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入园不久,对成人非常依恋,个体间交往或交流较少,进行的各种游戏以单独活动为主,与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不多,对同伴的关注较少,同时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基于小班幼儿的这些行为及情感特征,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乐意结识新朋友.体验与好朋友合作游戏的快乐、好朋友不见后的焦急、再次见到好朋友后的喜悦等情感。初步萌发不随便离开集体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朋友车”     
从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来看,小班幼儿往往比较关注自我,较少关注同伴,交往范围小,缺乏主动交往的技能。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想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首先要让他们结交同伴,和同伴一起玩,学习关注同伴,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学习轮流、谦让、交换、配合等交往技能。下面我以朋友车为例,来说明我们是如何随着游戏的发生、发展,抓住契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郭春芳 《小学生》2013,(7):28-28
小班是幼儿同伴关系形成的初期,同伴之间的交往刚刚开始,交往范围比较小,交往对象比较平均,同伴地位分化很小。小班这一时期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成人应该因势利导,利用各种有利的途径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一、创造有利于交往的环境首先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接纳老师,消除刚来幼儿园的紧张心理,这样,为孩子接下来一天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提供一些轻松、自由、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4.
设计思路升入中班后,孩子渴望在同伴中找到自己的游戏伙伴、好朋友,但由于交往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同伴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争抢玩具、推倒别人等。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以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交往技巧和正确的交往行为。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中小明的行为,让幼儿明确人际交往中不正确的做法。2.通过讨论和续编故事,让幼儿学会道歉、轮流、  相似文献   

5.
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给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建构区活动需要中班幼儿间较强的分工与合作,这就需要中班幼儿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方式,对中班幼儿建构区同伴积极交往行为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让幼儿能够更为有效地融入到现实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6.
小班幼儿正处于由自我中心、独自游戏向社会性参与、人际交往与同伴合作转型的过渡阶段,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后,与同伴互动的频率逐步增加,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又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言语互动的质量不甚理想,不礼貌的言语行为和同伴冲突时常出现。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使幼儿能有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翠花 《早期教育》2011,(11):40-41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其外显特征是合作性。幼儿身心愉悦地参与表演游戏,可以体验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乐趣,进而进一步增加交往合作意识。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在表演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通过游戏故事的选择,增加幼儿合作的机会;利用游戏规则的建立,提高幼儿合作的技能;抓住游戏评价的契机,增强幼儿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幼儿重要能力之一。小班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要以绘本故事活动为载体。教师要丰富绘本故事表演形式,把握绘本故事表演的节奏,同时,借助于同伴陪伴、教师陪伴、亲子陪伴等拓展形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表演和感受,积极主动地阅读,独立自主地获取阅读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同伴间的互动,则通常被忽视,低估了同伴间的相互作用的效果。实际上,同伴间相互作用比任何其他的因素对幼儿的发展都更有利,是幼儿共同发展的必备条件。为此,我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伴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课题进行记录、分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幼儿进行培养与提高。一、让小班幼儿在模仿学习中发挥同伴间的作用小班幼儿年龄小,活动水平低,做任何事情都是以模仿为主。在集体活动中,同伴的行为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了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就经常表扬能按要求做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比如。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小班幼儿刚刚适应集体生活,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如何交往。本文将从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现状着手,研究影响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从多角度提高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在礼貌用语的使用方面需要情境引导,让他们在游戏中学说礼貌用语,表演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为了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我选择《小鸭去游泳》这一内容简单、情节单一的故事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小鸭与朋友间的对话是简单的重复,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特点。通过学说邀请语和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使幼儿不但学会在故事中发展语言,而且可以在活动中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的总和.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语言、情节和规则都含有较多的同伴交往成分,是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本研究运用自行设计的表演游戏在实验班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表演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喜悦,获得合作的快乐,我们借助角色游戏活动主要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与同伴合作,使之身心健康发展。一、游戏内容简单,无明确目标小班幼儿是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同伴群体,本身没有多少与同伴交往的技能、技巧,其认知发展也不具备对  相似文献   

15.
李丽 《早期教育》2005,(8):38-38
幼儿间的交往常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用物体打同伴、用身体的某部位"攻击"同伴;说让同伴感到害怕或损害同伴自信心的话语;故意摔玩具、撕书;抢夺、破坏他人东西等等.在对幼儿这些行为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幼儿的这些行为并不是以给同伴造成伤害为目的,也不是幼儿过于自私、利己、任性的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我将之统称为幼儿的不当行为.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幼儿四种类型的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故事表演游戏(以下简称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幼儿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运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表现故事。表演游戏为幼儿创设真实的交往环境,使同伴间不断发生的社会性作用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支架”。利用表演游戏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顾海玲 《考试周刊》2011,(81):235-235
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为此,作者利用幼儿园特有的优势,为幼儿创造一个"大家庭",开展"大带小"系列活动,让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频繁接触,在相互交往合作中体验、分享与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养成对他人、对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与人交往合作的规则,提高交往合作能力。让幼儿从狭小的自我空间里解脱出来,为将来走向社会铺设桥梁。  相似文献   

18.
合作(中班)     
合作(中班)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合作,学会合作的方法,体验合作的乐趣,从而习得交往的技能。活动过程一、玩车(尝试与同伴合作)1给每位幼儿一辆玩具汽车,让幼儿各自玩。教师观察幼儿玩的方法。2安排小班的小朋友来借汽车。然后请幼儿讨论:剩下的汽车...  相似文献   

19.
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某些行为会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习得,影响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下面我来分析几种教师行为误区。误区一:多次当众批评小班的梁梁热情活泼,乐意和同伴交往,但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就会有小朋友来告状,说梁梁打人了或扔玩具了,等等。老师免不了当众批评他几句。  相似文献   

20.
同伴交往是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期如果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上高层楼房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们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园开展<幼儿交往实践活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同级自选游戏活动、全园幼儿交往活动等实践,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全园活动在这一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游戏活动环境和机会,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伴共同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