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爬了三十多年的格子,今天鸟枪换炮了,买回一台电脑回家,甭提多高兴。十几年前,报社的编辑就曾对我说:“买台电脑吧,用电脑写稿多好!”从那时起,用电脑写稿就成了我的梦想。想一想,在电脑上写文章,双手熟练地敲击着键盘,那仿佛是敲击着琴键,演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乐曲,自己如同进入仙境一般。编辑让我买电脑,还有一层意思,他们不好讲出来。他们都知道,“你的字写得不怎么样,又难看,又难认”;他们还知道,这些字是用一只有残疾的手写出来的,不忍心  相似文献   

2.
有一件事,过后多年想起来都让我感到内疚。那是1986年,我在阿克苏驻站,就住在记者站的小院里。有一天,记者站来7位老人。他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模样,事隔这么多年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只知道他找我这个“新疆日报记者”,是希望借助党报的力量讨还公道的。从老人的叙述中,我知道他数天前为一桩纠纷,受到当地执法部门某些人十分粗暴的对待。当时我脑子里的念头是:“这种事管不了”,“写了报纸也未必能登”,结果几句话就将老人给打发走了。事实上,就算当时自己当记者的资历尚浅,调查一些复杂问题的功力也欠缺,但至少可以请老人…  相似文献   

3.
事出有因:一家三口吃完韭菜馅水饺后,剧烈腹痛、呕吐,住进了医院。一检查,原来这韭菜是灌过有机磷农药不久,就割下上市。于是,如何让市民吃上放心菜,就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市面菜上的农药余毒,让市民每天都惴惴不安。我的邻居,买菜回家后,总在清水盆里泡上半天,希望余毒能溶入水中。我问这功效究竟有多大?邻居回答:“谁知道!图个心净呗!”其不放心之状可见一斑,无怪乎有人买菜专挑有虫眼的呢?  相似文献   

4.
难拒温柔     
先做记者,三年后成为母亲。光阴如梭,昔日襁褓中的女婴如今已挎着书包走进学堂。而我,仍然在黄土高坡、戈壁大漠一带圆着一个好记者之梦。当年那种技一袭长发、潇洒当一把记者的劲头已被另一种更实在的情感所替代。 我第一次离开女儿外出,是她8个月大的时候。丈夫抱着她到火车站为我送行。列车将启动时,丈夫托起女儿一只小手朝我晃动:“快,祝妈妈一路平安,愿妈妈早点回家!”望着女儿清澈纯真的大眼睛,想到她离开车站即被送去长托,我再也沉不住气了,猛然折身离开窗口跑向厕所,让列车启动的轰鸣遮住我的呜咽。从此,我知道自己事业  相似文献   

5.
年过半百的曹仁义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自然感慨万端。他把诸多感想浓缩成这么几句话:“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杆是党培养的,一辈子都与党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是党给我们创造了条件。”他的激动里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从事新闻工作28年,基本上都是当编辑。一个默默无闻的耕耘者获得此项奖励,这对我和我身边的编辑们都是一种认可。”的确,就象多数观众只知道演员而不知道编剧一样,许多听众也只知道播音员而不知道编辑。老曹说:“这不是一种‘苦,吗?不过,想追求知名度,我就不当编辑了。”曹仁义属于创造型、开拓型的编辑。这些年,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提这样的问题:“我能再干点什么?”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周末,我编“书”(散文)袁丹君一把剪刀,一瓶胶水,几本剪贴本,狭小的单人宿舍里铺着满地的废旧报纸,这些都是我周末编“书”时用的。平时我见到报纸上有好文章,便精心收集起来。到了周末,我就把这些平时收集的报纸和从办公室抱回家,仔细查阅后,把好文章小心翼翼地从报上剪下来,一篇一篇反复欣赏,挑选出好文章,按照文章的不同体裁分别贴进不同的剪贴本里,编辑成“书。编“书”是5年前开始的。自从调到机关工作以后,业余时间大多只能一人独守空房,为了驱赶寂寞,只有让书陪伴我。看书多了,便要不断买书.随着书价一个劲地上…  相似文献   

7.
我是在不经意间,知道韬奋图书馆这个名字的。那时我刚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平时无事可做,就钻进资料室里找书看。发现许多旧书上都印有一个椭圆形的蓝色的图章,刻有“韬奋图书馆藏书”几个字。我并没有在意,仅想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图书馆而已。谁知道在三十年后,我竞和这个韬奋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8.
学英语也不学骂人的话,我只认识其中一个“sexy”(性感)。 我不知道是谁,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是《成报》独家报道的,头版头条,他们应该知道吧! 我在赛场上争冠军,但没有必要在生活中做个特别强的人,我可以让自己活得开心点。我不会在乎这个,在乎那个。  相似文献   

9.
“我成长路上的每一步,都有副政委张耀荣辛勤的汗水”。这是报道员小膝在师报道工作会上介绍自己成才经验时的一句感激之刍。由此,我便萌发了要采访这位副政委的念头,可一直无缘得见,直到他当政委两年后的今天,才如愿以偿。5月初,我围绕“热心”二字采访了张政委。张政委说:报道工作要想出成绩,必须让报道人员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的环境。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那是不行的。张政委所言不虚。这个团是1990年才从一个山沟搬进市区的,住房、经济都很紧张,报道员只能与机关公勤人员住在一个房间里。白天下连队采访,收集素材,…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即新闻作品的风格问题。名记者必然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成不了名记者,这是一条规律。仅仅是写稿多,没有风格,几天不见报,读者就记不住你了;或者虽然记住了你的名字,却记不起你的作品。有时读者会说某某记者“见报不少”;但问起“他都写了些什么稿?”回答是“记不起来了”。记者要成名,没有见报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没有让读者过目难忘并剪贴下来反复欣赏的作品也是不行的。没有代表作,对记者特别是资深记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什么是风格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作者的个…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不知道扬子鳄的人可以说是不多了,但知道扬子鳄是怎样“问世”的人也就凤毛麟角。我出于学的是“森林保护”专业,走出校门后又在林业部门当了七年森保干部,一是近水楼台,二是在我从事林业工作的那几年,正是国家和各级林业部门开始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时期,我也就因分内工作,竟成了扬子鳄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记录这项工作的见证人。当我干上记者这一行15年后,还写出了让世人认  相似文献   

12.
新闻强调的是“反常”,出奇才能达到制胜。 1992年7月18日,《湖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小谢把“拘留证”挂在房间里》的报道,全文如下: 只听说人们把奖状、大红花挂在房里墙上,而我村谢先红却把“拘留证”挂在墙上。前些时,小谢为一些小事殴打民兵连长被拘留15天。回家后,他把拘留证挂在房间里让客人看。他逢人就指着拘留证说:“让它作为我进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钟海明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虽然他很想家,想家中的妻儿;虽然他和家人同在一个城市。但钟海明却始终不敢回家。这一切,都是因为打工惹的祸。钟海明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满怀希望地踏上出国“淘金”之路,迎来的却是噩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0,(2):59-59
“高见” 一位商人和他的朋友应邀到一位教授家吃晚饭。席间,一位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宦娜 《新闻世界》2006,(9):F0003-F0003
在我还是高中时,曾一不“小心”在新安晚报上登了篇写爸爸的习,两年后的今天,父亲又需要别人给写篇评论,竟又想到了我。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是早就知道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这个机构的,但真正接触还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承蒙多位领导的器重,让我有了个“副会长”的头衔,实在受宠若惊,生怕担当不起。好在几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和兄长都是善良之人,对我厚爱有加,对我的工作也总是重在鼓励,这让我得到的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咱们这个研究会是个凝聚300多家地市报、温暖300多家地市报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请给我一杯CAPPUCCINO 虽是炎炎盛夏,但看见杨雅琪的第一眼,我却掉到了秋天的惬意里。LAMER的新品秀上,雅琪身着一袭乳白丝质长礼服裙,浅笑轻盈,婷婷玉立,“卡布奇诺色”的皮肤,让人想到夕阳的海滩、秋天的麦子、午后浓浓的咖啡香,  相似文献   

19.
爱情,多数时候,是一种“勒索”!我知道你并不很同意我所说的,但请先让我从两个简单的实例开始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脑力激荡     
《大观周刊》2011,(1):F0003-F0003
今天无事,我吃了饭后出门晒太阳,碰到大哥,他正眯着眼睛看着天空,见到我,他忍不住对我说:“三弟,你看那云。”我抬头一看,顿时欢呼道:“好大的一团棉花糖呀!”大哥白了我一眼,兴趣索然地说:“什么东西都能让你想到吃的,倒也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