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把策划理解为一个过程,也就是确定某一个节目说什么,找谁来说和怎么说的工作过程。基于此,《实话实说》每个节目都有策划参与。此外,编导、主持人、相关的灯光、舞美等也必须参与整个的策划。现在人们一般都把策划视为一个职位,即承担节目前期工作的创作人员。其实有时候我们指是作为过程的节目策划,有时候是在说一个职位的节目策划,希望大家注意不要混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冈宁 《中国编辑》2005,(6):58-59
由我策划编辑的《改变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一书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印1万册很快告罄,6月份重印5000册也在一个月内售完,目前正在第二次加印。而且今年5月份,此书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之一,市场前景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3.
简单说吧,“话场”就是老百姓日常劳动工作之余,三五成群聚谈闲聊的那个场子。俗语说的“赶话场儿”指的就是这个。在这种话场里,话题是自由的,话语是平等的,同仇敌忾可以,争论抬杠也行。劳作之余,芝麻绿豆,冷暖阴晴,尽着兴,可着劲,说完了各走各的路,各回各的门。同时,社会内在的规范诸如道德标准、价值尺度,经过话场对:多元话语的淘漉、过滤,逐渐沉淀下来并不断巩固。个体和社会都在话场中不断进行着内在的调整和校正。  相似文献   

4.
“从12月3R起,喜爱看《实话实说》的观众,再也不用起个大早了,随着新版《东方时空》的播出,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也将于每周R晚21:15与观众见面,请您记住……”崔永元身体作表针状,在每天早上的《东方时空》中做了长达几个星期的广告之后,2000年年末《实话实说》终于正式从早上7:20移到了晚上的9:15。  相似文献   

5.
很多谈话节目,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实话实说》等,其人员构成中,除了主持人和嘉宾以外,还有现场观众。有了现场观众,节目看起来更热闹,形式更丰富了,但是,在一些节目中,观众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已,他们的作用和没有生命的布景毫无区别。观众对节目没有积极性,当然也不可能在节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主持人也只重视嘉宾的交流和反应,却对现场观众不以为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毕志伦 《新闻前哨》2011,(10):52-55
常常听到人们议论“某某人的运气好”,“某某人的人际关系好”.同时也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机遇不好”,工作的“环境不好”等等。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其实是成长之路如何走的问题,同时也是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从回顾剖析自我人手,实话实说,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7.
现在,全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如果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实话实说》、《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等这些节目,都在不断尝试着新的表现形式,以避免单纯谈话可能会带来的枯燥和单调。换句话说,电视谈话节目中“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多,它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实话实说》是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也足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这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节目样式已经成了众多电视台仿效的对象,现在看来全国各地的谈话节目可谓是风起云涌,同时有许多电视栏目也开始采用“谈话式”的形式播放。  相似文献   

9.
幽默墓志铭     
青衣 《新闻世界》2007,(6):21-21
★生时何需久睡,死后自会长眠。★本人已死,有事烧纸。★如果可能,请把我叫醒……★我都死了,你们还要来烦我!★睡觉中,请勿打扰!★这辈子我对不起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对不起我。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杨东平在谈到《实话实说》的成功之处时认为,《实话实说》其实是满足了大众对媒体说真话的要求,因此谈话节目应把真实性视为节目生存的第一要素。在谈话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谈话气氛的营造显然是最关键的,它是谈话能否顺利展开的前提。怎样使演播室成为一个“磁场”,让嘉宾和观众在常态下轻松地进入谈话情境,不仅能畅所欲言,甚至还可以即兴发挥,这就需要策划人员着力营造好谈话节目的谈话氛围。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9,(6):12-12
《同一首歌》栏目国庆后在央视停播。这也是继《实话实说》之后,央视又一档金牌栏目遭遇停播。  相似文献   

12.
南方某出版社,推出了一部专门为“新世纪中小学师生”编写的字典,其中在“鸡”这个词条下。列出了两个义项:一是家禽之一;二是“妓女的贬称”。这第二个义项经报纸披露以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斥之者认为哗众取宠。格调低俗;赞之者辩称辞书应实话实说,不能再“忽悠”读者。一场关于“鸡”的论战,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播》2003,(2):85-87
本文以《实话实说》和《对话》两个节目对同一位嘉宾的采访为范例,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节目出台背景、节目的定位、运作方式以及观众收视期待几个方面,探讨了谈话节目不同风格形成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观其 《青年记者》2009,(17):88-88
这些年.我一直从网上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直在改变。8月3日下午,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次网谈,应该有很多人关注。人民日报“第一大报”的地位使然。张社长仁厚长者,实话实说。我看了并保存了在线交流的文字实录,受益匪浅。最近,又翻出来看.觉得很有必要粘在这里。仔细看看,值得。哪怕您之前看过,再看看也值。以下是摘录的部分文字。  相似文献   

15.
11月10日至以后—段时间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数次播出了济南黄台电厂退休职工盂繁志同志通过建立“家庭档案”谈生活变化的节目,济南时报还专门为此配发了解读家庭档案的报道,一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成为人们议论的新闻热点。那么对以往许多人还不熟悉,甚至被一些人称之为“芝麻小事”的“家庭档案”为什么能上中央电视台,登大雅之堂,并配合十六大的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央视新闻评论部乘着新闻改革的东风,把一个新颖、亮闪的“实话实说”打造出炉之后,各地迅疾刮起“谈话”、“对话”类节目的狂风,涌现出一大批类似“小崔”的谈话主持人和模仿“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普及速度不亚于此前“焦点访谈”的遍地开花。然而看得多了,也会有比  相似文献   

17.
张帆 《新闻爱好者》2005,(10):51-51
1997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开播,使得具有现代意义的谈话节目,成为一种创作模式深入人心,并被电视台的决策所重视。许昌电视台专题部从2000年7月份至今,也开办了多期谈话节目,受到了观众朋友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在多年的实践当中,我感到谈话节目有着深厚的生存基础,应当成为地市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自办节目中的一个亮点,并带来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异军突起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为中国电视吹进一缕清新和煦的春风,引领了谈话节目新潮流,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谈话旋风”。《实话实说》开播5年多来,有如此强劲不衰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吸引力,其成功要诀何在?笔者认为,《实话实说》经过5载春秋的磨洗、积累、思考、提升,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那就是:机智幽默,平  相似文献   

19.
孟繁志是山东济南黄台发电厂退休职工,花甲之年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火”起来。老孟的“家庭档案”,成为新华社山东分社、《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山东工人报》、《山东电力报》及山东电视台等近10家新闻媒体相继采访报道的对象,2002年11月10日,他及其全家都被请进中央电视台,坐在了《实话实说》专题节目的嘉宾席上……。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与老孟“见面”。听说我们要采访老孟,厂办公室非常重视,主动为我们协调安排。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来到济南黄台发电厂宿舍区———老孟的家就在这里。像中一国所…  相似文献   

20.
谈话节目是目前电视节目除了新闻、电视剧、综艺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样式。自1996年《实话实说》走红之后,短短几年,谈话节目便风靡大江南北,受到国内几乎所有电视台的追捧。2002年,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电视“谈话季”,各类谈话节目将近180个。一时间,荧屏上“说客”无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