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下这个题目,很容易招来同事和同行的非议——谁不重视标题的制作?是的,标题制作,是记者独立完成一篇稿件的最基本能力。其实,笔者在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记者应该更加重视标题的制作。  相似文献   

2.
制作新闻标题,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之一。看报先看题。标题应当是新闻稿件主题思想最有力、最好的体现。制作新闻标题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尽可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所要报道新闻的基本内容,昭示新闻事实的内涵,引起读者阅读新闻报道的兴趣。再进一步,它还应当能够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帮助读者理解新闻蕴含的意义。好的新闻标题,能够传神与播美,使读者回味无穷,深受感染与启迪。  相似文献   

3.
目前因舆论监督而导致的新闻官司增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坏事.它体现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但是却给新闻界带来了很大压力。过多的新闻官司,肯定会牵涉记者的大量精力.使其产生畏难情绪的心理压力.客观上也会冲淡舆论监督的效果.这样下去也不利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新闻纠纷发生,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重大报道,既是检验新闻记者业务素质的试金石,也是锤炼记者队伍的练兵场。新闻记者要力争在策划、组织、参与重大报道过程中拓展视野、磨砺素质、提升能力,通过重大报道中学习、成长、成才,为增强传播力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6.
7.
张作生  李艳 《青年记者》2007,(17):21-24
8月2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人物奖——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20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喜获殊荣。大众报业集团编委、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总编辑郝克远荣获韬奋奖。这是山东省新闻工作者首次荣获韬奋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魏莉 《新闻三昧》2005,(5):41-42
时下的新闻媒体多实行采编分开体制,即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在新闻业务上将记与编辑分开运作。无可否认,这种相当长一段时期在国内外新闻传媒通行的做法基本符合新闻工作运作机制的内在规律,因而在实践中站得住脚,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令媒体“头疼”的问题,其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处理好记与版面、记与编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晨辉 《视听》2016,(1):109-110
在众多职业群体中,记者与其它职业群体一样,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记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个体记者的幸福不可能与他的本职工作分离。本文认为记者的幸福是一种职业幸福,是通过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承担起监测社会、守望社会的职能,最终得到受众的认同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0.
董强 《军事记者》2006,(5):25-26
在解放军报今年的“两会”前方报道组进行的总结中,本人有幸获得“最佳点子奖”。客观地讲,连续几年参与“两会”新闻报道,心理上确实有些疲塌,但丝毫不敢有所懈怠。因为“两会”新闻报道政治性很强,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同时,“两会”上新闻很多,重复的新闻也不少,的确需要记者用心捕捉,也需要记者用心表达。概而言之,“两会”新闻报道既需要规范又需要创新:规范是必须的,创新则是必要的。怎样才能在规范中创新?内容说起来纵有千条万条,记者的发现力才是最不可忽视的。所谓记者的发现力,是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1997年5月在新华社中青年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责任是负责真实地记录所见所闻的、具有新闻性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则消息,只要记清楚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即新闻五要素),如实地反映记者听看到的新事件,就算是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了。 然而现实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信息(包括新闻背景资料)的提供者无意或出于某种动机或目的,展示给记者的只是新闻事件的一种貌似真实的表象,而隐蔽或剔除了其中的部分信息甚至是影响新闻受众  相似文献   

12.
积极主动,贴近基层,改进作风采写市县报道市县报道是党报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密切关注的优势,是党报唱响主旋律的一出重头戏。如何改进和强化市县报道,是我们党报提高办报质量、提升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水平的一个重点,也是  相似文献   

13.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去参拜靖国神社。这就是一个现实:在日本多数民众带着忏悔的心正视历史、祈念和平的同时,日本仍然存在右翼势力,试图掩盖和歪曲那段历史。面对这股逆流,南京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南京媒体的记者有着特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实践中,时政记者能够从会议上第一时间获得权威的政策与数据,而这些政策与数据正是判断发展形势,实施舆论引导的宝贵报道资源,通过对这些政策和数据的挖掘,时政记者就能在一些看似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经济新闻的"金矿"。  相似文献   

15.
孙晓蓉 《新闻窗》2006,(6):14-14
2006年,中共贵州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创造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记者亲历这一年涌现的大事,喜事,见证了贵州大地发生的诸多变化。为此,我们约请几位记者,请他们从宣传报道的角度和视角,以采访工作的经历,体会和感受,折射多彩贵州这一年的缤纷亮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黄成德 《新闻窗》2007,(3):48-49
贵阳日报记者黄成德是较早关注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记者之一。1997年,他进行了首次单骑西部万里行,根据沿途亲身体验,发回了大量报道,并出版了《走遍西部》一书,将西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告诉给广大读者。他先后8次对西部进行考察,被国内新闻界誉为“中国记者走遍西部第一人”。今年3月,黄成德又一次踏上西部的征程,沿着长城自西向东,再次对西部生态环境和历史变迁作考察采访。此行全程40577公里。应本刊之约,黄成德在紧张的行程中,对他十年的西部环保行作了概略的回顾。  相似文献   

17.
张同国 《新闻传播》2006,(11):57-57,59
8月3日,黑龙江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先进事迹报告团,在绥化进行了专场报告。笔者认真聆听了亓欣莉、吴岳福、邢哲、郑鸣、陈南等5名先进人物的报告后,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深入思索,详细反刍,觉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敢于并善于冒着危险抢新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市报人》2008,(9):39-41
灾难往往是人性的试金石,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灾难同时也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试金石。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广西桂林日报社的新闻工作者打响了一场与灾难抗争的战斗——第一时间出版《号外》,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第一时间发回报道……他们真实地记录下历史,也书写了桂林新闻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地市报工作的年轻记者日益增多,他们刚刚走出校门,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思想前卫,知识丰富,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经验、阅历等,容易出一些常识性的差错。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09,(4):I0001-I0001,I0004
本刊讯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人民摄影报社主办的第17届(2008年度)“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暨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国作品初评揭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