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长道短     
前不久,一位记者抓新闻时,发现一名假“贫困学生”在大街上乞讨,他不仅拍了新闻照片,而且“没收”了这名假“贫困学生”的财物,然后回报社发稿。笔者问他有没有想到将假冒的“贫困学生”扭送公安部门,他说只要稿件见报就行。再指出他无权没收别人的财物时,他说自己又不要那财物,交给报社做个事实证据而已。  相似文献   

2.
简讯     
泰安日报社捐助者区贫困学生 “七一”前夕,山东省泰安日报社分别在当地革命老区的徂徕镇、房村镇举行资助贫困学生结对仪式,报社职工与老区84名贫困学生结成“一帮一”助学对子,使这些濒临失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救助。  相似文献   

3.
景兵 《新闻传播》2004,(11):46-47
“你怎么全塞在袜子里边?”“哎哟,你别那么说!”“肯定是假的。”“你要不要吧?说那么多话!”“哎呀,你袖子里面、袜子里面全捅着呀?”“工商来了给我全没收了,我不就赔钱了吗?”“那就是因为你是假的嘛,真的人家没收你干吗?”“你拿回去填了不是国家的钱嘛。”……以上是北京电台在录音新闻《挖墙脚的人们》中暗访倒卖假发票的票贩子的一段实况录音,每当有人提起这篇获得1993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报道时。这段精彩的对话就如同活生生的画面一般清晰地浮现在笔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4.
“亮”红灯     
“这稿子不能发!”小李写了篇关干制配连举行“党在我心中”庆“七一”文艺晚会的稿子。不曾想,在发稿时碰上了部长姚明林亮出的“红灯”:“这稿不能发!”原来,小李认为“七一”、“八一”之类的应景稿,等过后再写,十有八九是马后炮,只有提前写,待稿子寄到报社,正好编辑部需要这类稿子。于是,“六一”才过不几天,“七一”的稿子他就写出来了。姚部长像是瞧出了他的心事,说:“这样写稿不好,稿子见了报,官兵有意见。你看这样写行不行?”最后,姚部长帮他定了一篇言论稿。“这假不能批”小于写稿写了半年多,稿子寄走近百篇,…  相似文献   

5.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在一个监狱里,一名患有哮喘病的囚犯因难以忍受狱友吸烟的习惯而数次要求换囚室,但一直没得到应允。他在那里几乎无法呼吸.非常痛苦。一名妇女知道这件事后想帮助他,就打电话给一家报社的编辑,问他是否可以写点什么。那位编辑回答:“等那人死时再给我打电话。”  相似文献   

6.
“‘兵记者’”是机关里的一名报道员。机关里的军官几乎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们都很佩服这个义务兵。义务兵叫吴军,是从陕西子长县入伍的农村娃,他被四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战友都叫他“兵记者”。集团军首长拍着他肩膀说:“了不起”。新闻系的教授看着他叨多万字的笔记说:“不可思议”。_吴军入伍后被分到某团四连。—“最好找个城市兵,文化高,脑子灵”,一天他隐约听到团政委找指导员选调一名报道员,心里一急上去就跟人斗气:“俺是个农村兵,可和贾平凹是老乡,写新闻格准行!”。·政委和指导员会心一笑,便让他以当时全团整修靶…  相似文献   

7.
如今,假记者“骗吃骗喝骗钱”甚至“骗情”的事情越来越多,故而有人把冒牌记者称做“新公害”,也似乎不无道理。据《中国青年报》6月5日报道,李某冒充中央电视台记者身份,骗取他人钱财;任某伙同他人冒用中央电视台名义,以虚构的单位与他人签订合同,对外发包虚假工程,骗取他人财物共计18万元;苏某则故意非法刻制伪造“今日信息报社驻福建记者站”等媒体两枚印章,公然招摇撞骗。日前,三人在福建分别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如此多的假记者肆无忌惮地坑蒙拐骗,其劣迹到底跟时下一些真记者的言行有无关联呢?其实,说假记者的恶行是某些真记者的“影…  相似文献   

8.
如今,假记者“骗吃、骗喝、骗钱”甚至“骗情”的事情越来越多,有人把冒牌记者称作“新公害”,似乎不无道理。据《中国青年报》6月5日报道,李某冒充中央电视台记者身份,骗取他人钱财;任某伙同他人冒用中央电视台名义,以虚构的单位与他人签订合同,对外发包虚假工程,骗取他人财物共计18万元;苏某则故意非法刻制伪造“今日信息报社驻福建记者站”等媒体印章两枚,公然招摇撞骗。日前,三人在福建分别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如此多的假记者肆无忌惮地坑蒙拐骗,其劣迹到底跟时下一些真记者的言行有无关联呢?其实,说假记者的恶行是某些真记者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段献民 《新闻前哨》2005,(12):35-36
前些时,云梦县几位农民来报社投诉农机质量问题,其中一位说:“我就相信你们报社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因为几年前,他也到报社投诉过农机质量问题,记者电话与厂家交涉后,第二天厂家就派人来解决了问题。这一次,为赔偿问题,几位农民与厂家扯了两个多月都无结果,只好找到报社。记者一边采访,一边做协调工作,前后奔波了半个多月,最后,厂家同意赔付一万五千元钱,几位农民非常满意。他们说:如果媒体不干预,问题肯定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人多年从事新闻和宣传工作,和基层通讯员接触较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此较熟悉。现将我掌握的通讯员在写稿中的“攀龙附凤”心态曝光一二,以便使通讯员走出这种“误区”。“狐假虎威”——借名某乡上通讯干事几经周折终于采写出一篇很有价值的社会新闻,自己也以为见报没问题,但心里总不踏实,唯恐这篇有价值的新闻因自己无名而不值一文,想来想去,还是走进某一记者的家门,用近乎乞求的“约法三章”,终于征得“下不为例”的同意,在自己署名前恭而敬之签上“记者”大人物的名字才发往报社,当然被采用了。他逢人便说,多亏他来了个“孤假虎威”才  相似文献   

11.
方列 《新闻世界》2005,(11):36-37
打着“中央刊物”的牌号,这边诈骗群众的财物,那边又向政府部门开出条件敲诈勒索。日前.这么一个盗用作废刊号非法出版刊物,并假冒记大肆敛财数百万元的犯罪团伙在浙江丽水行骗时被当地公安机关查获。吴正有、祝万祥等四名假记现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2.
熟悉他的同志,都叫他方群。其实他真正的名字叫束方群。因为叫“老束”与“老叔”同音,听起来别扭。因此,干脆去姓留名,方群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1987年2月,束方群从部队转业来到盐阜大众报社工作。报社领导满足他“多跑农村”的愿望,分配他到记者部当记者。他喜出望外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解放军大学哺育了我,我要老老实实学习,当好一名脚印留在农村、笔头对准大众的普通记者。报到的第二天,他就身背挎包,怀揣本市地图,一猛子扎了下去。  相似文献   

13.
吴菁 《新闻采编》2004,(1):26-27
据武汉市一名记者披露,他所在报社的编辑大都是因做不好记者,才被淘汰到编辑岗位的,该报社奉行“采而不优则编”的“兵法”,是对编辑在报纸生产流程中地位的误解,进而言之,是对新闻生产规律的背离。  相似文献   

14.
宿舍里住进一个男军官 走进军事记行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报社调我时只见其,没见其人,直到调档案时才知我的性别。经过一波三折,我成为《火箭兵报》的一名军事记。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有个男记就对我说:“女人当军事记,麻烦!”第一次下部队采访,就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在报社附近的公共汽车站候车,报社老前辈蒋少武老师从面前经过,我正要上前问候,他看见我便问:“你带照相机了吗?看那!”顺着他手指的地方,只见一个推车收破烂的男子正从一单位抱来一摞镶着玻璃镜柜的奖状往车上放……蒋老师说,这个画面很耐人寻味。我能品出他所指的“味道”。但我很遗憾地摇了摇头——没带照相机。  相似文献   

16.
于政委送槁“编辑同志,这是咱们师一个报道员写的稿子,你看行不行?”编辑抬头见送稿人是一个大校,忙起身让坐。当得知他是师政委时,激动地说:“于政委,就冲这件事,我敢肯定,你们师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定能搞好……”这是10月下旬的一天出现在军区报社的一幕。这之前,于政委到某团二营蹲点。营部报道员小龚写的一篇新闻稿,无意间被枪委看到了。于政委看他写得还可以,时效性又很强,就对小龚说:“明天我刚好到军区开会,稿子我给你带到报社吧、”尚副师长送站一天,刚从外单位调来的尚副师长下部队检查工作。车子快出师机关院门时,…  相似文献   

17.
1989年3月,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吴世军,到部队后却有了做一名新闻报道员的梦想。有人劝他说:“你文化基础差,想搞新闻报道行吗?”可他偏偏不信这个邪,走上了充满艰辛的自学之路。他省吃俭用,从津贴中挤出1000多元钱,买回写作书籍,一点一点地学,一本一本地啃。7年来,他做读书笔记础多万字。起初,他投稿200余篇,都石沉大海。面对困难,他毫不气馁,而是迎难而上。他一面坚持自学,一面向老新闻干事和报社、电台的记者编辑们拜师学艺。有一次,他母亲因严重的冠心病复发,生命垂危,家里连续拍了3封电报,他都悄悄地把电报揣在兜…  相似文献   

18.
刘佳峰 《军事记者》2005,(12):54-54
“同志们,讲课之前,我想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余书福,几年前还是我们部队的一名战士报道员,现在已是海南特区报的一名编辑。如果当初不从事新闻报道,他今天能成为报社的编辑吗?”这是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一次举办新闻骨干培圳班时,一位大校给培训人员讲课时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19.
在采访徐宏祥律师之前,我听说了他做的一些好人好事,比如资助贫困学生,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敬业爱岗等等。材料中最抢眼的是他那张被誉为“永不褪色的名片”,上面的第一个头衔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老实说,这张名片虽然很有特色,但是,请原谅我当时头脑中闪过的一丝怀疑:这是不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律师的一种自我包装呢?见到徐宏祥时,在嘉定的司法局大楼里。他神清气爽,步履轻快。当我们交换名片时,我马上问他,徐律师,你怎么会想到做这样的名片呢?他乐呵呵地笑着,说,当时我做律师时,出去调查要开介绍信,按惯例填政治身份一栏时,我讲,我是党…  相似文献   

20.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稿报道的战友向我们诉苦,“我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都有时效性,可就是见不了报,你说邪门不?”我随手翻了翻他保留的底稿后,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是邪门,而是你把门走邪了。”也难怪,他写的稿子都是一些“应景稿”。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他就写妇女生活;“五四”青年节时,他就写青年活动;春节前夕,他就写某某请假,正月十五前他又写起了闹花灯。底稿一大摞,真正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却不多。纪念节日的稿子,报纸需要,完全可以写。然而,这方面的稿件用量毕竟很少。再说你如果卡着“点”才往报社寄,弄不好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