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江苹 《视听纵横》2002,(3):105-105
新闻批评是指新闻记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社会丑恶现象。目前新闻界在进行批评报道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已经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和倾向。记如何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把握,已经成为新闻批评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捕捉阶段:寻找新闻素材 1.做有心人。要做一个“有心人”记,须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素材的良好习惯。新闻多是一时一地的事件,寻找新闻素材却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绝不能平时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而到接受采访任务后才临时抱佛脚。潜在的新闻素材散布于众多的企业、单位和人物之中,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接触它们,还必须在工作之余扩大视野。一则信息、一份件、一次聊天、一件偶然碰到的小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众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只有做一个有心人,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时时处处用心去听、去观察、去接触,抓住一切线索和机会,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避免新闻采访浅尝辄止,写出的新闻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3.
刘敏 《新闻爱好者》2004,(12):47-47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有人称为新闻“鼻”,也有人叫它新闻“眼”,是一种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记迅速、正确地判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对于读的利害关系及其社会价值的一种能力。记的新闻敏感离不开政治敏感。没有政治敏感的记,无法发掘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记的政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新闻敏感的强弱,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政治敏感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许燕 《新闻知识》2006,(1):25-27
新闻的客观性原理是美国为主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时期的一种新闻报道策略,后来逐渐演变为西方新闻业界的职业规范和报道规则。客观性的发生与发展,对新闻机构、新闻记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客观性原理”几乎成为国际新闻业的共同标准,是记必须遵守的常规做法。究竟客观性原则具有怎样的功能和作用?概括一个世纪以来新闻理论学们的研究,可以从机构角度、个人角度以及社会角度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6.
我在长春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时,《德惠农村兴起党员合作社》这篇在吉林省引起轰动效应的短消息以高票获得2002年度“一汽杯,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一等奖。若总结其成功之处,我觉得记具有发现新闻萌芽和把新闻做好的功力,即具有“记力量”非常重要。“记力量”是指记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洞穿力、新闻识别力、新闻把握力和新闻整合力。本从我的这篇章说开去,从一个角度探讨如何提升记力量。  相似文献   

7.
提起党报做社会新闻这个话题,不少地市级党报编辑会说那是晚报和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事,与党报无关。因此,党报记只围着市领导转,不是采写会议新闻就是采写领导活动稿。这是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是对社会新闻的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报道新闻事实,反映引导舆论,进行舆论监督等都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在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分析判断社会动态、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新闻批评的过程中,新闻媒介能否做到客观、公平、公正,除了受到客观条件、新闻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记的社会责任感,它体现为新闻记报道的新闻要对自己负责、对媒介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  相似文献   

9.
慕容 《新闻三昧》2004,(10):20-22
一则平常的信息因为记的新闻敏感而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事件,一则异国的社会新闻因为新闻工作的职责而引出了牵动大洋两岸的一场爱心活动,今年3月发表在汇报上的“越洋血谊,拯救余健”系列报道给了报社同仁诸多启发,从记的同情心、新闻效应的最大化和社会公德的呼唤等等,无一不使人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0.
孙广远 《军事记者》2005,(11):30-31
军事新闻姓“军”,它以服务军事工作、服务军人为己任。但军事新闻同样需要面对广大社会读。随着全党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化认同的多元化,军事新闻相对降温,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但军事新闻自身也有值得深思的原因,与社会读的视点渐行渐远便是原因之一。军事新闻如何吸引社会读的眼球,扩大其受众面和社会影响,是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作结合一次采写实践,谈谈军事新闻如何走近社会读。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要在别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各种活动中发现掘出新闻来,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就要记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具体讲就是要培养提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的特殊思维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能力,这样才会做一个有创造性,突破性成绩的记。  相似文献   

12.
一、突发社会新闻事因探究:新闻“完整价值”的体现 目前,社会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已成为市民报的重要一翼。那么,媒体之间比拼什么?随着各媒体新闻热线的开通,此类新闻线索的独有性越来越难,往往是几家媒体同时接到报料,记均到了现场,现场情况多“大同小异”。最能体现记报道水平与能力的,就是背景原因探访。  相似文献   

13.
唐楠 《军事记者》2004,(11):31-31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构成新闻的因素的总和,因此,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客观存在要体现在新闻之中,又同新闻工作的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一名记要想使自己的日常采访工作与别人有不同的地方.即在众多记对同一事件进行采访报道时,写出与众不同的稿件来,就必须下一番苦功,磨练出一双敏锐的慧眼,把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好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就是一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视角的记,对一些看似平常的“旧闻”冶炼成新闻的过程。“冶炼”就是对所报道的事件选准独特的视角,将其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开掘出来。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闻发言人即“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的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的属性和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决定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理论的核心……以人为本,以此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作为我们新闻的价值取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对新闻及新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新闻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记在报道中的责任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产生新闻的基本手段,是记最基本的职业活动。从每一条新闻产生的过程来看,都必须经过采访、写作与制作这两道工序。因此,有采访才会有新闻,新闻是记采访活动的结晶。记在采访中,之所以能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融洽交谈,甚至是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获取新闻素材,既取决于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和了解,更取决于记正确运用公关人  相似文献   

18.
提到新闻发布,人们经常遇到一些耳熟能详的概念,这就是新闻发布会——政府、企业或大型社会组织就重大事项向社会公布消息、发表意见并接受记提问的信息发布活动。以新闻发言人公布事件和意见为主,称作新闻发布会;以记提问、新闻发言人回答为主要内容的,称作记招待会。对即将举行的活动、会议、各种计划或将要发生的事变提前向记透露某些信息,叫做媒体吹风会或背景吹风会。由国内外高层首脑或杰出知名人士接见记,应邀发表简短讲话、回答记提问,称作媒体见面会。从广义上理解,可把这几种形式通称为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9.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发现新闻线索、选择报道角度、挖掘主题并及时报道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是记具有多种较高素质的综合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是选择的产品。选择是新闻记的主要工作手段。发现是新闻记必备的基本功。选择贯穿于新闻产品采集、写作、播发的全过程。新闻线索、采访对象、新闻事实、报道角度、新闻主题、报道形式乃至稿件的播发时机等,都需要一次次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