员.要想使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尽快发表.让报纸多发自己的稿件.最快的捷径、最拿手的技艺、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在新闻写作上熟练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运用消息这种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1.
在云阳县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名叫吴秋生。从2002年开始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别人业余时间沉醉于棋牌中,他却陶醉于新闻写作中,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成了他快乐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大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通过新闻了解政治、了解社会的发展,国家也通过新闻将最新信息传达给受众,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因此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写作过程中遵循写作要求与规范,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提升对新闻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写出好的新闻稿,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因此,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稿件的思想、作者的意图,应视为新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业余通讯员写稿,没人 给题目,全凭自己在生活的 海洋中捕捞,因而常常拉空 网。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 员,更是常为写稿难见报而 苦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各家报刊的特点,根据各 家报刊的特殊要求和需要 写稿。下面结合个人实践, 谈谈通讯员采访写稿需要 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发现“亮 点” 所谓亮点,就是通常所 说的“闪光点”。其实,基层 通讯员生活工作在第一线, 发现亮点的机会要比专职 记者多一些。关键问题是, 我们通讯员的新闻触角,也 就是新闻敏感性要特别强, 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所意识,而坐…  相似文献   

15.
采访七忌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采访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稿件的好坏优劣。而占有第一手材料更是决定一篇文章的精辟与否。采访中如果不重视第一手材料的索取,新闻稿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如何获得第一手材料呢?笔者认为采访中需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技新闻写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1月,第三届世界科技记者大会通过的《巴西宣言》认为,科技新闻在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同时指出,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相比,科技新闻工作相对落后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新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提高科技新闻报道水平和传播效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7.
钱国宏 《新闻与写作》2002,(12):15-15,16
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改革的时代呼唤着新闻改革。在新闻改革的序列中,导语改革应该说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场革命,用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取代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已是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呼唤。 新闻导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和日本。在20世纪初,我国新闻界也开始使用新闻导语。关于世界第一代导语,美国新闻学家休曼下的定义是:凡一新闻,宜将要点列于第一句。无论新闻长短如何,其精髓统宜列于第一节内……凡“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之答语,能概括于第一节内最妙……此为新闻文体最大法律。自休曼提出“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的概念后,此后近半个世纪,新闻事业一直受“五个W”写导语框子的束缚,直到20世纪50年代,纽约时报编辑主任特纳·卡特利奇才提出“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一词。他在《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中说:“我们认为,再也没有必要,也许永远不会再有必要把传统的新闻‘五要素’都写进一个句子或一段中——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与何因”。从特纳的阐述中我们试给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下这样的定义:“新闻导语,就是筛选一个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得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富有强烈  相似文献   

18.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活动的"规定动作",即是必须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作者记不住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近年来笔者接手的新闻稿件中,缺少新闻事实或事实不清的占了相当数量.在此仅将个人长期在采编一线积累的部分认识和见解,向热爱新闻写作而又不得其法的读者试做一次交流笔谈.  相似文献   

19.
把稿件写出特色.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化体育稿件自然也不例外。结合自己十余年来对化体育稿件编辑和采写的体会,笔认为,要想把化体育工作稿件写出点特色来,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找回自信     
读军校时,我一度迷恋新闻写作,可当我寄出了60多篇稿件的时候,仍无只字片语见报,同学的冷嘲热讽把我的自信心击得粉碎,我灰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