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释 " 直方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坤”卦爻辞的形式特点,“坤”卦二爻爻辞当在“直方”后断句。因《周易》爻辞的产生。或以卦名、或以卦辞、或以前出爻辞为联想点而来,故“直方”义承卦名“坤”的“地”义而来,刻画出当时人心目中对地的认识,即天圆地方的地呈“方”形,其边为“直”线状。  相似文献   

2.
旅,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每旅五百人,形制旗下两人(众、从),从"(木冈)",与旗帜有关.旅卦,主要是商旅卦,与军旅义无涉,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周易》卦名的含义本与《卦·爻辞》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有许多卦名由于时代久远,语义隐晦、签诀隐语式的《卦·爻辞》所记故事失传,“同时又加以后人的三圣四圣的几尊偶像的塑造”,于是《周易》遂成为“一座神秘的殿堂”。这给卦名也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而与《卦·爻辞》也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随着科学古史论证法的使用及考古出土文物的不断发现,《周易》这座神秘的金字塔逐渐地被打开了。不过,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去解决。本文通过时代差不多相近的屯卦卦,爻辞与殷末  相似文献   

4.
<周易>虽是一部古代占卜的书,它却涉及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众多领域,深奥而玄妙.<周易>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蒙>卦上,无论卦序、卦形、卦象还是卦辞与爻辞,无不蕴含着后人一直沿袭而且还将继续传承的一系列诸如教学为先、启发教育、尊师敬教、德才兼备、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进一步挖掘、整理和运用这些教育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需卦揭示的是人生饮食之道,卦辞曰"有孚"曰"贞",其总则也。《彖传》曰"须",须训待,期待也,乃行以待而非坐以待。下卦三阳,爻辞曰"郊"曰"沙"曰"泥",其道也;上卦一阳二阴,爻辞曰"酒食"曰"出"曰"入",行其道也。卦分上下,各有所象,皆取其类;合则一体,以足其义。九五之阳为一卦之主,喻所待,即追求目标,上卦二阴围绕一阳,象征居所,喻所待方式,出则劳碌,求其衣食,入则栖息,养其精神,恢复体力,天明继续赶路,下三阳即其路。天下殊途,人或食其体力,或食其技艺,或食其心机,或食其灵巧。食其体力者劳作于野,辟土殖谷;食其技艺者奔走于郊,作巧成器;食其心机者运筹于宦途,学以居位;食其灵巧者往来于市井,通财鬻货。士农工商,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6.
师,甲文取其半,象形字;金文合成今师字的字形,会意字.师字在甲文、金文时代都作军队、战争讲,也是军官、职官名并延及师长等义.<易·师>卦讲战争事,<周易>另外还有<同人>、<离>、<晋>、<革>四卦等讲军事.它们反映了商、周时期部族、方国之间的斗争,折射出那一历史时代人们对于战争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胡昌明<"青骢马"辨>认为,"骢"义后世诗文与许慎不同,或因许释未当,或因"骢"义转移.大量典籍证明,许释"骢"为"马青白杂毛也"没有不当,后世诗文将"骢"义扩大了,所以与许释有别.使用词典,不得混淆"词典义"与"训诂义".  相似文献   

8.
"天诱其衷"一语,最早出自<左传>,其中"诱"与"衷"是理解难点.详考典籍,从文字、音韵、训诂、语境角度释义,"诱"有"引导"与"设置"二义,"衷"有"正道"义."天诱其衷"即"上天导之以正道",这种解译似比杨伯峻先生的"意谓天被我感动其心"更合于其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拆句省文是《周易》爻辞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认识这一现象,对于解开一些看似死结的疑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否卦六二"包承"、六三"包羞"就是恒卦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的拆句省文。颐卦六四"颠颐"、六五"拂经"也是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的拆句省文。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这几条爻辞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0.
"艰"在(周易)中是一个哲学范畴.其籀文有"心有喜悦,不畏其艰"的文化内涵,这正是<周易>经文"艰"字所要表达的哲学意蕴.廖名春先生释"艰"为限止,认为"日闲舆卫"有偃武修文之义,读"燌"为"隐",都有悖于<大畜>卦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