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们国家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世界上难以比拟的文化经历。那么做为一个电视工作者,电视人的文化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电视人劳动创造的结晶是电视文化,亦即各式各样、品类繁多的节目、栏目和电视剧。由于电视有多种传媒工具之所长,所谓集众美于一身,纳天地于咫尺之间,又深入到千家万户,从有电视以来,它就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方式。随着电视的快速发展,人们注意到:我们有很多思想、生活和行为都跟电视文化有关。电视文化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改变着人类社会。鉴于此,我们不能不联想到电视人应秉赋的文化品德、品格、以及他们思…  相似文献   

2.
杨粟 《传媒》2002,(10):51-52
过去人们曾说: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现在人们会说:电视是改变生活的“怪物”。今天,我们正迎来一个电视的时代,在现代的主流媒体中,电视占有一个非常独特和富有魅力的地位。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足球、在欣赏音乐电视、在谈论电视连续剧。不断增多的电视频道和电视栏目,使世界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世界成了一按键钮就可以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这种影响在少年儿童成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今天,“电视机前的一代”不再是新鲜的名词,电视已成为“儿童认知、娱乐的首选媒体”。电视媒体作为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之外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第四大重要因素,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重视电视传媒在儿童受知过程中的作用,依靠传媒科技,最大限度降低电视传媒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愈来愈引起电视传媒业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宏:去年中共“十三大”期间播出的《赵紫阳等五位常委答中外记者问》的电视专题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个人感觉,这一次“酒会”报道,不仅给我国的新领导人树立了新的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你作为这次“酒会”报道的参加者,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沈忱:是的.这种感觉太深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时事政治的报道.感受越来越深的一点,就是怎样报道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如何通过电视媒介的作用,树立他们的形象.这就牵涉到电视“屏幕形象”这一学术问题. 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政治生活,对新闻界来说具有“封锁性”和“保密性”,甚至达到了一种神秘化的程度.在严格的  相似文献   

5.
电视文艺晚会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近几年电视文艺晚会议有泛滥成灾之势,社会效应越来越低,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思考.关于如何办好晚会节目,功实是很值得探讨研究的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课题.电视文艺晚会从鼎盛到逐步的失落,不仅引起观众的批评和关注,不仅使晚会的实践者代心忡忡,更引起了理论批评界莫衷一是的理论应答。对晚会的供大于求、劣多于化的现状,断言其“过时”的意向有之,认定其“娇子”地位不可替代的亦有之,笼统的否定有之,一味地肯定亦有之.或者以创作综艺节目的传统观念去…  相似文献   

6.
我们稍稍留意这两年中国电视的荧屏,就会发现一个显著的革命性的变化一“电视对于人的关注”,我们已走过了由事件和生活流程向人的生存状态关注的过渡,并开始大规模地关注人、各种各样的人的命运、人们的内心和不同的感受,关注他们的深层的心理状态,关注与他们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以及对他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及引导。电视对人的关注不仅集中在个体,还有群体的反映,更可推而广之到整个民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的电视事业已开始观念的一系列变革。其转变之快、之广、之大,不仅已经体现在当前电视节目之中,而巨必将对下一世纪电视事业造成深远广泛的影响。每一个电视工作者,不能不对此予以密切的关注。从中国与世界的电视变革潮流来看,在观念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地域观念所谓“地域观念”,就是要重新周密审视我们所在的这个电视台,在全省、全国以至全世界各个电视台中所处的地位和“坐标”。依据本台的地位和“坐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扬长避短,办出自己应当突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电视业正在迅速发展,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外,全国已有电视台5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79.5%,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达1.78亿台,平均每百人15.6台,全国电视观众逾6亿。有线电视台、站的发展也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已逾700家。电视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成为绝大多数受众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由此而形成的电视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明显地影响着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电视在我国居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电视观众收视行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统治一切”虽是美国著名政治家西奥多·怀特的极而言之,但是,由于具备了最先进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则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所产生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巨大影响,恐怕谁也不能不承认,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佼佼者”。这一视听兼备的传播工具从诞生的那刻起,即在受众中产生了一种以视觉同步接受传播信息的收视行为。这种行为在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相对稳定态势,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收视习惯。本文根据有关数据,试对我国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的变化发展轨迹,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广播与电视》是一门重要课程“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现在,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为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广播电视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地的调查材料普遍说明:有许多人他们主要是或首先是从广播电视上获得最新消息的。至于从休息、从欣赏、从文娱的目的出发,收听文艺广播节目,收看电视台文艺节目的人,那就更多了。今天广播电视深入人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很难找到一个完全跟广播电视无关的人。人们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已成为习惯,象习惯于生活在空气中一样,而只有在偶  相似文献   

11.
节目表是广播电视报起家和发展的“王牌”。随着广播、电视“上星入网”步伐的加快,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已经从最初的几个增至四五十个,广播电视报的一周节目表也由原来的一个版扩展到如今的八九个版。预计,到2000年,全国广播电视联网后,电视节目频道将近百套。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电视节目表如何编排才方便“好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事实上,我们目前的电视节目表,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如果不详细刊登节目内容,便不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广播直播节目在全国蜂拥而起,为正处于低谷的广播注入了活力。这些直播节目以经济类、服务类、文艺类、话题类版块节目居多,而处在龙头地位的新闻节目大多仍沿用录播形式。随着报纸、电视的改革,广播所谓“快”的优势已名存实亡,这不能不引起广  相似文献   

13.
电视──作为全人类的“宠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极易形成新的“拜物主义”,对电视“百依百顺”,从而失去应有的觉察与判断。本文拟就某些电视台节目中的差错与欠妥之处分类汇聚,并略加评析,以提请人们在看电视时用心留意;同时也望电视工作者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尽量减少谬误,以正视听。一、节目的栏头设计近几年,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电视节目的整体包装有了明显地改观和进步,特别是电视节目的栏头设计可谓姹紫嫣红、争奇斗妍。但由于考虑不周,在栏头设计中的差错与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14.
长期的“左”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原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十年动乱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遭到空前粗暴地歪曲、践踏。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曾一度使一部分青年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于是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就不能不使人们进行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词语。这股在大江南北刮起的“山寨风”,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字眼活跃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页等媒体之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热议的一个话题,且实实在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进而演变为一种“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信息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谁能最先最有说服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谁就可能占得先机,于是注意力就变成了商机!这就是“注意力经济”的典型特征。同时我们又生活在科学技术推动的文明时代,在到国家决策,小到日用品、家用电器,科学技术无所不在。我们还生活在一个科技和经济一体化的新时  相似文献   

17.
一位大学教授在报上撰文,针砭时下的“浅阅读”现象——“阅读兴趣单一集中体现在对生活类、时尚类等通俗读物的偏好上,而肯花时间细细体味经典名著的越来越少”;并警告说,“当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只读这一类书,少有更多途的阅读拓展和更进一步的知识追求,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警惕”。 其实,“浅阅读”现象又何止于文学领城呢?在我们当  相似文献   

18.
于松明 《视听界》2002,(2):87-87
打开电视,人们不禁要为许多节目中的许多“少儿不宜”感到担心。因为在今天,电视已成为少年儿童最亲密的“伙伴”,从他们幼年起就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电视节目的优劣、品位  相似文献   

19.
刘宏:去年中共“十三大”期间播出的《赵紫阳等五位常委答中外记者问》的电视专题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个人感觉,这一次“酒会”报道,不仅给我国的新领导人树立了新的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你作为这次“酒会”报道的参加者,是否也有这种感觉?沈忱:是的.这种感觉太深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时事政治的报道.感受越来越深的一点,就是怎样报道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如何通过电视媒介的作用,树立他们的形象.这就牵涉到电视“屏幕形象”这一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红勋 《视听界》2013,(1):76-79
社会阔步前行推进了经济结构、文化形态的更迭与转变,人们的生存空间遭遇了“主流经济”的撞击与解构,生活、工作、心理等各种压力聚焦于大众疲劳的身心。当大众不能释怀之时,电视娱乐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路径。日益丰满的电视娱乐文化满足着观众的精神需求,成为当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并走向了罗兰·巴特所指的“神话”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