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郑鸣 《新闻传播》2005,(12):23-25
使我确定人生目标的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的3年苦读,从那时起,我知道我的一生最明智和最幸福的选择就是做一名职业记者。我的兴趣、志向、追求和理想完全可以在努力做一名对国家和民族有所贡献的职业记者的奋斗中得到完全体现。记得同样是职业记者的母亲曾找来一篇文章给我读,是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时的德文作文。  相似文献   

2.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含着热泪读完刊载于3月17日《解放军报》上的那篇题为《叶乔波坐轮椅回到北京》消息的。虽然,这是篇仅仅一行题的消息,并且是处理在四版最下边的位置上,但在当天充满版面的重大事件的诸多报道之中,我还是一开始就被它紧紧地抓住了,使我摒住气息地一D气读了下来,思绪起伏,久久不能不平静。消息不长,先全文照录如下:题:《叶乔波坐轮椅回到北京》本报北京3月互6日讯记者S,J‘晓青报道:背着冰刀出征,坐着轮椅凯旋。不久前在第17届冬奥会上带伤拼搏、勇夺铜牌,从而演出悲壮告别赛的我军选手叶乔波,今天上…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17日下午3时40分,一位中年妇女颤抖着双手,将一面写着“关心、有心、细心、用心、诚心、耐心、热心、贴心”的鲜红锦旗送到了南京市档案局(馆)查档接待室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胡刚手中。她热泪盈眶,饱含深情地说:“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此刻,我不知说什么……”感人的一幕,笔者有幸目睹。  相似文献   

4.
彷徨无度     
前些天我特别不爽。借口过生日,拉着老婆跑到民族园一家台湾餐馆咸咸糊糊地喝了一顿汤。老板很会做生意,专门给我播了一首生日快乐歌,接下来就是老崔在喇叭里不要命地吼:“给我点刺激,我的大夫老爷;给我点爱,我的护士姐姐;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老崔老矣,尚能歌否?我这一想不打紧、心里…酸,差点唏嘘起来,突然感觉我才17岁怎么就像一位老人呢?  相似文献   

5.
耿伟 《新闻传播》2004,(3):48-49
初识刘志丰,是17年前的一天,那时我刚刚毕业分配到黑龙江日报社评论部,就见隔壁的时事部里有一位高大的年轻编辑,长发飘逸,酷似艺术家,正端坐桌前,手粘一粒黑子儿,紧盯着棋盘,与对手杀得天昏地暗。  相似文献   

6.
陈曦 《中国记者》2018,(2):91-91
2017年8月1日,我带着一身尘土,从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回到北京。下车瞬间,我抬头望着高楼,突然无比怀念在朱目和的17天。这17天对我是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7.
我和冷西同志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是在1989年秋。当时,吴冷西同志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我担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赵水福同志处理学会的日常工作。我来报到的那一天,正赶上冷西同志主持召开中广学会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只有17位常务理事,有几位同志因故没能出席这次会议。我虽是列席,但总算有机会和冷西同志有了一点接触。  相似文献   

8.
一、《实话》栏目创办的特色 去年8月16日推出的《实话》专栏至今共17期,给我的感觉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因为看过一部《蓝色的档案》电影,17年前,不知“档案”一词为何物的我,升学时毅然选择了常州轻工业学校“档案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我采写的反映“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英雄壮举的通讯《战士义勇非凡人民思重如山》有幸获得了一等奖。编辑部约我谈议写作这篇稿子的体会,思量再三,还是把这个稿子形成前后一些情况摆一摆吧。徐洪刚8月17日英勇斗歹徒,我9月4日无意中获悉。虽是旧闻却实在让人尖奋徐洪刚于1993年8月17日在探亲期满归队的K途客车上,发现4名歹徒侮辱一名青年妇女.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在身中14刀.鲜血进溅、肠子外流50多厘米的情况下,仍对歹徒穷追猛打,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为人民的英雄壮歌。8月18日早操结…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3,(Z4):33-34
<正>17年前,我调入学校综合档案室,分管科技档案。那时的我只有20多岁,是档案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来到岗位不久,就听一些老同志说档案工作清贫、寂寞,担心我年轻坚持不下来、干不长。时光荏苒,我也没料到自己会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这些年来在我身边发生了许多令我感动的人和事,让我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地在这个岗位上干下来。90年代初,学校形成的科技档案不是很多,和我移交档案的兼职档案员也屈指  相似文献   

12.
自3月17日起,随州日报在一版连续刊发“爱我随州、兴我随州”系列评论,二版同时刊发延伸报道,以其鲜明的观点、积极的思想、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磅礴的气势,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受到了省、市领导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这是随州日报2012年改版后,进一步增强党报责任意识、加强和改进新闻评论,加强报道策划和创新、提高地方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引导力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林慧玲 《图书馆论坛》2005,25(2):216-217
自1987年司法学校毕业留校,我从事图书馆工作至今整整17年了,从当时的无奈接受到现在的无限热爱,心理活动也经过整整17年了。从青春少女到现在中年妇女,我把我的青春热血,理想和信念都洒在图书馆这片热土上,但作为这所学校的历史见证人,我得到的回报很多很多,感悟的东西也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4.
在2003年江西省优秀电视节目评选会上,共评出一等奖17个。其中,新闻类10个,社教类7个。综观17件一等奖作品,我以为有以下特点值得学习、借鉴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吴英德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共产党员,生前曾担任隆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7年了,虽然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红军精神。父亲常给我们讲的红军长征故事已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脑海,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追寻一个绿色的梦,17岁的我来到祖国边陲一个军营里,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历经多年磨砺,我跨入了部队新闻宣传队伍的行列,并逐步成长为军营新闻宣传的骨干。  相似文献   

17.
《税收与社会》杂志把自己从创刊到现在17年来的精华章交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蜜蜂丛书”四卷本,分别为《我的观点》、《疾呼税收》、《直面贫困》、《浮世随想》。听听这四本书的名字,你就知道这套书有着多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再说,17年才出一套丛书,显然不是奔着经济二字来的,而装帧精美的四本书往那儿~摆,  相似文献   

18.
“5月17号我开始写微博,每条140个字,我还写不过人家吗?所以我斗气了。我很好胜。对我这种人而言,我知道争不到一时,也争不到千秋”  相似文献   

19.
我去鹤壁采访杜金斗,和他谈了一整天。  临别时,他赠给我两本书,两部作品集。一本是出版于 1990年的《红楼狂想曲》, 17篇, 15万字;一本是出版于 1999年的《龙吟太行》, 51篇, 36万字。  回来后,要动笔写稿前,我先认真读起了《红楼狂想曲》和《龙吟太行》,以求更准确了解他为人为文的特点。  杜金斗是从 1970年开始他的记者生涯的,先后在河南日报驻开封记者站、安阳记者站、鹤壁记者站工作,现任鹤壁记者站站长。从 1973年到安阳记者站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豫北大地。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有太行山上的“愚公”,有黄河岸边…  相似文献   

20.
难忘那缕花香我生命最初的17年是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度过的,或许是生于"安逸"的原因,看够了父母和身边长辈们每天两点一线循规蹈矩的生活状态,我对未来生活的第一要求就是要"激情澎湃"。那时的我如同一匹渴望奔驰的小马,想跑出这片桃花源。17岁,我顺利考入了吉林大学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