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深人静,只听见蛐蛐的叫声.忽然,从文具盒里传出一阵说话声,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橡皮妹妹说:“你们说,我们中谁最有用呀?” 铅笔大哥接着话题说下去:“当然是我了,你看,小主人一天之中都离不开我,没有我,计算、演算、画图、写字都无法进行,再说……” 直尺弟弟打断它的话,说:“不对,应该是我,没有你,小主人还可以用钢笔嘛,没有我,就不行了,就没法测量、画图,当然是……” “ 不对,”橡皮妹妹生气地说,“我看还是我吧,没有我,小主人的作业就又脏又乱,有了我,作业本才会如此整洁,我看应该是我!” 就这样,…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没有人希望自己被欺骗,特别是当你看到一条新闻,不久后就被曝出:这是条假新闻,读者顿觉丧气。而对于评论作者来说,遭遇“假新闻”莫过于最大的遗憾。按照常理来讲,作者都是依据新闻报道来展开评论,基于对媒体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我在做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想法完成到100%——这是我做所有事情的原则,尽可能少的在任何一个地方打折扣。因为如果你这妥协一下,那妥协一下,最终出来的东西就都不象,甚至很有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去了。所以你必须在任何一个小细节上都要坚持。”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的一天,崔永元带一群外国朋友游颐和园,租了船荡舟昆明湖。船工看到客人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脱口而出:“你不是那个班比诺吗?”三十多年前《桥》里边那个年轻的游击队员,跟这个中国观众“跨越时空”地紧紧拥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电话那头的妈妈(散文)陈桂玉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和令人今生难忘的日子,我的第一篇稿件“问世”了。在我心喜难耐的时刻,控通了家里的电话。“喂!妈妈,我是…··”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电话那头奶妈由于激动而变得颤抖的声音给打断了:“小玉,报纸,妈妈——看到了,妈妈看到你的文章、看到你的名字了。”妈妈的声音由激动变成了平静,又有平静变成了颤抖:“孩子,你从小到大,妈妈在你身上只激动过两次,第一次是你考上重点中学的时候;第二次就是今天能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名字。妈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经常告诉妈妈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8.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10.
王霖 《声屏世界》2004,(8):41-41
前几天偶然看到了《电视你我他》节目采访央视一个新推出栏目的年轻主持人。引起我注意的是面对主持人“普通话水平没有达到一甲是否对你的节目有所影响”的提问,小伙子侃侃而谈.“我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而我是用一个不是很好的工具同样也做出了一个作品。我认为只要做出的这件作品有人  相似文献   

11.
一位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乖书”作了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南,一般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薪的答复.大多是年龄不大的人给的:“我一看书就头晕。”为了健康而不读书,理由十足。  相似文献   

12.
谢顾问:我参军后写了不少报道,络果都石沉大海,不见刊用。后来,我便在写报道的同时,也悄悄为地方报刊寄点文艺作品。没想到,我的作品除被几家文学杂志刊登外,有的还被出书选用。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人议论我是“歪才”,甚至还受到领导的批评。于是我迷惆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呢?54682部队冯梦君冯梦君同志:世界上的事就这么奇怪,有时你“有。:栽花”,可就是“花不发”,而有时你“无心插柳“,反倒“柳成荫”。不过,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认识自己:是适合“栽花”,还是适合“插柳”。“栽花”是才,“插柳…  相似文献   

13.
“学好用好军报,当个将军没问题;会给军报投稿写稿,当个记没问题。”这句话是我1984年秋当新兵时听一位干部说的。从听到这句话起,《解放军报》就成了我的梦想1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军报记、编辑,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报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和强壮。因此,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时,我总会自豪地说:“解放军报大学!”  相似文献   

14.
×××同志:你在来信中间:“好新闻都是事迹过硬吗?”这里,我只就“好新闻”与“事迹过硬”的关系发一点议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很难想象一件平庸无聊、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事能够”报道”成为好新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断言:一条新闻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报道的事实过硬,即它包含有足以使它成为好新闻的内在因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并不是像你说的,“凡有了过硬的事迹,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因为一件过硬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5.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  相似文献   

17.
潍河知道,像他这样1988年的新兵,想在新闻和文学界都获得承认,没有作品什么都是白搭,因此无论是顺境中的笑靥,还是逆境中的沮丧,他都不当一回事。潍河是由文学改行写新闻的,写惯了诗歌散文的他面对新闻,曾如狗咬刺猬般束手无策,愣把一个学雷锋典型的通讯写成个既不是诗歌又不是散文的“四不像”,拿到“师傅”靳士考那里,换回个“没味”的评语。潍河脖子一拧,转身跑了200公里路与那个典型呆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靳士考就在《解放军报》上看到那篇2500多字的通讯《父子兵》。老靳的激将法管了用,便不无得意地嘟回了一句:潍河…  相似文献   

18.
维基百科、手机上网与全民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有一个网站叫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只要你敲上网址,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阅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社会等各类百科知识,这其实并不足为奇。该网站独特之处在于,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地球任何地方,只要你愿意,有一台电脑就可以上网成为这部百科全书的作者:你可以增加任何你认为有必要增加的新词条,也可以对已有内容作修改和增补。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5)
《小哥白尼》:小朋友喜欢你文/军文“我要爸爸给我订《小哥白尼》。”这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我爱看《小哥白尼》,她上面有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好多知识。”这是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读后的感觉。显然,该刊的吸引力起码覆盖了七八岁到十三四岁的年龄层次。笔者...  相似文献   

20.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3):28-29
没见过 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 女儿:“没有,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