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精妙的教育     
黄诚专 《课外阅读》2012,(23):22-23
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在儿子牙牙学语的当儿,她就教儿子识字。她酷爱逛超市,每逛一次就是半天一天的都出不来,每次逛超市都乐此不疲地带上儿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教儿子识字,几乎都是在超市里购物时进行的。我是一名售货员,有机会亲历她的这些教子行动。我就纳闷了,纳闷之时就忍不住问她,我说:"教儿子识字的场所很多,你为什么偏偏选择在超市购物时进行?"她说:"超市里有汉字,也有阿拉伯数字,还有英文呢。孩子也想买很多东西,我就以此来刺激他识字,商品名称和价格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父亲     
作家的父亲不识字,他是一位老实厚道的农民。但是他的儿子不但识字,而且还能"码字",他能写小说,也能写散文、诗歌。作家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作品了。当作家第一次把那叫作"文章"的东西拿给父亲看时,父亲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他瞪大了一双牛眼,把儿子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再从脚到头看了一遍,从此便对儿子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靠北部边境有一个老翁,他的儿子丢了一匹马,别人都为他惋惜,他却说是好事。后来,那马带回一群马,别人都向他表示祝贺,他又说是一件坏事。再后来,儿子骑马折了腿,别人都对他表示同情,他又说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后来,边境发生战事,所有年轻人都战死沙场,他的儿子却活了下来。这个故事形象而生动地告诉我们,生活是棵长满了可能的树。  相似文献   

4.
一、指读故事我的儿子常问从小喜欢看书,在他一岁多时,我便给他订了份《婴儿画报》,画报上鲜艳的图画、简单有趣的故事,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每次给他讲故事时,我都有意识地指着书上醒目的汉字,儿子听得很认真。后来儿子熟悉了这些故事,便经常讲给我们听,我同样要求他指着字讲,儿子很乐意。慢慢地,指读故事成了习惯。两岁左右时,他已能指读(其实是背诵)大量儿歌、故事,别人看了都惊讶地说:“认识这么多字啦。”我不禁暗笑,其实他并不识字,指读的速度也常常与口述不相吻合。然而不久,我发现儿子的确认识了许多汉字。果真是…  相似文献   

5.
<正>儿子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无比喜悦。作为三代单传的男孩,全家人都对他寄予厚望。作为妈妈的我更是希望他以后能有出息。于是两年后,我就开始实施早已计划好的家庭教育方案。我买来了大量的识字卡片,没事就让儿子读、认。尽管他不明白认识这些稀奇古怪的"图形"究竟有什么用,但还是鹦鹉学舌似的跟着发出一个个读音:"天"、"地"、"人"……看到他真的会念这些汉字了,我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于是又从书  相似文献   

6.
<正>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中,对学生的识字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要求,即"会认"和"会学"。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两个要求,我认为识字教学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字音教学中国的汉字一般都有一个或几个读音,特别是汉字中音近字、同音字、形近字很多,如果不认真辨认,很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天、夫"二字、再如"未、末""气、乞"等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读音截然不同,在识字教学中需重点把握。  相似文献   

7.
精妙的教育     
她是名普通的家庭主妇,经常逛超市,她有个可爱的儿子。值得一提的是,她教儿子识字,几乎都是在超市里购物时进行的。我是一名售货员,有机会看到她的这些教子行动。有次我忍不住问她:"你为什么选在超市购物时教儿子识字?"她说:"超市里有汉字,也有阿拉伯数字,还有英文呢。孩子也想  相似文献   

8.
《论学问》     
从前有个学者在自己的书房里挂着两个字,一个字是“学”另一个是“问”。他去世后,两个儿子决定各自保管老人留下的字。大儿子拿到的是“学”字,他学了很多,却从来不问。二儿子拿到的是“问”字,他什么都问,可是从来不学。最终两个兄弟都没有学到真本领,因为他们都没有了解“学问”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9.
<正>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善渔老翁,很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捕鱼能手,但儿子始终未有多大长进,老人为此很苦恼。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就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吗?"是的,为了让他学到一流  相似文献   

10.
画字识字     
宋颖 《幼儿教育》2002,(6):37-37
儿子涛涛就读于幼儿园大班。他班里有一个男孩子认识了许多字,能够自己阅读图书。儿子见了羡慕不已,回来吵着也要我教他识字。可儿子猴性十足,做事没一点儿长性,又因为认字是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没认几个字,他就嚷嚷着叫没劲了。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个7岁的儿子,6岁入学,入学之初,识字量是50多个简单的常用字。这50个字中三会字(会读、会写、会用)大约只占一半。学前,我曾用看图识字等方法教过他大约200字左右,有许多字,只有在具体的场景和图画中,他才能认识,常常认得快,忘得也快。入学之后的...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  相似文献   

13.
"妈妈,我今天考了好成绩,你不给我写点东西吗?"这是14岁的儿子在一次考了好成绩后向我提出的要求。在他喜怒哀乐的时候,无论我多忙,他都要我为他写上一两个字,哪怕是只言片语。  相似文献   

14.
史峰 《师道》2011,(4):54-55
儿子五岁的时候,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已经意识到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意思,如果识的字多了,就可以读懂小人书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15.
<正>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鲁迅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认字为前提和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低年级是汉字识记能力最强的学段,一年级课本上册生字表上要求学生会认500个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要求更多:会认550个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靠北部边境有一个老翁,他的儿子丢了一匹马,别人都为他惋惜,他却说是好事。后来,那马带回一群马,别人都向他表示祝贺,他又说是一件坏事。再后来,儿子骑马折了腿,别人都对他表示同情,他又说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后来,边境发生战事,所有年轻人都战死沙场,他的儿子却活了下来。这个故事形象而生动地告诉我们,生活是棵长满了可能的树。我们不止一次的听说,大楼倒塌后或矿井塌陷后,当所有的人都认为里面的人没有生还的可能时,有些人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这也许是一种偶然,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信念:我…  相似文献   

17.
<正>从前有个老实人,不懂得丈人说客套话的意思。有一天,他向一位秀才请教:"‘令尊’二字是啥意思?"秀才看他没什么学问,便耍他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人家儿子的。"说完,秀才暗暗得意,掩嘴而笑。老实人信以为真,便回问秀才:"你有几个令尊?"秀才闻听此言,非常生  相似文献   

18.
正别人家5岁的孩子都认识好几十个字了,我家还没教过;这都要上小学了,还不识字,以后学习会不会跟不上?您是否也有这种焦虑:到底该不该教3~6岁的孩子识字、写字呢?家长对孩子识字的3个误解"不教认字绝对不行!幼儿园现在都不教识字,我家老大就没学,结果上了小学,上来就是课文,全是字,我们那个急啊!老二现在3岁,必须得教了。"这是彤彤妈妈正在分享带娃经验,积极游说朋友及早教孩子识字。其实这并非是个别家长的焦虑,但这种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张一平《〈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一文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逐一答辩,认为:"张文"认定杜甫写作《石壕吏》一诗时,府兵制"早已灰飞烟灭"纯属杜撰;"张文"强行把"老翁"二字拆分为"老"和"翁",并取这两个字若干个字义中的一个字义,来证明老翁必有六十岁以上是一种"不严谨、不科学"的治学态度;以历史史实说话,证明《石壕吏》中的石壕吏的确是一位法律的执行者,而老翁也的确是一个逃兵。  相似文献   

20.
弹指一挥间,送走了一批风华正茂的少年,又迎来了一届活泼好动的初生"牛犊"。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中,重新找回了语文教学的乐趣。语文教师都知道,在语文教学的五种课型: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习作教学中,识字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枯燥而又毫无乐趣的课型。上网查阅,各地低年级语文教师基本认为课改后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二会字,即要求认识的字就有400个,四会字,即要求会写的有100个,第二册中的二会字有550个,四会字有250个,和以前教材的识字量相比明显增多,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