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之音”台长更迭看美国新闻“舆论的一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之音”台长的更迭2002年8月29日,“美国之音”电台台长罗伯特·赖利通过电台理事会发表了辞职声明。这位“9·11事件”之后上台的台长在这个职位上还没有超过10个月。“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对新闻媒体软硬兼施,要求绝对听从指挥,尤其不能播出本·拉登和塔利班领导人的讲话,但“美国之音”却表现得极其“不听话”,竟然不顾政府官员的三番五次的阻拦,部分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采访录,同时播发美国政府官员的评论。2001年9月29日,华盛顿的官员透露,“美国之音”电台台长惠特·沃恩以…  相似文献   

2.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由美国牵头进行的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同时打散了拉丹领导的“基地”组织。此后,世界各地恐怖组织的活动暂时有所收敛。美国和它的盟友曾宣布自2001年秋天以来,它们在世界各地挫败了十多起阴谋,在近九十个国家逮捕了二千四百多名嫌疑犯。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一周年之后,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事件又开始频繁起来。先是2002年9月23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美国驻印尼大使馆附近,一辆载有4人的小汽车突然发生手榴弹爆炸,当场炸死1人。接着,10月2日起,美国发生…  相似文献   

4.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去年底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表年度报告说,今年全世界有100名新闻从业人员殉职,创下了近6年来的最高纪录。在去年殉职的总共100名新闻从业人员中,有些是在战乱地区遭遇不测,另有一些在“野蛮暗杀”活动中倒下,其他死难者则是因为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之际在“不适当的时间”出现在了“不适当的地点”。美国殉职记者最多在国名排行榜上,美国高居首位:共有4名记者和8名其他媒体工作人员殉职,其中7人死于“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摄影记者威廉·比加特在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  相似文献   

5.
曾鸿 《新闻知识》2001,(12):6-7
“9·11纽约遭袭事件”无疑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遭受的一次重创,在这起突发事件发生后,全球媒体纷纷集结自己的优势力量,争先恐后作出各种追踪报道,凤凰卫视更是用四十八小时之久的时间作了现场直播,不仅满足了广大受众的信息渴求,其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的新闻报道能力,以及蕴含其中的新闻报道策略,更是在电视新闻报道实践方面提供了榜样。 自1997年成功地进行了中共十五大、香港回归、黛安娜王妃葬礼等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以来,凤凰卫视在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一直以其强劲的态势傲立潮头。透过这次“9·11纽约遭袭事…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02年第4期“9·11”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巨大的震撼和影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形成的。“9·11”事件的相关消息迅即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在许多问题上的态度,这一过程充分反映出当代社会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认真剖析“9·11”事件的新闻传播,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是有益的。一、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强,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9·11”事件事发突然,谁都难以料想。…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与网络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9·11事件谈起今年9月11日,美国发生的飞机撞楼爆炸恐怖袭击事件,无疑将改变21世纪初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必将对互联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各国都将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网络安全问题。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查获了一批9·11恐怖分子与其同伙的来往电子邮件。恐怖分子使用公共图书馆的电脑和私人电脑上网,他们具备十分娴熟的操作技巧。这些证据表明,恐怖分子很可能借助互联网来组织实施他们的疯狂罪行。美国中央情报局信息处理中心主任约翰·瑟拉比安去年年底在…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中,新闻发言人是一个相当风光和重要的岗位。据笔者查到的资料,白宫新闻发言人起源要比白宫定期新闻发布会早一些。它诞生在19世纪中期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最初以总统私人秘书的身份出现,可以称之为总统新闻发言人。安德鲁·杰克逊是最早聘用新闻发言人的总统。后面几位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也都以私人  相似文献   

9.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24):72-72
迈克尔·摩尔:筹拍“虐囚事件” 《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对美国媒体宣布,手头拥有大量的有关伊拉克虐囚事件的画面和资料,并有计划将其拍摄成纪录片。迈克尔透露,早在比阿布格莱布监狱爆出虐囚事件新闻还要早数个月,他就获得这些一手资料,但当时,迈克尔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不想被他不信任的美国媒体所利用。 凭借《耶稣受难记》而声名大噪的梅尔·吉布森表示,有意加盟拍摄这部将引起更大争议的影片。 惠特尼·休斯顿:获终身成就奖 国际流行乐坛“天后”、美国著名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刚刚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女性世界”颁奖典礼上…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03,(46):81-81
1998年末,根据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命令,中央情报局下属的非法交易调查组开始调查一个问题:本·拉登是如何将其个人资金转移到世界各地资助恐怖组织的?为此特意成立的专案组在几个月的仔细盘查后发现,原先认为“基地”资金来自本·拉登个人资产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基地”是一架“永动的筹款机器”,而其绝大多数资金的来源地只有一个:沙特。  相似文献   

11.
邓长海 《新闻前哨》2001,(12):10-13
2001年 9月 11日,美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在事件发生几秒钟内,就有媒体报道此事。之后,世界各种媒体都从不同角度作了详尽报道和跟踪报道。“9.11”事件后,一时间,无论你浏览什么新闻媒体,都会有相关的最新消息、背景资料和深度报道,让你饱览无遗。 在有关“9.11”事件的报道方面,笔者曾作过粗略的统计:2001年9月门日至10月11日,《楚天都市报》共刊发各类报道445条,其中,有消息、简讯,有背景资料,也有连续报道等等,平均每天刊发15条。《武汉晚报》共刊发各类报道398条,平均每天13条。武…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11日,美国报纸主编协会打电报给美国总统里根,抗议美国政府官员“制造假情报”,愚弄了美国新闻界和美国公众。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首席发言人、老资格的新闻记者伯纳德·卡尔布也宣布辞职,抗议政府制造“假情报”围攻利比亚。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原来,10月2日,美国素以“揭丑”著称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暴露出的问题“9·11”事件发生后,许多公司的商务资料在瞬间毁于一旦。1.忙于备份,耗时耗力耗材原来在世贸中心的许多公司的数据都未进行备份,灾难发生了,许多公司都急需对灾难发生前的数据进行恢复。许多从事数据备份恢复服务的公司的业务都相当繁忙,拥有300员工的TuckerAnthony公司就忙得不可开交,只得求助于拥有3000名这类专业人员的IBM公司。自从9.11事件后,IBM已经为联邦政府机构及当地的一些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为商业连续性及恢复的工作是IBM公司全球330亿美元的收入的重要一部…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政府中,新闻发言人是一个相当风光和重要的岗位。白宫新闻发言人在白宫里的职务是“新闻秘书”,地位不低于一名部长或是一名总统助理,办公室在白宫西翼,距离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仅几步之遥。发言人可以列席许多重要会议,并经常与总统商量重大问题如何表态。他还是总统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一、“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网站的快速反应措施纽约州立大学技术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专家组成的小组通过对3万个各类网站在“9·11”以后几个星期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政府网站针对危机做出了及时、全面的反应(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网站在发布信息、组织救援、支持反恐等关键环节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快速反应措施有:第一,美国政府网站及时向公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重要的服务内容,成为公众权威的信息来源。各表19·11以后美国网站新增功能新增功能提供有关9·11的直接信息了解…  相似文献   

16.
因为“9·11”事件,恐怖主义和随之而来的“炭疽热”正成为各国人民关注的话题。译林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夺命病毒》,对时下发生在美国的生物恐怖主义几乎作了准确预言;而生活中的“9·11”事件又与该书故事何其相似乃尔,真是一书成谶。 本书作者罗宾·科克是美国著名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罗兰·贾卡撰写的《本·拉登秘密档案》一书,于9·11事件发生前在巴黎出版,后来成为法国最畅销的书,台湾联经出版公司购得中文版权,于10月赶译出版上市。 该书18万字,完整详尽介绍了本·拉登的情况,向外界揭开了这位神秘人  相似文献   

18.
一句话消息     
一句话消息·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10月成立。·重庆科技查新咨询研讨会于199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重庆大学召开。·大连舰艇学院研制的“科技文献信息管理全集系统”于1993年11月22日通过专家鉴定一句话消息...  相似文献   

19.
有“华尔街智囊”、“白宫谋士”之称的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是本世纪以来美国最负名望的记者和政治专栏作家。他从年轻时期起就投身新闻界,纵横报刊论坛半个多世纪,写了上万篇社论、杂文、专栏文章,总数达1,000万字。他还发表了30多本著作。他的持续36年的《今日与明日》的专栏文章,为美国和世界各国报纸所刊载,读者数千万。李普曼还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了美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国务、外交事件,历届美国政府首脑都非常重视他的立场观点。他同国际风云人物,如丘吉尔、戴高乐、阿登纳、赫鲁晓夫、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0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小斯图尔特·泰勒的特稿,评论美国政府又一次运用“联邦间谍法”来惩处向外国新闻界透露所谓秘密消息和图片的莫里森事件。这事件发生以后,在美国社会上特别是美国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里森事件莫里森事件是怎么回事?在泰勒的特稿发表前不久,一位美国海军文官情报分析员、兼职记者名叫塞缪尔·洛林·莫里森,他曾向伦敦著名的军事杂志《战舰》出售了三张美国侦察卫星拍摄的关于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