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勿“逢八就忙”近来,一些地方新闻单位出现了平时喝茶闲聊,一到每月与8有关的日子就忙于采访的现象,有时全部出动“赶场”,原因是8是“发”的谐音,商家为图吉利总是选择8号、18号、28号这样的日子来开业,于是有的记者就趁此机会大发“新闻财”,与广告部门...  相似文献   

2.
七年感怀     
《今传媒》1997,(7)
七年感怀鱼坤七年,漫长人生历程中一段不算短的旅途。七年的编辑生涯,整天埋头采访、写稿、誊稿、校对,虽说也编出了几篇惊“厂”之作,但大多数作品现在回过头去重读一遍,都属“平庸”之列,实在有些汗颜。办了七年的企业报,经常是忙的又苦又累,有时也难免寂寞苦恼...  相似文献   

3.
言论的选题     
要写言论,第一件事就是选题。选题,说通俗一点,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题规定评论的方向、目标和基本内容。有的初学写言论的通讯员,往往不大重视这一步,而是不加思索,提笔就写。这样的害处是:或由于目标不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平庸无奇,流于一般;或难以成文,半途而废;或题目太大,隔靴搔痒等。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6,(2):69-69
浮躁是学习的大敌。根据以往的函授学习情况,在浮躁的学习心态中,惧怕或厌烦“重复”是一个重要表现。在本期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是报道员或新闻干部,他们对新闻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因此当进入理论学习时,一翻教材就有似曾相识之感(尽管本期教材是新编的),于是便产生自负和浮躁,对这种“重复”学习心生厌烦;也有一部分学员是第二次或多次参加新闻函授的老学员,这些学员更容易产生浮躁,有的甚至连教材尚无翻看就匆忙得出“大同小异”的结论。这种讨厌“重复”的具体表现是:不能坐下来耐着性子潜心阅读教材,不能按照函授中心的要求按时完…  相似文献   

5.
愿以此为戒     
最近读到一些图书征订单,颇有一些话要说。为了说清问题,且先举几个例子。某出版社出的《少女泪》,征订单上写道:“这是一本法制中篇小说。案情新奇、占怪,”“其中大量的细节和秘闻,有的是受害少女私下所提供,有的是司法界人士暗中所透露;有的则是作者参加诉讼所了解,总之,都是首次公诸于世的珍贵材料。”“对少女心理和生理的秘密揭示得充分细腻。”看,多么耸人听闻!其实呢,这本书不过是一本平庸的所谓“法制小说”,内容既无“新奇”之处,也无“珍贵”可言,对“少女生理的秘密”并无“揭示”,而编辑之所以这样写,纯属招徕顾客,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又,某文艺出版社出的“文艺与文化参考书系”,征订单上一下子  相似文献   

6.
总编辑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类型又有其特点.有优良的类型,也有差、劣的类型.优秀总编辑得到领导和部下赏识、钦佩;劣质总编辑得到的只能是人们对他的反感. 笔者试图对报社中劣质“老总”的种种不良表现的分析,给“老总”们提供一面引以自省的“镜子”,使人们知道:作为一个总编辑,应该注意摈弃哪些不良品质和作风,应该弥补哪些弱点与不足,应该避免犯哪些错误,并由此培养自己优良的领导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总编辑. 分析起来,劣质“老总”有以下类型及其特点: 华威型成天张口闭口喊“忙”,实际上往往是假“忙”(如同张天翼小说中的《华威先生》一样);或者“忙”得不对路.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口头上标榜自己“太忙”,实际上往往不很忙,“忙”字挂在嘴边,是想显示自己不同凡响.这样的“老总”在一天将过去的时候,就会喊道:“今天真忙死人了”.如果仔细清算他一天所做的事情,就会连他自己也感到没做几件事。二是工作并没“忙”到“点子”上。有的忙于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7.
“白板栏目”是一个比较敏感而又令人疑惑的话题。什么是“白板栏目”?(或白板节目),说得透彻点,就是无任何经济效益的栏目。有的人认为,在广播走向产业化的今天,“白板栏目”不能面对市场,已办的应该撤掉,没有办的决不能上。也有的人认为,不能唯经济效益论,栏目无特约、无挂牌、无广告,并不意味着节目质量的低下,要根据栏目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还有的人认为,节目质量和创收是有机联系的,质量好的栏目自然引得来广告主。  相似文献   

8.
浅谈浮躁     
鞠伟 《军事记者》2001,(6):39-39
一个本不该属于报人的词却日渐增多地贴到了他们的额头上:浮躁。这“浮躁”之风确实存在于报界。大处浮躁,小处也浮躁,有“精心制造”“皇帝的新衣”的浮躁,有“移花接木”、“经济实惠”的浮躁。更有信手拈来、“一挥而错”的浮躁。  相似文献   

9.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历来为报人所看重。然而对于许多读者来说,提到言论,似乎就是耳提面命“教训人”和纸上谈兵“教育人”的代名词,不看也罢。其实这并不怪读者,翻开报纸就不难发现,有的言论是对政策法规加以呆板皮相的释读,有的言论是对国内外大事进行“空对空”式的鼓噪,有的是对一些新名词新概念不着边际的炒作,有的是拿鸡毛蒜皮的琐事给定期的栏目凑数……从大尺度范围考察,目前除少部分权威性报纸外,言论表现出的生硬、浮躁甚至俗气,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难道只有无奈吗?仅就晚报言论而言,能否也能像晚报一样走进家庭、融入万家灯火?即便“登堂入室”了,能否做到“点点滴滴上心头”?这里从《扬子晚报》的三组作品来谈谈晚报的言论特色。  相似文献   

10.
浮躁者,轻浮急躁也。人在急着想发财时,想急着成就什么大事时,特别是看见人家发展得很快,自己产生羡慕又嫉妒的心态,有时就会浮躁起来,会急不择路地乱撞,想碰个好运气。人在突然发了大财,突然取得了大胜利,甚至只是取得了一点小胜利,也会忘乎所以地浮躁起来,自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成,什么都没什么了不起。还有,做事做塌了,败急了,也会产生浮躁的心态,想拼了算了。浮躁的行动,脱离实际,失去理性,注定失败。我这里讲一个毛泽东在革命关键时刻防止一次浮躁举动的故事。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带着剩下的队伍退到…  相似文献   

11.
从采编队伍看,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社会责任感不强,对创精品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人只满足于“能发表就行”,不思精益求精;有的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认为精品要求高,人人出精品不现实;有的“船到码头车到站”,“职称到手还忙啥”;更有甚者,趋利就轻,啥有利可图、轻巧省力就干啥。这些思想和创精品是格格不入的,最终会影响自己的成才。  相似文献   

12.
冯越 《今传媒》2005,(10X):38-38
男婚女嫁,几乎每个月、每天都有,一般地构不成上报纸的新闻,只是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有“口头报道”。按照现在的习俗,被通知的人就随份子,有的出钱,有的买礼物,有的花钱在报纸上帮着打一个“祝贺新婚”的广告,以便众所周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13.
年轻时,最郁闷时才被半瓶红酒放倒。但喜欢诗,选顶尖的李白和杜甫的诗来读,从两位诗人的诗篇里,读着读着就闻到了酒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唤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杜甫的一首诗里,描绘了席上各个名人喝酒的样子,有的像鲸鱼,有的像鲨鱼,有的像什么什么……后来我又多读了点文学,知道了“竹林七贤”也是一群能喝善饮之人。  相似文献   

14.
郭明  李仁财 《声屏世界》2001,(10):44-44
很早就想提笔写她的事迹,但又觉得她的工作是那么的平凡,不知值不值得写,因而几次提笔又搁笔?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平凡,什么是奉献,什么是人生价值的内涵时,我终于再次提起了笔……  相似文献   

15.
出版界应力戒浮躁袁元同志在《出版发行研究》2001·2撰文指出,出版界浮躁之风日盛,并举八例加以说明一曰“夺大奖”。为拔头筹,倾其全力,使尽浑身解数。“大奖”当然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但它本身并不能增强出版社的实力,把发展目标定在“大奖”上,实在是本末倒置。二曰“出‘天价书’”。各种“丝绸书”、“羊皮书”、“金箔书”、“金版书”源源不断地推出,并且皆“编号出版”,印后即毁版,自然身价百倍──定价底线是五位数。这种“书”,也许适于收藏、适于“保值”,也许适于炫耀和夸富,或许更适于“得体”地行贿,只是不适于…  相似文献   

16.
出版工作是一项科学文化工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从事出版工作必须具备严谨、细致、求实的作风。但是,眼下在一部分出版工作者中,浮躁的心态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轻学习。按理说,搞出版工作最应该读书学习,也最有条件读书学习,但往往是书很多,读得少。不但书读得少,就连有关的政策法规都不想多了解,用时髦的话说“凭着感觉走”。问其原因,或说“没有时间”,或说“静不下心来”,有的甚至说“没有什么好学的,方针政策有领导把关就可以了”。 抢热点。这几年,有的人热衷于抢热点出书,一会儿抢明星的书,一会…  相似文献   

17.
“有书无品”反射着出版人意识的平庸化南京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徐雁从这几年图书市场的上市产品来看,品种是越来越多,装帧是越来越好,定价是越来越高,所谓的“热点选题”更是层峰迭起,一波又一波地涌向书市;然而人们对当今的出版物播送不出真正的书香,不能给人以思想...  相似文献   

18.
笔者并不反对拍摄各级领导人的新闻照片,而只是想说那些指手照片太多了,而且画面大同小异,看后使人反感。我是个“读报迷”,每天总要想办法多看几种报纸,从中收益匪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报纸食指“指示”的照片较多,有的指向天空,有的遥指远方,有的迎面指来,读者看后,既得不到思想境界的启迪,又得不到艺术美的欣赏,只能令人叹息不已,白眼一扫过去。  相似文献   

19.
常问作家为什么写作,也就常问作为评论者的自己为什么读书。为了心灵?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为了改造世界的抱负?在我看来,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是真正的读书人。凡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追问这个问题、并陷入苦恼的人,也许才是真正靠近了读书意义的人。“我思故我在”。书的魔力是人人皆知的,人生苦短,存在无涯,幸亏有了书,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才能把见闻扩大无数倍,有的甚至等于多活了几个人生。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层通讯员,在本单位开展新闻工作,和报社记者、上级机关的新闻干事比起来,遇到的困难相对更多。尤其是采访本单位领导,更是比较困难:有的领导接受采访时草草而谈、“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因工作忙,根本就不愿接受下属的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