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2.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3.
4.
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素材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关注,它能解决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因生活面狭窄而引发的选材难问题。但现在学生从课文中选材却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一、中学生和作者的距离大难以形成共鸣。这种距离主要是由于年龄和时代因素,目前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大多是历代才学出众的大儒的作品,且一般年龄较大。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是40岁,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时57岁,苏轼写《赤壁赋》时约45岁,韩愈40岁左右写《祭十二郎文》……,  相似文献   

5.
余光明  龙健 《教书育人》2005,(12):57-57
如果我心静如止水;如果房间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如果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连影子都悄然隐匿,这时,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朗诵。  相似文献   

6.
陈红莲 《成才之路》2010,(13):44-45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描写了深秋九月滕王阁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的人文景观,蕴涵着千般滋味,流露出作者抑扬顿挫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令人咀嚼不尽,品味无穷。王勃以他短暂的生命演唱了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不仅给人留下了余音不绝的审美享受,而且也给我们写作教学带来诸多启示,尤其在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勃的《滕王阁序》在成就不朽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悬疑,除了写作的年代,还有文中的许多文字也存在不同的版本。譬如人教版教材中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两句,而苏教版教材该处则为“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孰是孰非,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但凡接触《滕王阁序》,我们都要先被告知《唐摭言》中的一个故事:王勃不顾推让的基本礼仪,抓过纸笔来写这个宴饮序。主人阎公气得拂袖而去,让一个仆人向他汇报写作进程,想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如何大出洋相。当仆人汇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蘧然而起日:“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  相似文献   

9.
写作与自我     
正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但是,写作过程中的自我并非自然状态下的自我,也不是被动静止的自我。写作之难,就难在它是一个唤醒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写作魅力之所在。一《滕王阁序》虽已能成诵,最近读之,又有一番新的感悟。其实,这是一篇"跑题"之作。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除了它对美景有"落霞与孤鹜  相似文献   

10.
王莹 《现代语文》2008,(1):53-54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标准》中,表达和交流是重要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明确地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书面表达要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发展创造性思维。我们都知道,写作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在阅读教学中,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进行写作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梅 《文教资料》2010,(9):39-40
关于《滕王阁序》的主题意蕴,历来文论较少详述。王勃既是才子,亦不失为哲人,《滕王阁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情思心志.而此篇作为王勃的绝笔之唱,意蕴深刻,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2.
《滕王阁序》共717字,其中不常用的(冷僻)字20个,它们是:軫、  相似文献   

13.
陈娜 《文教资料》2009,(34):42-43
创新教育是当今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从引导学生质疑入手实施创新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本文作者以《滕王阁序》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背景与主题的疑问、教材注释和文中用典的质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作品本身的内容、主题和众多有关的献资料等方面看,古序体有三种,而非两种。《滕王阁序》的“序”应为“记序”。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作者通过黛玉的口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它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律......"由此可见,古人对朗诵学习法的看重。同样朗诵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诵教学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现实的朗诵课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张明 《阅读与鉴赏》2006,(12):40-41,4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壁。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17.
演讲与朗诵有很多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演讲是现实活动,朗诵是艺术活动,不能混为一谈,二者不能相互替代。辨析演讲与朗诵的异同,并非小题大做,而是确有必要。尤其在当前信息时代,对规范全社会的口语交流,提高全社会的口语表达效果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赵军 《阅读与鉴赏》2006,(12):42-44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又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群贤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简洁的笔触,写尽了兰亭集会的流风雅韵。  相似文献   

19.
陆兵 《文教资料》2011,(4):12-13
《背影》为何成为经典,历来众说纷纭,但其成为经典的内在质素谁也无法否认。本文从课标理念出发,解读它写作的内在质素:"人生真切体验,感情真挚表达";"观察角度独特,表达具有创意";"白描出色运用,父亲背影成经典";"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用语干净、朴实,涵义丰富";"父亲话语平中见奇,处处显深情";"内容先后有序,结构详略得当",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